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介紹
正月十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節日——元宵節。元宵節也叫“燈節”,人們除放燈之外,常設有燈謎盛會,熱鬧非凡。
謎語在我國的歷史上源遠流長,可追溯到春秋時代。那時群雄崛起,列國紛爭,一些遊說之士為了勸說君王,往往不把本意說出,而借用別的語言暗示,使之得到啟發。這種古代隱語即是謎語的雛形,當時稱“庾詞”。而作為謎語形式之一的燈謎,則出現於宋代。北宋仁宗年間,人們開始在元宵燈節把謎寫在紙上,再把它懸於花燈上面,以供人猜射。“燈謎”之名由此而得。王文濡的《春謎大觀序》中雲:“舊籍相傳,宋仁宗時……上元佳節……拈詩成謎,懸燈以招猜者。”明清時,元宵 燈節張燈懸謎,盛況空前。文學名著《紅樓夢》中,也有不少關於燈謎的描寫,可見當時燈謎已盛行深入到閨閣中去了。
燈謎,又稱“燈虎”,緣於其謎面深奧而不易被人猜中,似老虎般難以降服。人們也因此稱“猜燈謎”為“射虎”。燈謎,是 利用漢字形、音、義的可變特點,透過會意、增損、象形等手法來制謎。如今,燈謎謎源寬廣豐富,並派生出畫謎、書法謎、棋謎、聲像謎等新形式,從視角、聽覺等方面增加了形象性和趣味性。猜燈謎活動,現已不侷限於元宵節,在一些大的節日和一些遊藝場所,也常設有猜燈謎的節目,以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
2008年為鼠年。鼠年猜一些與“鼠”字有關的燈謎,更添雅趣。在聯苑中,有的謎面中含有“鼠”字,如謎面為“婁阿鼠問卦”,打一成語,謎底為做賊心虛;謎面為“飛著活像鳥,坐下好似貓,夜裡去捕鼠,數它武藝高”,打一飛鳥名,謎底為貓頭鷹。有的謎底與“鼠”字有關,如謎面為“尋子”,打一崑劇摺子戲,謎底為《訪鼠》。
“東風夜放花千樹。”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即將來臨,屆時,徜徉於千姿百態、異彩紛呈的花燈之間,賞燈品,猜燈謎,必將給傳統佳節增添幾分歡樂、祥和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