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物流管理

港口物流管理教學改革與應用的論文

港口物流管理教學改革與應用的論文

第1篇:高職“港口物流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一、高職“港口物流管理”課程教學概述

港口是物流網路中重要的節點,是對外貿易進出口貨物的集散中心。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貿易活動進一步擴大,國際貿易貨物日益增多。海港和航空港作為國際貿易貨物進出國境的門戶,集合多種運輸方式,承擔著國際貿易八成以上貨物的運輸和加工處理的重任。目前,海港和航空港是我國重點投資領域,建設投資保持持續增長態勢,已經初步建成“佈局合理、層次合理、功能齊全”的港口格局。伴隨著港口快速發展,港口物流業已經成為企業挖掘利潤的主要源泉,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國際貿易的快速增長對傳統的港口物流是不小的挑戰。現代港口物流只有不斷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才能充分發揮其對經濟的帶動作用。

高職教育要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徵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學校與企業結合、師生與勞動者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是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

高職“港口物流管理”課程承載了港口物流專業操作人才的核心能力的培養任務,是港口物流操作員從事實際業務操作必須具備學習專業核心課程。它以港口物流企業真實港口物流操作業務為情境、以實際港口物流業務操作技能訓練為主線、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主要面向報關企業、貨代企業、集裝箱運輸企業、船舶理貨公司、保稅港區進出港業務公司、港務公司等,培養從事港口進出口貨物相關船舶理貨、報關、商檢、碼頭裝卸、集裝箱運輸等流程及其相應單位的協調工作的港口物流操作員。透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熟悉港口物流業務流程,熟練港口物流操作員崗位業務操作,最終形成職業崗位所要求的“客戶服務、單證製作、現場操作”三種職業核心能力。

武漢航海職業技術學院是教育部批准、交通部稽核的公辦綜合性普通高等院校,是以航海、旅遊為品牌,以汽車、物流、資訊科技為特色的綜合類高職院校。本文以武漢航海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探析高職“港口物流管理”課程教學改革途徑。

二、高職“港口物流管理”課程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1.教材偏重理論,弱化實踐環節

“港口物流管理”課程所配套的教材大多是理論性的,介紹港口基本知識、港口的功能、港口目前的發展狀況等,而不是從實踐出發全面介紹港口的工作流程、每個崗位的工作職責等。另外,港口包括海港和航空港,大多數教材只介紹了海港的基本知識,沒有涉及航空港的應用知識。

2.教師隊伍薄弱,教學方式傳統

目前高職院校中擔任“港口物流管理”課程教學的教師大多數是研究生畢業,學歷滿足教學要求,但是,大多數都是從學校直接到學校,沒有真正投入過企業實踐,大多數人只是走馬觀花參觀過港口的運營流程,所以在教學上偏重理論教學。教學方式上雖然採用了多媒體教學,但是仍然是滿堂灌的方式,很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3.實訓內容淺顯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配備了港口相關方面實訓室,擁有港口裝卸模擬裝置,但是,由於資金有限和教學配套實訓裝置缺乏等原因,學生在實訓室也不能得到全面的港口物流實踐的真正訓練。

三、高職“港口物流管理”課程教學改革對策

1.選擇合適的實踐教材,構建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教學內容體系

以武漢航海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校“港口物流管理”在實際教學中增加了一本實踐教材,即陳洋主編、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港口物流操作》,這本教材總共分為四個模組,分別介紹件雜貨、集裝箱貨物、散貨以及石油碼頭的操作流程,從實際出發,探討每一種碼頭的操作流程,詳細介紹了操作時的機械選擇、單證的處理、每種崗位的職責。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基於港口的工作實際,設計工作流程,由教師選擇港口操作的實際案例為任務引導,讓學生扮演每種碼頭中的角色。

2.增強實訓環節,深入港口企業頂崗實習

以武漢航海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港口物流管理”課程實訓環節在專業港口實訓室內進行,實訓室內配備互動式3D模擬港口物流實訓軟體、集裝箱堆場實訓室、港口碼頭實訓室、模擬貨代公司實訓室,學生在實訓環節可以根據實訓任務進行一體化實訓流程操作。另外,學生可以深入武漢港口企業實習,這些企業有專門的學生實習培訓系統和培訓計劃,根據企業需求制訂相應的培養和教學方案,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學時進行合理化的分配,選拔優秀學生作為訂單班學員,實施頂崗培訓,並設立企業獎學金,獎勵在學校學習和在企業實習“雙優秀”的學生,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在實習結束後合理安排學生就業崗位,實現企業與學生的雙贏。

3.構建科學的學習效果評價和考核體系

以武漢航海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港口物流管理”課程考核分為三個部分。其一,理論教學部分,主要由課後思考題的完成情況、課堂到課率以及期末卷面成績構成;其二,實訓環節的成績;其三,課業設計與企業調研報告。多重的考核體系讓學生具備必要理論知識和科學文化基礎,掌握港口物流相關知識的'應用,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強化港口物流操作職業技能訓練。

第2篇:資訊科技在港口物流管理中的應用探析

一、在物流管理中運用資訊科技的優勢

(一)資訊科技能夠提升企業效益。建立了資訊化管理平臺,就能夠充分的運用事務處理系統(TPS)以及決策支援系統(DSS)等資訊系統,就能夠使物流企業、生產企業以及金融企業產生互動,在資訊平臺中交換資訊,及時並準確的瞭解自己所需要的資訊,並將物流與資金等結合起來,有效的提升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資訊科技能夠提高物流工作效率。在物流企業中運用資訊科技,就能夠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如在運輸環節中使用全球定位系統(GPS),不僅能夠有效的保證運輸船隻與車輛的運營質量與安全,還能對運輸工具進行最佳化,對運輸網路的重新組合,有效的提升了運輸的效率,提升了企業的經濟效益[1]。

(三)資訊科技能夠提升物流系統的運作效益。在物流管理中運用資訊科技,就能夠提高物流系統的經濟效益,由於在管理的過程中使用了電子資料交換系統(EDI),有效的實現了運輸、包裝以及搬運等環節中的資料交換,尤其是各部門間以及各單位間的資料交換。如此便將物流的整個環節貫穿起來,有效的發揮了物流系統的優勢,提高了物流系統的運用效益。

二、物流管理中資訊科技的類別

(一)電子資料交換系統(EDI)。電子資料交換系統能夠使顧客與供應商透過計算機實現雙向溝通。想要有效的實現雙向溝通,就應當建立起通訊網路或者公共通訊網路等,想要實現計算機的相互“理解”,就應當有相關的網路接收句法,這主要是因為顧客與供應商使用的軟體不同,因此必須對檔案的資訊進行轉換,將其變為標準的句法,以此實現雙向溝通,提高工作效率[2]。

(二)條形碼等資訊管理系統(POS)。在運輸過程中,給每個貨物都制定自己的條形碼是建立整個供應鏈的基礎,其能夠有效的實現倉儲自動化,也是POS準確收集資訊的關鍵。在日常工作中,貨物的條碼化能夠作為企業內部系統使用,也可以按照國際標準制定,具有互通性。

三、資訊科技在港口物流管理中的應用

(一)條碼技術在物流管理中的應用。條碼技術在物流管理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運輸管理。物流企業採用了管理系統後,就能夠及時的調出相同地點的貨物資訊。採用了條碼技術後,就能夠對運輸的票據進行管理,指導貨物的裝載與搭配。能夠快速的得出貨物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目的地是何處等,以此提升貨物的安全性。第二,生產管理。在生產任務上貼上條形碼,任務單就能夠直接跟隨相應的產品流動,每一個生產環節都可以使用條形碼,能自動更改資料庫中心的產品狀態,保證產品質量。

(二)電子資料交換系統在物流管理中的運用。電子資料交換系統是實現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資料傳遞的關鍵。在各單位進行合作時,透過電子資料交換系統,就能夠實現資料交換,並將其作為應用基礎進行物流作業。主要優勢在於,其能夠有效的節約成本,減少資源的浪費。在物流管理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發貨方面。在接到訂貨企業的計劃後,發貨企業就能夠直接下達發貨的指令,及時的分揀貨物,列印相應的條形碼,並直接貼上在貨物的包裝上,隨後客戶就能夠接收到電子資料交換系統傳送的貨物資訊,收貨企業就能夠提前做好接收貨物的準備,提高工作效率。第二,物流運輸方面。由於發貨企業在貨物上貼上了物流條形碼,運輸企業在提取貨物時,就能夠透過掃描讀取貨物條形碼,核對貨物資訊。貨物會在運輸企業的物流中心得到重新的整理與包裝。隨後運輸企業會透過電子資訊交換系統向收貨企業傳送訂單的詳情,運輸工作結束後,貨物運輸企業就能夠透過電子資訊交換系統向發貨企業確認合作完畢,有效的節省了成本,減少了資源浪費。

(三)電子訂貨系統(EOS)等在物流管理中的運用。在零售商的日常工作中,每當貨物庫存下降到重新訂貨水平時,電子訂單就會透過電子訂貨系統自動下單到公司的主機,所有零售商下達的訂單都會透過公司的主機歸集,隨後透過企業的倉庫或者供應商進行批次發單。此種大批次的能力對於零售商以及供應商等都有一定的好處,零售商透過電子訂貨系統擁有了較強的採購能力,而供應商則可透過電子訂貨系統大批次的銷售貨物。增值網(VAN)是資訊科技的基礎,其能夠支援電子訂貨系統以及企業的物流管理系統,從供應商到門店的整個供應鏈活動都能夠以電子資料的形式展現,且還能夠實現衛星資料連線,對於地理分佈較為廣泛的零售商進行管理。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港口物流管理中運用資訊科技就能夠有效的提升運輸的效率與企業的經濟效益,且條碼技術、電子資料交換系統以及電子訂貨系統(EOS)在物流管理中的運用有效的節約了交易成本,且還提高了資訊交換的及時性,實現了利益最大化。由此可見,在港口物流管理中運用資訊科技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