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閱讀教學策略
語文課程的教學是需要迴圈漸進,要掌握好方法。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三年級下閱讀教學策略,歡迎閱讀參考!
三年級下閱讀教學策略(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因此,語文教學除了承擔培養學生掌握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以外,還承擔著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陶冶情操,健全人格這個基本任務。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為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精讀課文,學習重點句、段――品讀課文,走出文字,擴充套件視野。
一、閱讀教學,以“讀”為本
“讀”是閱讀教學的精髓;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要讓學生理解地讀,傳情地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從讀中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書讀百遍,其意自見。
任何形式的朗讀,都是要引導學生置身於文字、情境中。南宋朱熹主張:“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奇強暗記”、“逐句玩味”、“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切記向學生講什麼叫有感情地朗讀。用什麼語氣,帶什麼感情。特別在許多課文的後邊要求學生把你喜歡的句子背下來或抄寫下來。這些作業,不是讓學生去盲目抄寫記憶,其關鍵在於讓學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積累一些妙詞佳句。要達到“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二、引導自主合作,提高閱讀質量
學生是學習和教學的中心,因而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閱讀和合作閱讀的積極性。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已有很大的改進,如教師在課堂上改教師講為引導學生讀書、看書,課堂上重視學生質疑,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但都因給的時間短,沒有真正放手讓學生討論。這樣的自主、合作學習只是流於形式,沒有達到學習的效果。
要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在建立合作學習小組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化特徵、心裡傾向、認知結構、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將全班學生分為不同層次,把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組合,分為多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是全班的縮影,即有利於優等生帶動中等生的“拔高”學習,又能幫助後進生的“達標”學習,有利於在小組中形成互幫、互促的學習氛圍。其次是分工合理、內容恰當。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參與率,每個成員在小組裡都要擔任一個具體的角色,使每個成員都能在合作學習中得到鍛鍊。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每個學生儘可能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從而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三、激發閱讀興趣,營造學習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用有趣的謎語、生動的故事、巧設的問題、創設情境開展競賽、電教手段等匯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好奇、興奮、激動,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閱讀情境中。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我採用了電教手段――用課件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美景,以實物直接感知觀察的基礎,以課件情景為補充將孩子們喜愛的情感,為後面進一步體會感情打下基礎。在閱讀教學中,師生應處於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爭辯。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參與者,並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學生也正是在互相回答、互相討論、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動中,成為能動的學習主體。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傾聽同學們的見解,使小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愛說,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積極參與。還記得我在講完《麻雀》一課後進行小結時說:“讀了這篇課文,從麻雀奮不顧身搶救小麻雀的記敘中,我們感到了那種偉大的母愛。”話剛落,一位男同學立刻舉起手,大聲而認真地說:“老師,我不同意說母愛,因為課文從頭到尾都沒有寫老麻雀是公還是母的!”我聽後馬上笑著說:“你讀的很認真,想得也好。老師的概括,看來不準確,那麼怎麼說才確切呢?”課堂又一次活躍了。最後,同學們總結出:這篇課文表現了一種親子之情。在這種寬鬆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發揮出來了,同時也獲得精神上的愉悅。
四、重視朗讀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從“讀書百遍,其意自現”這一句話便可知我國古代的教學方法對誦背十分強調,但在我們的眼中這似乎十分落伍,實際上古人這樣做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只有讀熟了課本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在過去和當前的教學中,閱讀教學往往是教師事先設計好問題,學生被動回答的過程。學生自己想的東西很少。這就使學習陷入被動,不能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
語文教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時注意力穩定性大多較差,而大聲朗讀能使他們保持注意力的穩定,有利於對課文內容的'思維、理解和記憶。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種。無論哪種表達,都要求做到用詞準確、生動,語句通順、連貫,句式靈活、多樣,內容具體、清楚等。
另外,透過朗讀課文,學生可以積累語言材料,把握各種句式,學到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將會促進說話、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講授新課文之前,都要充學生很好地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分準備與之相適應的意境,使學生在各種特定的環境中反覆讀課文,既是一種欣賞,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五、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
閱讀,離不開創造。而創造性地閱讀教學,要以學生的自讀為基礎,在自讀中領悟,在自讀中發現,在自讀的基礎上交流、指點。教師要有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閱讀實踐中去領悟和思考,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學習,讓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語言積累與科文、同學、老師對話,探究文章豐富的人文內涵。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達到以讀代講,加深理解的教學目的,還能夠誘發學生的創造力,是課堂煥發出活力。
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閱讀認知理論認為,閱讀不是一個被動機械的吸收課本里的資訊的過程,而是積極主動地從課文裡吸收各類資訊的過程。在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包括引導、點播、範讀以及必要的講解和小結,以教材為載體,以語言訓練為主要內容,針對教材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把所教的每一篇課文作為例子,是學生透過對課文的學習,養成語系的習慣,掌握讀懂句子,讀懂文章的方法,並且把課堂中學到的讀書方法運用到課外的閱讀實踐中去。教師要引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走進資訊世界,讓童心、童言、童趣會給課堂,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七、在閱讀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的被引入課堂教學。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可以創設一個優良的情景,開闊學生的視野,使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具體化,實物化,變成直觀、生動活潑的視覺資訊,並配上文字與聲音,圖、文、聲、畫並茂,全方位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使學生的認知渠道多元化;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對於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情景又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動力和源泉。情景匯入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引入,懸念引入,設問引入,圖畫引入,音樂引入,表演引入。
多媒體技術在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影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運用多媒體技術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幫助學生解除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語言理解表達方面的困難,從而降低難度,使教學中的難點得以順利突破。
參考文獻:
[2]李玉英.語文教學中的"淺閱讀"現象解析.《教育探索》,2008年9期.
三年級下閱讀教學策略(二)
摘 要: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但因為其變化多樣,成為學生很難透徹理解掌握的一項課題。學生閱讀時需要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反覆閱讀,所以,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因此,幫助學生解決閱讀的障礙是學好語文的關鍵。根據多年的語文閱讀教學的經驗,對如何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和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重複的過程,特別是語文閱讀的學習,需要學生和老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閱讀題變換多端,文章成千上萬,所以需要學生從每篇文章中積累寶貴的經驗,從而幫助自己學習如何去閱讀。如果採用的方法不當,就只會白白浪費時間,浪費精力。老師在閱讀教學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老師需要透過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耐心精細的為學生們答疑解惑。
一、教師從自身出發,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
老師在課堂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鑰匙。如果教師教學能力不高只是一味灌輸問題的答案,就不能幫助學生掌握學習閱讀的技巧,並且會擾亂學生們的思路,使學生更加迷惑,從而厭惡對閱讀的學習。因此,老師要從自身出發,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在課下細細品味文章中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分析文章的主旨,全面進行閱讀,只有這樣,老師才會將文章分析透徹,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
二、教師應充分準備,切勿生搬硬套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老師只有準備好教學的內容,才能順利解決學生的各種疑問。對於課堂上要講解的文章。老師在課下應該充分閱讀,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切勿照著參考資料將答案講給學生聽,絲毫沒有自己的見解,這樣的死板教學只會對學生產生消極作用。老師要提高自己的責任心,用心教學,並在課下對不易理解的地方進行深刻的思考,與其他教師相互探討,直到理解為止。在課堂上,老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們文章的主旨大意是什麼,更要教會學生們閱讀的技巧,因為閱讀是變換的,唯有技巧是不變的。
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交流時間,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老師將問題交給學生後,應給與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問題,切勿過於形式,而忽略了教學的本質。充足的思考時間有利於加深學生們對於文章的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學生要充分的閱讀文章,逐漸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同時,老師應給與學生一定的交流時間,讓學生們學會合作解決問題,鍛鍊學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會聽到許多自己沒有想到的觀點,從而進行思考,自己忽略了哪個角度的分析方法,這樣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學生們小組討論後,老師可以讓學生髮表討論的結果,指點分析不足之處和學生的獨到見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也是對學生的肯定,有利於學生的進步。
四、教會學生閱讀技巧
對於一篇文章的閱讀,我們需要略讀和精讀,略讀是為了對文章有個大體的瞭解,精讀是為了探究文章的主旨。在閱讀過程中需要略讀和精讀相結合,利用最短的時間對文章進行全面的解析。同時,對於閱讀題,學生需要先略讀掌握大意,再去看問題,對問題有個基本瞭解,再帶著問題去精讀文章,這樣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語文閱讀的學習是一個需要長期訓練的專案,需要老師和學生的積極配合,在前期的學習中,更加需要老師的引導。因此,老師應該認真對待閱讀教學,努力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