(原創)教學中如何發展學生的資料分析觀念(冬青)
教學中,以課堂為陣地,發展學生的資料分析觀念,教師必須正確、全面把握資料分析觀念的內涵。資料分析觀念的內涵包括三個方面:一,瞭解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應當先做調查研究,收集資料,透過分析作出判斷,體會資料中是蘊含著資訊的。二,瞭解對於同樣的資料可以有多種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據問題的背景選擇 合適的方法。三,透過資料分析體驗隨機性。在教學《平均數》一節時,我是這樣設計的:課前老師以組為單位統計了這個班同學一分鐘踢毽子的情況,並從中引用了以下兩組資料在課上討論。
第三小組:25、23、34、30、47、25、26
第五小組:25、31、40、33、29、31請你來評判一下,哪個小組踢的好?
(我們以為學生肯定會想到用第三小組平均數和第五小組的平均數來比較,然而學生卻出現了很多想法,下面列舉出來。)
(1)我可以比較兩個隊中踢的最高的,也就是拿第三小組最多的那個和第五小組踢最多的去比,所以第三個小組踢得好。
(2)比較總數。(這個觀點很容易就被其他同學否定了,覺得不公平)。
(3)我可以一個一個的比,把最高的比完了,比第二高的`。就是第三小組的第一名和第五小組的第一名倆倆比,然後第二名兩兩比,就是一個一個的對應的去比。
(4)既然人數不一樣,就把第五小組再增加一個或者是把第三小組去掉一個。
(5)跟前面那個一個一個比差不多,比完了以後發現第三小組只有前兩名比第五小組的好,其他的都不如第五小組的好。
(6)用總數除以每個組的人數,也就是用平均數來比。
之所以這樣設計,旨在讓學生感受同樣的資料可以有多種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據問題的背景選擇合適的方法。“要判斷哪個組拍得好,首先得定義什麼叫‘好’。 ‘好’的標準跟研究的目的有關。如果是提倡全民運動的話,當然大家平均下來都拍得多比較好;如果目的是選拔拔尖學生的話,當然哪組有人拍的最多就好。所要 研究的問題、要達到的目標不同,選擇的方法也會不同。
在教學機率時,我做了這樣的設計:事先把5個白乒乓球和1個黃乒乓球裝進黑色的塑膠袋裡,課上先讓學生們猜測,袋子裡裝的什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然後讓學生們去摸,摸到一定程度時,問學生,“袋子裡可能裝著幾種顏色的球”,“哪種顏色的球可能多一些”。猜測後,告訴學生,白球4個,黃球1個,總數5 個。然後繼續引導學生學習,“摸球時,摸到白球的機率是多少?黃球呢”這樣的教學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經歷統計的過程,體驗統計思想的隨機性。
“在終極的分析中,一切知識都是歷史;在抽象的意義下,一切科學都是數學;在理性的世界裡,所有的判斷都是統計學。”讓我們幫助學生,在理性的世界裡,紮紮實實步入統計學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