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教師資訊科技的培訓管理
【摘要】本文從我國教師資訊科技培訓中存在的主要出發,了案例教學的作用,列舉出案例教學的兩種型別,得出了教師資訊科技培訓中實施案例教學的一般和在實際操作中應注意的事項。
【關鍵詞】資訊科技;教師培訓;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首創於哈佛大學,最早被運用於19世紀後半葉的教學中。自20世紀70年代以後於教師培訓中,以其與實際聯絡緊密和操作性強的特點得到大家的認可。從廣義上講,案例教學可界定為透過對一個含有問題在內的具體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在一定意義上它是與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法相對立的。狹義上是基於一定的教學目標,選擇一定的教學案例從事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1]
本文透過借鑑英特爾未來教育的案例教學方式,案例教學的一般步驟,並結合我國教師資訊科技培訓狀況,提出在我國教師資訊科技培訓中開展案例教學一般方法和應注意的主要事項。
一、目前我國教師資訊科技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1、與實際脫節。
一方面,目前教師培訓工作基本上是由校外機構承擔,資訊科技僅僅是眾多必修課程中的一門,由於授課教師對教學實際認識不足,再加上培訓課時過少,因而過於強調教育技術的理論知識教學,其結果是難於直接與教師的教學實際相結合。
另一方面,一些培訓機構過分關注教師資訊科技技能的培訓,盼望以技能的提高促進教師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能力的提高。但是他們忽略了,資訊科技技能的提高不能地轉變教師對整合的認識,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因此也不能教會教師如何有效地把資訊科技整合於課程中。
2、培訓的師資力量不足。
我國於2001年起先後辦起了國家級骨幹教師和省級骨幹教師培訓班,培訓教學一線的教師。同時,英特爾未來教育也在我國的18個省市辦起了資訊科技培訓。但是,實際上,能夠勝任教師培訓任務的師資是相當有限的,還無法滿足當前的需求。
此外,當前我國教師資訊科技培訓還存在著培訓模式單一、教學資源庫匱乏等問題。
二、案例教學在教師培訓中的作用
從案例教學的應用情況來看,案例教學在教師培訓中有以下作用:
1、促進被培訓者內化知識,更好地掌握理論。
不少人認為教學案例是特殊的典型的,表現為某時某地的教學情景,不能傳遞理論的知識。事實上,哈佛法學院的第一主任蘭格德認為,案例會促使被培訓者對理論運用的方式、原因等作深入的思考。一旦案例當中隱含的理論問題或基本原理被揭示出來,就可以用來討論新的案例。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案例討論後,被培訓者從案例教學中獲取的理論知識,就會慢慢地與原有的知識能力加以融合,成為原本能力結構的一部分,從而更好地掌握理論。
2、促進被培訓者對教學中問題的分析和反思。
透過討論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案例中涉及到的各種各樣問題,被培訓者逐漸學會了如何去分析問題,同時,當被培訓者認出案例中所描述的“此時此地”事件並與之產生的共鳴時,他們就會很自然地對自己以往的教學進行反思。這樣他們就逐漸養成分析問題和反思的習慣。
3、大大縮短了理論與實際的差距,提高被培訓者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接受過資訊科技培訓的被培訓者大都有這種感覺,就是他們學到很多關於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理論和技術,但實踐時卻不知道如何使用。其原因,用羅傑斯的人本主義理論來解釋,就是沒有接觸到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實際問題。運用案例來進行教學,創設機會讓被培訓者接觸整合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能大大縮短理論與實際的差距,被培訓者頭腦風暴式的案例討論,也有助於提高其表達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為被培訓者分享經驗和交流提供有效的方式,促使工作創新。
現實教學中,被培訓者的工作是獨立完成的,很少有與同事一起分享經驗、交流的機會。案例教學可以創設實際教學問題討論的氛圍,透過案例的討論和被培訓者實際整合教學問題的討論,被培訓者可以瞭解同事是如何面對整合問題的,他們的對策是什麼,從而反思自己的教學,透過小組討論和交流,被培訓者漸漸融入討論中,開始把自己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整合理論知識,經過討論和評論性分析提升到理性認識的階段,被培訓者還可結合自己的工作進行創新。
三、案例教學的兩種型別
案例在教師資訊科技培訓中應用的兩種型別:
1、被培訓者觀摩案例並進行討論。
在這類的案例教學中,被培訓者是透過觀摩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案例來進行討論的。旁觀者清,在真實的問題前面,被培訓者得到了像專家般進行思考的機會,從而掌握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理念和方法。
2、被培訓者作為親身體驗者直接參與案例的教學和討論。
與第一類的案例教學不同,這類的案例教學要求教學雙方進行角色扮演。共同演繹並親身體驗真實的教學情景。培訓者可根據被培訓者所任教的科目和年級進行分組,進行相應的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課的教學。培訓者應營造輕鬆愉快的氛圍,把整合的理念和方法滲透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各個小組的成員表達新觀點,交換各自意見,並可介入作適當的引導。與此同時,被培訓者要積極地參與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式教學和探究式教學中。完成教學後,培訓者組織並促進被培訓者就他們親身體驗的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案例進行討論和反思。
透過課堂模擬,被培訓者不僅受到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理念的薰陶,學到了整合的方法,還領略到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樂趣,促使被培訓者從技術的個人運用到使學生參與使用技術整合觀念的轉變,得益良多。
同時,培訓者從被培訓者對該課的討論和反思報告中也可以得到啟發,進而設法地改進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課的教學質量,這樣一來,教學相長,雙方都得到鍛鍊和提高。
四、教師資訊科技培訓中案例教學的實施方法
透過多次的教學實踐,我們可以出案例教學在教師資訊科技培訓中的實施方法,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
1.分析教學需求,確定教學目標
確定教學目標,即明確要教什麼,是案例課程設計的第一步。
2.選擇案例
在教學目標定以後,我們就可以選擇案例了。案例的來源有很多,對於第一種型別的案例教學來說別人的成功經驗和自己的教學經歷都可以作為案例。對於第二種型別的案例教學來說,則是基於一定學科教學目標,培訓者和被培訓者親身參與的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案例。
3.被培訓者的課前準備
在傳統的培訓中,培訓者往往擔當臺上的主角,而被培訓者往往是觀眾。但是案例教學要求被培訓者也要在課前做相應的準備,如仔細地閱讀案例,以便參與課上的討論。
(二)課堂實施階段
1.案例的引入
案例的引入關鍵在於巧。對於別人的案例,可以向被培訓者指出案例中必須注意的地方,討論的難度、要達到的目標。而對於自己編寫的案例,可以說說自己當時的感受以及趣聞。目的都是引起被培訓者的注意。
2.案例的討論
案例的問題可以由被培訓者提出,也可以由培訓者提出。在教師資訊科技培訓中的案例討論一般針對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方面,以及資訊化環境下開展教學活動,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研究性學習方面的問題。一般涉及的問題有:
=1*GB2⑴資訊科技是否適用於當前教學內容、學習者和教學目標的需要?
=2*GB2⑵資訊科技在實現當前教學目標方面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如果有,它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應如何透過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優勢轉為實效?
=3*GB2⑶資訊科技在目前整合教學中有那些不足,應如何避免?
=4*GB2⑷資訊化環境下如何開展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研究性學習?[2]
由於一個案例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培訓者可以把被培訓者分成4~5人的小組,按照教學的目的,引導被培訓者討論相關的問題。當被培訓者提出不同的整合方案時,培訓者可引導被培訓者對不同方案進行討論,排除不合理的整合方案,確定最佳的整合方案,待小組討論後,培訓者可安排各個小組上臺彙報,在全班範圍內開展整合方案討論,進行頭腦風暴,實現思想共鳴。當然,當被培訓者提出的方案大致一樣時,為了確保討論的順利進行,培訓者必須給予及時的幫助,設法啟示被培訓者提出另外一種方案,引發大家的探討。
3、總結評述
總結是案例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案例討論完畢後,可以由培訓者進行總結,也可以由被培訓者進行總結,培訓者補充。總結面要廣,不要單就某人的表現和存在的問題作出評價,而應當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論問題、關鍵問題、解決方案,以及討論中的不足和長處,並進一步引導被培訓者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這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
(三)鞏固練習階段
國內外的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培訓如果單靠案例討論的形式,其成效是遠遠比不上其他職業培訓那麼突出的。教師培訓必須要在反覆討論中做自省和行為跟進才有成效。案例教學必須走:案例討論——反思——親身實踐+同事互助輔導(peercoaching)的道路。
波斯納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為膚淺的知識。因此,課後,培訓者要及時地向被培訓者佈置反思的任務,讓被培訓者對課堂討論、案例內容或者是自身的教學進行自省。同時,培訓者要給予理論的指導。
在接受了頭腦風暴式的討論和自省後,被培訓者很自然地會產生在他們任教的科目中進行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想法。針對這種心理,培訓者應當佈置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教學任務,安排環境和理論技術支援,給予他們親身實踐的機會。實踐的內容可參照英特爾未來教育的培訓專案的內容,被培訓者可在培訓者與同伴的互助指導下進行整合課程的教學設計並開展實踐。
(四)評價階段
評價是案例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其主要目的是培訓者可以清楚的瞭解教學的效果。評價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1.被培訓者行為的評價
對被培訓者行為的評,一方面可以從被培訓者的課堂參與考察,即是否積極參與討論,做出對理解案例有幫助的,提出其他人沒有提到的方案等;第二方面可以從被培訓者案例分析的能力進行評價,培訓者可佈置案例讓被培訓者分析,設立一定的量規,評價案例分析的能力;第三方面可以從被培訓者的反思和整合教學實踐中評價,培訓者可有關整合背景下的教學設計的規範,英特爾未來的評價標準等。
2.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包括案例質量評價、課堂討論評價和培訓者自我評價。課堂討論評價是案例教學得以有效執行的前提條件,積極的討論是必要條件,培訓雙方要認真評價案例的質量和課堂討論情況,培訓者要不斷地反思,做出評價,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3.培訓課程的評價
培訓課程的評價要求被培訓者和審查委員會的共同參與。被培訓者是培訓課程的親身體驗者,他們的評價對培訓課程有著重要的意義。提問是最好的反饋,培訓者可以從平常的提問、交流以及調查問卷中把握被培訓者對培訓課程的評價和期望。
五、案例教學在教師資訊科技培訓中應注意的事項
案例教學是一項複雜系統的教學活動,它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教學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注意以下事項:
(一)選編適合教學需要的高質量案例
我國有句成語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豐富的切實有效的案例,案例教學只能是美好的願望。在實際的案例教學中,我們應注意選擇適合教學需要的案例。具體說來,要做到以下兩點:
1、案例來源要真實準確。案例教學首先要做到案例真實準確,不能隨意將道聽途說的事情當作案例,更不能任意杜撰。在講述案例時,一定要說明案例的來源,以體現案例教學的性、嚴肅性、真實性和可信性。
2、案例要典型生動。所選案例要與教學聯絡緊密,典型生動,有說服力和感染力,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共鳴,否則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3、要注重實效性。所選案例要能反映現實,充滿氣息,把握學生所關注的焦點,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二)案例分析要深入透徹
有的教師為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上過多地講述離奇古怪的案例。雖然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但卻沒有多大積極意義,甚至會產生不良。其實案例教學不僅僅是列舉案例,更重要的是透過對案例的分析,來闡述某些基本觀點和。所以在案例教學中,深入透徹的分析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透過對案例進行深入透徹的分析,才能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案例所反映的問題和所包含的方法,達到案例教學的真正目的。[3]
六、結束語
案例教學以其與實際聯絡緊密、操作性強的特點被於教師資訊科技培訓中,架起了與實踐的橋樑。開展案例教學將成為教師資訊科技培訓中的重要趨勢。但我們必須明白,沒有十全十美的教學方法,在教師資訊科技培訓中,我們應該針對不同的情況,綜合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專家講座法,微格教學法等,進一步提高教師培訓的效果。
【參考】
[1]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2]苗逢春,《以教學設計為核心的整合能力建設和校本實踐》,《中小學資訊科技教育》2003.3
[3]劉小龍,《淺探案例教學法在法學教學中的運用》,《廣東青年幹部學院學報》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