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廣播稿

淺談校園廣播稿語言藝術的論文

淺談校園廣播稿語言藝術的論文

一、語言的運用,要努力做到口語化、大眾化

(1)要儘量用平實、貼近生活的語言來感染聽眾

必要時可選用一些成語、諺語、歇後語等,少用典雅語、古語、專門術語等。例如:“你們的報道一定要真實,不要加油加醋,不要戴有色眼鏡。群眾對我們,是反對就是反對,是歡迎就是歡迎,是誤解就是誤解,不要害怕真實地反映這些。”(《對新華社記者團的談話》)這段話用了“加油加醋”“戴有色眼鏡”等俗語,聽起來就很親切。如“星期日”改用“星期天”,“擔水”改為“挑水”就很平實,又如形容天氣變化的,有諺語“有雨天邊亮,無雨頂上光”比喻名牌產品的,有俗語“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比喻懶惰的,有歇後語:“算盤上的珠子——不撥不動”。這些諺語、俗語、歇後語不但形象逼真,而且讀起來琅琅上口。有些難懂的不口語化的文言詞句,儘量不用;如要用,可根據原意改寫。如:“亦然”不如說成“也一樣”,“東方泛白”不如寫成“天剛亮”,“與一四班對壘”,不如寫成“與一四班比賽”,“地處”可改用“位置在”;“因而”、“由此”、“從而”這類次,能不用的儘量不用。

(2)語言運用要求大眾化,即要求面對大眾

贏得聽眾,對那些脫離實際的高調子或口號式的空洞語言,在廣播稿中切忌出現。如有的同學,一提到師範生就只會“我們是未來的人民教師,只有刻苦學習,掌握知識,才能實現現代化。”這就讓人感到“空”和“大”,像喊口號。這樣的話,即使覺得很有道理,但別人聽起來不親切,感情上不易接受它。

二、語言要簡潔、明瞭,有風格

首先,要避免使用長句,要用短句。比如:“去年入冬以來,天氣連續乾旱,後來又遇上幾次寒潮,結果麥苗長得又黃又瘦”。這句話太長,寫得不夠簡潔。如果一句話讓人讀了喘不過氣來,就會影響表達效果,當然也就不會受到聽眾的歡迎。這句話可改為:“去年入冬受乾旱和寒潮的影響,麥苗又瘦又黃。”其次,句子的語言要明瞭。我們說用詞要精當、準確,概念應該明明白白、流暢清晰,不能模糊其辭地讓聽眾去“猜”,因為廣播除了聲音的特點之外還有速度,不可能老是一句話懸在半空中,讓聽眾再去“猜”一次,所以語意明瞭是廣播稿寫作不可忽視的要求。再次,廣播稿的.寫作要有風格。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好的題材也會寫成陳腔濫調,讓人心生厭裡膩。例如,在寫表揚稿時,出現次數最多的一句話往往是“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打掃衛生、拾金不昧、幫助同學等,不管做什麼好事,都套用這句話,而不願作深入的發掘。聽起來就顯得單調、乏味、呆板。與其這樣,還不如不寫,因為不寫聽眾也知道這個意思。

三、儘量避免使用語音容易混淆的詞語

廣播稿不同於一般文章,它僅靠語音來傳達文章的意思。因此要儘量避免使用同音詞或近音詞。為了避免同音、近音詞混淆文意的情況,可以選用聲音不同而意義相同的其他詞語代替,“全部去了——全不去了”、“時事報道——適時報道”、“嬌氣十足——驕氣十足”等,可以把“全部去了”改為“全都去了”,把“適時報道”改為“及時報道”,把“驕氣十足”改為“傲氣十足”等,表示停頓的地方,可以用詞連線起來,如“職工、家屬”可以寫成“職工和家屬”、“黨員、幹部”可以寫成“黨員和幹部”。不該省的字不要省。“已經在”不要寫成“已在”:“應該做”不要寫成“應做”;“並且在”不要寫成“並在”。有些音同字不同的字詞,要注意分清。如“猴頭”與“喉頭”分不大清楚,不如寫成“喉嚨”更好些。有些簡稱如“血防站”、“農林站”,“五四三”辦公室,“懷胎廠”,最好用全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