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攝影的後期修圖小技巧
有了Lightroom 和Photoshop,如何讓一張食慾全無的美食照起死回生,今天請專業人士馬也攝影師分享幾個後期修圖的小技巧給大家,喜歡的朋友繼續學起來。
隨著膠片相機越來越多的淡出人們的視線,數碼後期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但我要在這裡要普及的是,其實膠片時代也是有後期修片這個事實存在的。只不過那個時候是個相當專業的工種,絕大部分人是不瞭解的。
大家用手機拍個自拍照都要調個顏色、磨個皮什麼的,所以後期處理在人像攝影上可能現在被大家應用比較廣的就是磨皮了,當然這裡我指的是一些基本的基礎的後期修圖。
在講美食攝影后期之前先給大家糾正一個觀念:是所有的顏色都可以靠後期“正”回來嗎?
如果你是高手或者高高手 —— 可以;如果你想準確、不糾結、不抓狂、不花眼、效率高,那麼請在前期控制好顏色。
那新問題來了,怎樣在前期控制顏色?都控制什麼?
精準的曝光、精準的色溫、精準的顏色漂移(在有其它環境光顏色干擾時使用)
如果您把握的不是很準確,請使用灰卡板。
灰卡板怎麼使用?
百度一下,我這裡只說百度裡沒有說到的
1、先拍一張灰卡板,把這張照片自定義成需要的色溫
2、一定要讓你的灰卡板充滿畫面
3、當您要靠的很近拍攝灰卡板時,可能會擋住環境光,建議別怕麻煩,換更長焦的鏡頭。
美食攝影關於顏色方面,更多的是還原食材真實的顏色和質感,雖然上面講的這幾點跟直接的後期修圖無關,但是如果您沒有做好這幾點,那隻會累死在電腦螢幕前……
我個人比較習慣拍攝RAW格式的照片,這樣後期的空間會更大一些。
大致分為這麼兩大步:
1. Adobe Lightroom,先在這個軟體裡面調整整體顏色及色調。
2. Adobe Photoshop,修細節,包括髒點、食材完美度、細節色調調整等。
跟一些後期的高手朋友也一起探討過美食圖片的後期,大家各自有各自的方法,但是總結起來,實質需要調整的東西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殊途同歸。這裡分享一下
1. Adobe lightroom 裡面主要調整一下色溫和色調、曝光度、對比度等。
小秘籍1:一般的菜品,豐富的食材就決定了這張照片會有一個豐富的層次,如果您想要得到一個柔和的畫面,也就是說,不是透過提高對比度來讓色彩更鮮豔,並且有個靚麗的色彩,那建議玩轉“顏色鮮豔度”這個功能。
小秘籍2:當這張圖片裡高光比較多,比較重要時(比如高光在食材上,而非背景等不重要的配飾上),調整完所有的選項之後(包括曝光值),把曝光再降低到高光層次出來的數值上,輸出jpg格式,再用PS調整。原因是在PS裡面,暗調提亮層次感不會丟失,而高光壓暗時,就很難找到細節了。
2. Adobe Photoshop 修細節,包括髒點、食材完美度、細節色調調整等,花時間的'工作都是在PS裡面完成的。
第一步:先修片子上的髒點、瑕疵和食材不完美的地方。
重要性:如果調整完對比度、銳化等步驟,再修瑕疵,尤其是面積稍微偏大,或者顏色過度明顯的地方,先修比後修會來的更自然流暢一些。
第二步:新建圖層,將圖層模式改為“柔光”,調整圖層透明度,這個數值大家根據具體的菜品和光線而定。
小秘籍:做完“柔光”效果,您會得到一個漂亮的對比度和顏色,然而這個功能的缺點是,黑色和白色層次會丟失,這個時候建議用蒙版在這個圖層上把最亮和最暗的地方擦出來。
第三步:區域性調整黑白兩個極端的層次感,利用曲線、高光陰影等工具組合,用蒙版把需要的地方再擦出來。這個步驟可能要重複好幾次,大家在這個階段一定要耐住性子。
一般的美食圖片,無論是中餐、西餐,都會有明顯的暗部和高光,比如一道炒素菜裡面既有白色的山藥、又有黑色的木耳,比如一道甜品裡面既有白色的奶油,又有顏色很深的藍莓。
這種方法可能會比較浪費時間,也算是比較笨的方法了,但好處是比較精準,在一張照片中,一眼望去,所有的細節盡收眼底,往往這個時候便也知足了。
第四步:銳化。
新建圖層——濾鏡——銳化——其它——高反差保留——數值2到3——圖層模式“柔光”——合併圖層
小秘籍:如果銳化不夠可以重複以上步驟,而不建議直接給到比較大的數值。
總結:無論什麼事情都講一個主旋律,廢話連篇了半天,大家都困了吧,其實無論用什麼樣的方法,美食修圖的主旋律就是八個字——還原色彩、展現層次。
後期修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歡迎大家將更好的方法分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