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傳統文化

做守望古鎮傳統文化傳承人的小學老師

做守望古鎮傳統文化傳承人的小學老師

圖為王晟在思考古鎮文化。

一個千年古鎮,一名來自基層的小學數學老師,他們之間究竟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數年來,河北省霸州市勝芳鎮東風小學教師王晟基於對鄉土的熱愛,業餘自覺記錄、保護本地文化遺產,和每一個大歷史中的小人物一樣,在保護文化遺產和民俗傳統的民間力量中,成為一位身體力行者。

十幾年堅守只為把“根”留住

今年42歲的王晟家在當地屬於沒落大戶,雙親都受過教育,母親70歲了,至今愛畫梅蘭竹菊和大寫意的國畫。王晟受父母薰陶,讀著典籍長大,好寫詩詞散文。

那時,王晟並不知道,精神上的事情,可以是他打小看不膩的勝芳花會、聽不夠的夯歌號子和老百姓幾百年不曾更變的老傳統和老日子。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家鄉,居然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古民俗的存留地。直到2009年遇到非遺學者苑利,被勝芳民俗震驚的苑利告訴他,“你生長在一個文化富礦裡啊!”

自從接觸到田野調查的人類學者和民俗學者,王晟對自我的要求開始向一個民間學者靠攏。他每天晚上固定讀書兩個小時,寫作一個小時,並發表了多篇文章。

身體力行喚醒傳統藝術之美

勝芳民間文化面臨的問題是全國大部門地區民間文化現狀的一個縮影——部分民俗文化已經陸續消失,有的藝人改行,也缺少年輕人傳承。王晟永遠忘不了的,是2007年他探訪的一位七十多歲的當地夯歌老人。

老人會唱百多段當地民歌,還會花會里高蹺會的唱段。隨著居住方式的改變,靠人力砸夯的習俗,已經在生活中消失了幾十年,夯歌即將消失。當時,由於未帶錄音工具,他和老人約定下次見面。工作繁忙,一拖半年,老師傅已經到了肝癌晚期,優美曲調成為絕響。

“作為勝芳人,對勝芳的民間文化進行深入系統的文化調查,我們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有責任、有義務來做這些事情。”王晟說。為了不讓悲劇再次上演,王晟在不影響教學的前提下,開始對勝芳民間文化進行較為系統和深入地挖掘和整理。

幾年下來,他整理出五六萬字的文字材料,還有時長長達十幾個小時的錄影和錄音。2010年起,他做了更細緻的田野調查。2012年開始,他給鎮上的老人做口述史,重點記錄1937年之前的勝芳社會生活。本地的非遺專案整理也一併完成,整理出了22萬字的素材。

除了做民間文化調查,在勝芳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方面,王晟積極聯絡幫一些花會尋找學員,希望他們將勝芳民間文化傳承下去。“留住年輕人才能留住傳承,人流出去了,家鄉就變成了真空的。”身為一個基層的小學老師,王晟數年來為勝芳的非遺專案努力不怠,包括尋找接班人。

2011年,跨鼓老會收徒。在王晟的幫助下,24名本鎮學生以傳統方式入會——他們舉行了傳統的拜師儀式,遵守會中規矩,逢週六、週日下午兩點,到會中學習鈸舞和敲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