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導學案的編寫模式
導學案的組成:學習目標、知識準備、學習內容、學習小結、達標檢測。
(一)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具有導向功能、激勵功能、調控功能。目標的制定要明確,具有可檢測性,使本節內容的當堂檢測題能夠與之相對應。
學習目標設定的具體要求:
1、數量以2-3個為宜,不能太多;
2、內容一般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
3、可在目標中將學生自學中會涉及的重、難點以及易錯、易混、易漏等內容作出標註,以便引起學生高度重視;
4、目標內容應明確具體,而且可操作、能達成。
學習目標中不要用“瞭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語言,要用“能記住”、 “能說出”、“會運用﹡﹡解決﹡﹡問題”等可檢測的明確用語,並指出重難點。
(二)知識準備
即課前小測,有的老師命名為:前置測評、診斷檢測等。
該環節的作用:掃清學習新知識的障礙,為新知學習做好鋪墊。
(三)學習內容
學習內容是導學案的核心,要體現導學、導思、導練的功能。
學生的自主學習,包括學生自主讀書、獨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練習等在內的由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導學案的作用:提出學習要求、劃定學習範圍、指導學習方法、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理解等等。
(四)學習小結,即知識結構整理歸納。
按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絡歸納出知識線索,具體的知識點要儘可能留出空由學生來填。與其他章節知識聯絡緊密的,在歸納出本節知識結構的.基礎上要體現與其他章節等知識的聯絡。同時還要有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進行歸納。
(五)達標檢測
達標檢測題的編寫及使用的具體要求:
1、題型要多樣。量要適中,不能太多,以5分鐘左右的題量為宜。
2、緊扣考點,具有針對性和典型性。
3、難度適中,即面向全體,又關注差異。建議可設定選做題部分,促進優生成長。
4、規定完成時間,要求獨立完成,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5. 注重及時反饋矯正。
三、編寫、使用導學案還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編寫高質量的導學案是一節課成敗的基礎,它能體現教師的“支架”作用。使用時要求教師語言簡練、開門見山、直擊要點。作為教師要清楚何時點撥、點撥什麼內容(易錯知識點、易混知識點、方法、規律、知識結構、注意事項、拓展等)。
2.導學案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必須從有利於學生學習操作的角度思考創作,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
3.應根據不同的課型編制不同的學案,如新授課中的預習性學案、複習課中的檢測性學案、專題性學案等。
透過精心設計問題,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看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讓學生真正從教師設計的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