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教學案例與對比評析
學習目標
①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遊、偵察、愚蠢、爭先恐後、若無其事”等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③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課前準備
教師課前在小黑板上
抄寫:
①生字新詞。
②兩組要比較的句子。
A案
第一課時
●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①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麼,有什麼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又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瞭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板書課題)
●自由朗讀,自主預習
①按常規或按要求自讀自學:把課文讀兩三遍,讀通讀順;認讀生字,找出生詞,查字詞典理解生詞,標自然段序號,想一想課文大意。
②出示小黑板,檢查生字詞認讀與理解情況:指名讀,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有的詞語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魚貫而出、氣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遊 築巢 幼龜 沙灘 偵察 企圖
情願 蠢事 返回 海鷗 補救
爭先恐後 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 氣喘吁吁 響徹雲霄
③指名或推薦學生逐段朗讀全文,檢查是否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並多讀幾遍。
④彙報: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與重點:瞭解課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義並從中受到啟發,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以演促讀,感悟“蠢事”
①出示句子:“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敘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③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a.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嘲鶇”,帶頭飾上臺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後評議,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欲出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並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比較並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範寫“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詞語,如“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頹喪”,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透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最後指名上臺表演,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③想象課文描寫的場景,分小組再說一說。
④回答:我們幹了一件什麼樣的“蠢事”?
⑤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透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然後範寫“愚蠢”,學生在草稿本上寫兩遍。
●課堂小結,完成練習
自主讀課文,遍數自定,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導讀課文,感悟“啟示”
①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圖意。
②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請大家再自由讀一讀。
③默讀六、七自然段,展開想象:
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請大家展開想象寫幾句話,描述一下,並寫一點兒自己的感受。
④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段,表達出自己的心情。
⑤比較句子,體會“悲嘆”“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a.嚮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b.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⑥感悟啟示: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說一說吧!
在學生廣泛發言後,請大家找到《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閱讀提示”,畫出其中一句話,並齊讀;“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
●朗讀全文,歸納大意
①齊讀課題,再指名說說課題的含義和“道”的意思。
②朗讀全文,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先指名說一說,如果學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讓學生填空式地說一說,最後小結方法──把各部分意思連起來。
●明確要求,啟動“綜合性學習”
①讀一讀“綜合性學習”的安排,說一說活動方式與要求。
②分組商議:準備怎樣開展這次活動。
③全班交流,教師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活動要求和注意事項。
④課餘時間學生分頭行動,教師及時瞭解情況。
(湖北宜都 劉春林)
B案
第一課時
●讀順課文,感知文字內容
①談話匯入: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神秘。今天,你們將和老師一起走進大自然,瞭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內在規律。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一篇大自然中發生的真實故事──《自然之道》(板書),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得到啟示。
②懸疑讀文:讀課文題目,“自然之道”指的是什麼意思?帶疑初讀課文,感知課文。
自主識字。
a.提示學生利用竅門,讀準字音。(如,讀“愚”字不能讀成yí,“籲”不能讀成xī)找出難讀難寫的字,研究特點。(如,形聲字佔絕大部分;如,寫“啄”字第九筆的“點”不能丟掉,寫“帽”右邊的“曰”不能寫成“日”等)
b.同桌交流,相互識認。
c.著眼學法,重點強化。(由學生提出難認難寫的字,並由學生展示自己的'學法,落實識與寫)
讀課文。
a.給足時間讓學生讀得正確、流利。讀中點撥學生在難讀處做上記號,多讀幾遍,或與同學合作讀。
b.交流練讀情況。由學生自己選擇自然段讀,相互推薦讀,老師注意給學習較吃力的學生機會。學生讀的過程中要求其他人認真傾聽,讀完後由學生自己有重點地點評。對於課文中出現的難讀的字詞句,教師要讓學生讀到位。
整體感知。說說初讀課文的印象或說說故事主要寫了什麼。先讓學生讀讀課文,再讓其組織語言來說。尊重學生自己初步的讀書感受和見解。
●探讀課文,讀出自我發現
①自主探讀:指導學生細讀課文,讀出重點,讀出感情,與作者情感共鳴。提示學生聯絡課後連線語提示的內容讀課文。
②心聲吐露:
a.與同桌相互交流;
b.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讀書體會。教師做要點板書。
第二課時
●精讀課文
①著眼學生感悟,抓點精讀。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嚮導是在什麼情況下說這句話的?引導學生用課文內容回答後,再做深入探究。(問學生有什麼問題)
a.學生提問並品讀:為什麼說“似乎在偵察”?(是“我”見到幼龜的動作後的猜測,但並不瞭解真的是這樣)當時出現了什麼情況?(“突然”“啄”“拉”)嚮導怎麼做?
b.學生提問並品讀:嚮導怎麼會是這樣的態度?(“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為什麼做自己不願做的事?他為什麼不給“我們”解釋?(面對的是“焦急”、是責怪──“不能見死不救”、情況十分緊急)
c.理解“自然之道”並導讀(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延遲評價,從學生的討論中適時匯入故事發展的相關內容),那麼,“我們”乾的是一件什麼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理解“愚不可及”)愚在哪兒?那麼,後來到底發生了什麼?
a.學生讀書,抓詞抓句感受當時的事態。(適時出示掛圖或點選課件)
幼龜:“魚貫而出”“爭先恐後”“結隊而出”(要經過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它們可能會想什麼?
食肉鳥:“許多”“吃得飽飽的”“發出歡快的叫聲”。(可結合先前的“頹喪”體會)它們又會想些什麼?
b.讀課文最後一句話,體會嚮導“悲嘆”的這句話表達的意思。
③著眼學生體驗,探微發幽。
a.迴歸課題,引發話題。
談對“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這個生存的法則和規律是不能違背的)
違背“自然之道”的後果。(自作聰明,只能好心辦壞事,聰明反被聰明誤)
怎樣才會不違背“自然之道”。(結合課文,聯絡生活和開課導語談談:談候鳥遷徙不能挽留,談山澗小魚難在魚缸生存,談老虎圈養便失去野性,談溫室難育參天大樹,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為地破壞大自然等等。從而使學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類與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時激發學生主動走入大自然、瞭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走出文字,開展實踐活動
①導讀課後“綜合性學習”提示,明確活動目的及要求。
②自由組合,分小組討論確定活動內容及拿出活動安排,全班交流。(要求選定組長,搞好分工,排好時間,並作好相關記載──可以以日記、活動報告、行動紀實等形式反映)
③學生分組行動,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也可結合後續的學習內容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