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彙報範文
一、強化領導、健全機制、全面佈置,保證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落到實處。
我市按照國家、省、市有關檔案要求,狠抓落實。一是層層落實責任,多方爭取支援,調動各方積極因素,先後多次召開相關工作會議,明確各部門各科室的職能及相關責任人職責分工。二是完善和健全相關組織,2005年我市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領導小組及專家委員會,2013年8月,鑑於人員變動和工作分工調整,重新調整了組成人員,分別由市文化局一把手局長任組長,分管社文工作的副局長擔任副組長、主任,積極向上爭取,落實專項經費、調整充實了三名新同志,加強人員力量匹配、所需器材裝置得到有效保障。三是精心謀劃、科學制訂普查工作方案。今年以來,我市先後多次組織國家級專家、學者座談、論證,多方召開協調會、論證會,有針對性地進行篩選,確定首選普查、申報的重點物件及範圍。四是加強培訓,專題佈置。舉辦文化站長及普查骨幹培訓班,提高對非遺保護工作的認識,同時針對部分鄉鎮、地區的實際情況,組織專題講解、培訓、指導。
二、突出重點、點面結合、全力推進,深入抓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
一是抓好重點非遺專案的普查、申報工作。在去年完成溱潼會船、溱潼磚雕、淤溪麵塑、滾蓮湘等普查、申報工作的.基礎上,今年5月之前,我們重點抓好了溱潼魚餅蝦球技藝、白米糖塑、鄧氏脾症、蔣垛許氏傷科專案的整理上報,申報市第二批非遺名錄。透過深入民間走訪以及組織人員到基層挖掘、收集素材,輔導、指導基層文化站工作人員幫助完善資料、裝訂檔案等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基礎臺帳資料。二是邀請專家、學者會審,指出存在不足,明確努力整改方向,完善補充方案。今年我們藉助溱潼會船已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擴充套件名錄的契機,專題就溱潼會船邀請有關方面專家就如何放大溱潼會船效應組織了研討,結合第二個世界文化遺產日在電臺、《新聞》報紙大幅度,大力度進行了宣傳報道,引起強烈反響,也達到了教化民眾、引起重視的目的。央視4套《走遍中國》欄目,專題播放了溱潼會船,進一步放大了這一非遺專案的重大影響。三是查用結合,發揮普查效用。近幾年來,我市透過開展各項非遺普查與保護成果展示活動,讓人們認知歷史,認知非遺保護利用價值,先後組織全市民間藝人絕活現場製作、展示、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展、民間美術作品展以及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圖片展、農民歌會等活動;同時,精心創作了溱湖旅遊文化叢書、出刊了三水文化叢書《人文三水》、《物華三水》、《詩畫三水》三本重要刊物,組建了市散文學會,將我市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同時精心採風,創作了窯工號子,篩花生號子等,打出了滾蓮湘、淤溪牽驢花鼓的品牌,今年,我們還組織了農民歌會民歌大賽,組織參加了市原生態文化農民演唱會活動,讓非遺成果得到了進一步創新應用,並在市電視臺開闢三水文化講壇,今年以來,我局已就三水文化、溱潼會船、走近天目山西周古城遺址文化進行了三期講壇,先後兩批公佈了市第一批、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從而使得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得以傳承光大。
三、整體推進、有機交融,全方位普查,紮實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
我市繼續把20xx年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年。透過一查:以各鎮為單位,對本鎮境內的鄉土歷史文化進行系統性大普查;二清:弄清物質性和非物質性歷史文化遺產分佈、存在保護、傳承情況;三展示:展示調研活動的重要過程,體現搶救歷史文化資源的緊迫性和現實意義;展示本地區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物原貌以及搶救、保護和傳承情形;展示鄉土歷史文化大調研活動的思想文化成果,包括文章、攝影(含電視)、美術作品等,確定非物質性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傳承專案7項。目前,正在首手準備調研、整理包裝的有:董記牛肉、張甸鬥七巧、華港皮老虎、溱潼窯工號子、淤溪牽驢花鼓、蔣垛豬頭肉、酥餅等。陳氏針灸、吉高故事、罡楊紙紮、大爐燒餅等正在整理之中。今年11月份,將結合改革開放30週年系列慶祝活動,對大調研活動收穫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進行全方位陳列展示、宣傳、教育。
以上是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情況的簡單彙報。我們所做的工作離上級要求還有不少差距,我們將有條不紊、按部就班的抓好非遺普查、保護各項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項工作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