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申請書

救助的申請書

有關救助的申請書

有關救助的申請書1

尊敬的領導:

我是XXX單位職工XXX,我家庭有兩口人,月平均收入在1500元左右,家庭人均收入在750元左右。我和前夫結婚多年因病一直末能生育子女,經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醫治。直到20xx年11月終於生下女兒。因身體因素導致女兒早產,女兒一出孃胎就在兒科搶救。(在這以前就為了醫病不但花光了家裡夫妻倆的全部積蓄和收入還多方借債。)女兒的早產給本來就貧困的家庭帶來了更多的困難。使一貧如洗的家庭舊債末還又添新債。但為了孩子再苦再累花再多的錢也是值得的我也是高興的。但沒有想到的是女兒的出生不但沒有給我帶來希望和幸福,卻是更加的絕望。當我還沉浸在初為人母的喜悅中的時候,一場婚變給了我致命的打擊。當時孩子才滿月,前夫家因為我生了女兒非逼著我離婚。我不同意前夫就毅然辭去工作,離開我和女兒。

因為我母親早故,父親年歲已高。在孩子一週歲之後我不得不同意離婚給前夫。但條件有一個前夫必須先幫我把孩子帶到能上學。前夫家住在織金縣下屬的一個鄉鎮,來回一次的路費要兩百多元。孩子所有的費用都由我來承擔,前夫家只負責照看孩子,哪怕孩子有一點小病前夫都會通知我去帶孩子看病。前夫家庭對女孩的.成見和前夫對孩子的不負責任讓我更是心驚肉跳,我怕我一個大意孩子就會有什麼不測。所以我必須每一個月最少去看孩子一次。這讓原本就很貧困的我更是雪上加霜。我幾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氣。我想到領導對我與孩子的經常關懷。所以我鼓足勇氣向領導提出請求,懇請領導在經濟上幫我一把我會在實際工作中報答領導對我的關懷的。

有關救助的申請書2

xx鎮民政辦:

我是xx縣xx鎮xx村委會七組村民xx,男,漢族,現年36歲,因家庭原因現仍然未結婚。家中共有兄弟四人,但已經分家單過很多年,現在只有父親和母親與我共同居住。

我父親今年68週歲,因年歲已高,行動不便,一次在家中做農活時不幸摔倒,導致左側膝蓋骨骨折,在縣醫院住院18天,出院回家後調理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因為年紀過大,還是無法恢復,現在基本生活都無法自理,更別提下地勞動了。我母親今年71週歲,患心臟病多年,因為心臟病引發心肌梗塞幾年間在縣醫院多次住院,我所在的村民小組領導考慮到我家的實際情況,我母親20xx年被評為該組的低保戶,每年有三百元的低保收入。

我家現在有土地四畝,年收入約三千元。有老房兩間,都已年久失修。父母親多年生病在家,兄妹們都分家單過,幾乎不管父母親,為照顧年老多病的父母,我一直不能出外打工賺錢。父母親多次住院,經濟上一直都是我個人在負擔。除去住院新農合報銷後的費用,幾次住院我個人共負擔了17000多元的高額費用。

我母親因患心臟病的原因,多年來心臟方面的藥物從未間斷過,單心臟藥物的開支一年都要XX多元,今年又因為心肌梗塞前後在xx縣醫院共住院五次,花費10000多元。其間我一直在醫院看護母親,無法脫出身去打工掙錢。20xx年8月7日我母親在xx縣醫院還是因醫治無效而死亡。

為安葬母親我到處借款,20xx年8月9號才把母親安葬,操辦這場喪事前前後後我 共支付了1XX元的費用,除去幾個兄妹湊的4000元外其餘部分全部是借親戚朋友的錢。

現在我還欠著將近25000元的外債,除去田地的微薄收入外幾乎沒有其他的收入25000元的債務不是一個小數字。我已經36歲了,早過了說媳婦的年齡,但談了好幾個女朋友都因為家庭條件不好而告吹,我希望xx民政辦能夠考慮到我的實際情況,能給予一定的民政醫療補助金為盼!

有關救助的申請書3

尊敬的公司領導:

本人於20xx年三月進公司任資訊採集員一職,一直以來工作兢兢業業,業務上認真鑽研,為公司之工作盡己綿薄之力。八月炎炎夏日,因公司人員短缺,領導安排加班加點,我毫無怨言,保質保量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還兼起了主管分配的大組工作(主管到公司幫忙期間的工作),整月都未曾休息過一天。

九月份,本人感身體不適,但由於崗位是一人一崗制,我深知自身擔負的責任,所以一直堅守在崗位。直至十月十七日,身體感到非常不適,去醫院急診,確診為糖尿病,血糖嚴重失控,需立即住院治療,住院期間,主任醫師告知我血糖指數非常不穩定,難於控制,建議裝置胰島素泵。該泵費用要陸萬元,而且不列入醫保範圍。我是家中的獨子,是家裡唯一的主要勞動力,父親是名普通的退休工人,母親是家庭主婦,沒有勞保,父親每月的退休工資只有一千元左右,這一筆昂貴的醫療費用對我們家來說簡直就是一串天文數字,沉重的負擔壓得我年邁的雙親透不過的氣來。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由於這個病,我已到而立之年卻未能娶妻生子,實在有愧於父母。現在又將這麼沉重的擔子壓在老父母身上,我於心何安?泣問:“老天,為何對我這麼不公?前世,我到底做錯了什麼,這世要我來承受如此苦難?……”

無奈之時心存一線希望向公司領導求助,望公司領導和同仁能在我困難之際,伸出援手救助,我相信人間自有真情在,危難之時見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