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學年度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本學年,我校將繼續在全縣教育“4315”工作思路的指導下,圍繞“走好每一步、快樂每一天”的辦學宗旨,根據第二批黨群教育實踐活動“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這一總要求,對照“四面鏡子”和“三嚴三實”標準,全校至上而下大力改進工作作風,按照學校“以人為本、立德樹人、關注個性、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出發點,從細節入手,抓實做好“加強校本教研,提高教改能力;關注教師成長,培養教師魅力;抓好行為細節,養成良好習慣;關注教學全程,提高教學質量;強化校園安全,提高防範能力”等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校本教研,提高教改水平
本學年學校要努力創設互助合作的教研平臺,完善互助合作的教研機制,建設互助合作的教研團隊。大力開展教學研究和提高教改水平。
1、圍繞五個著力點,強化教研組建設。
(1)配好一個“領頭羊”:選擇有良好思想素質與過硬業務本領,精細組織能力與踏實工作作風,有勇挑重擔、鑽研進取、熱心服務的教研組長,並堅持對其培養和管理。
(2)制定一套嚴紀律:建立切實可行的教研組建設規章制度並細緻落實,構建一系列內外工作制度,比如開展名師大講堂、新老互助傳幫帶、課堂觀摩、比武交流、課題引領帶動、總結反思等活動。
(3)培育一種教研風“以教帶研、以研促教。重點培養教師提前計劃不斷修正、不拘形式自覺強化、讀書學習積極進取、集思廣益善教勤思、課題帶動新老互促等五種習慣。
(4)形成一股凝聚力:積極團結組織老師開展文體活動,讓大家在參與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會意,在會意中凝聚。同時藉助集體學習探討,實行集體備課,提高教研組的凝聚力。
(5)營造一片文化氣:營造教研組成員共有的健康的行為規範體系、自覺的精神和價值觀念體系以及生活方式。把教研組日常工作上升到文化層面,鼓勵各教研組結合自身的學科文化特點,從而創造性地提出本教研組發展的文化願景。
2、建立完善的教研組制度。
(1)教研組長負責制:教研組長對本學科的教學質量和教師專業研究負責,要做到“八個必須”,一是必須組織教師學習新課標,鑽研教材,制定教學計劃;二是必須有效組織教研活動,每學期開展研究性活動6次以上;三是必須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備課與會課,抓實“備----講----改---講”備課環節;四是必須組織教師進行教學反思;五是必須以實踐課為著手點,認真組織練課活動,每學期聽課指導15次以上;六是必須積極承擔課題研究任務,每學年帶領全體人員完成至少一項課題研究任務(教學中的困惑);七是必須組織教師對本學科教學質量進行分析,組織好教師教學評比及學生學科競賽活動;八是必須組織教師完成好學校安排的其他事情。
(2)組員“五個儘量”制:一是課後儘量寫反思;二是每月儘量寫一份學科試卷;三是每月儘量寫一份教學案例;四是每學期儘量上一次公開課;五是每學期儘量寫一篇論文。
(3)活動“明確制”:集體備課定時間、定地點、有分工、有記錄,全員寫好備課筆記與教學反思;教研活動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有計劃、有記錄、有小結。
3、圍繞教學困惑進行校本教研。必須從八個方面入手:
(1)堅定“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後反思”的備課制度;
(2)教學有激情,以創造師生互動,上好每一堂課;
(3)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要做到少而精,保質保量佈置並及時檢查驗收;
(4)“輔優”、“補差”工作兩項同等重要,要在教師評價中顯示;
(5)考試組織和考試結果的分析,不僅注重結果,更要注重過程;
(6)貼近課堂貼近學生開展教科研活動;
(7)小組合作的有效化、精細化;
(8)校本教材的開發。
二、關注教師成長,培養教師魅力
本學期學校應該積極創新“教科研”的土壤,為教師的專業素質的成長提供服務,提供引領;培養教師的人格魅力;充分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
1、包年級領導及教務處、教研室必須從4各方面入手引領教師的教科研活動。一是積極參與“教科研”活動,和教師一起“觀課”、“議課”,打成一片,成為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對教師的“教科研”的積極性的一種促進;二是積極營造“教科研”的氛圍。帶頭進行“教科研”,做制度的忠實執行者,使自己成為有思想的領頭雁、領路人。三是追求“教科研”的實效。必須與教學中的困惑結合,在教學實踐中檢驗和發揮其積極效果,走“實踐----理論----實踐”的不斷提高之路,使教師儘快成長。四是抓好“教科研”的習慣養成。從“教科研”的常規為抓手,開展“公開課”、“集體備課”、“小組合作”、“教學案例”等活動,形成學校獨特的“教科研”風格和模式,不再把“教科研”活動當成一種痛苦的事,而當成一種習慣和享受。
2、學校從五個方面培養教師的人格魅力。
(1)樹立教師先進榜樣,認同教師人格楷模。各年級各教研組湧現出的思想好、水平高、成績優、貢獻大的優秀教師要作為學校教師人格的榜樣,當作教師人格的楷模。
(2)加強教師自身修養,發揮教師人格力量。嚴格要求教師,讓其真正發自內心、表裡如一、言行一致的美好品德咋學生身上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3)豐富教師文化底蘊,強化教師人格根基。教師不僅要熟悉本專業知識技能,還要掌握資訊化知識技能,能熟練駕馭最佳化的教學手段,能靈活綜合地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快速高效地學習,同時還要讓教師清醒地認識誰不及時充電,不繼續學習、不掌握新知識、新技術就會被淘汰。
(4)開展教師實踐活動,促進教師人格昇華。要求教師自覺加強各方面修養,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努力使自己成為優秀的、有魅力的、新型的教師。
(5)培育教師健康的心靈,完善教師人格品質。一是教師要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與缺陷;二是要求教師以“平常心”對待一切事物;三是要求教師接納他人,以誠待人;四是要求教師揚長避短,有良好的個性;五是要求教師熱愛本職工作;六是期望適度、步步落實目標,體會成功的快樂;七是要求教師培養多種興趣愛好,提升思想境界;八是要求教師營造和諧的家庭生活,使生活既平凡又充實;九是要求教師生活作息合理安排,並予以一定強制性,勞逸結合。
3、給青年教師成長的時間。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多給青年教師(新教師)“澆水”、“施肥”。學校要為其成長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創造肥沃、和諧的土壤,以促進其儘快成長“開花”。學校要給其“澆水”、“施肥”,要給其“擔子挑”,讓青年教師承擔公開課,給其一些培訓的機會,給其“找師傅”等等,只要是“水”和“肥”恰當的“澆”與“施”,年輕教師們一定會盡情地吸吮養分並“開花”。二是給年輕教師提出一些“金點子”。包年級領導或者教務處、教研室的負責人與年輕教師搭成“幫扶物件”,對教師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地、誠懇地進行溝通,指導教師處理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疑難雜症”,以促使他們早點“開花”、“結果”。三是要給年輕教師的成長“保駕護航”。針對年輕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和“失誤”,不僅不能過分地指責和批評,還必須為其“保駕護航”,幫助他們勇往直前,放開手腳去幹。但要給予其思想引領和方法指導。
三、抓好行為細節,養成良好習慣。
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每一個細節、每一種習慣都不是簡簡單單就可養成的,需要用一個個細節累積、一項項工程來約束教育。所以巧抓學生的細節管理就成了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
1、少先隊工作必須抓實。政教處和少先隊大隊部要有計劃安排,重檢查落實、從細節入手、用“巧”字當頭,紮紮實實抓好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首先抓實每週“三個一”活動,即一週一次升國旗活動,各輔導員和學校領導的講話內容必須和學班級學生出現的一些壞習慣、壞惡習緊密結合,擺事實講道理,幫助其分清是非、懂得好孬。一週一次主題班隊會活動。各班輔導員老師一定組織好這項活動,不要讓其他課程佔用。活動內容應該針對各組在上週的主動學習上、活動秩序上、放學回家上、維護公共設施上、打掃衛生上等等的違規違紀行為進行總結、批評,並對有違紀行為的小組進行“處理”,組長還要表態下週應該怎麼辦?活動形式應該是在輔導員的監督下,由班幹部組織進行。一週一次“雷鋒”中隊外出活動。由高年級每週兩個中隊到社群、到公園、到街道等公共場所進行撿垃圾、打掃衛生、除草等活動。少先隊大隊部一定要在出發前讓學生理解活動的'內涵和意義。其次是“紅領巾廣播站”常變常新。從內容上要以學校身邊的素材為核心,壞的典型進行批評,好的典型進行表揚;從形式上要寓教於樂、通俗易懂、小觀眾不燥不煩;從技術上要革新、與時俱進、愈做愈好。第三抓好一日兩放學和兩操活動。想辦法讓全體班級學生做到整隊做操“快靜齊”、進出教室有秩序、上下樓梯不擁擠、放學途中有規矩。第四是其他活動常抓不懈。小歌手、小主持人、小舞蹈家、書法、繪畫等活動抓實抓好,校外的其他少先隊活動踴躍參加。
2、行為細節要讓學生明白、接受、樂意去做。政教處和少先隊大隊部應該把學生在校必須養成的行為習慣從細節處入手,通俗易懂、簡單明瞭,讓學生明白怎麼去做。比如全體學生在學校要做到“六個好”:排好桌、走好路、掃好地、做好操、寫好字、說話好。每個好的內容必須讓學生明白怎麼去做。如對“走好路”的要求是:校內走路慢慢走、輕輕走,上下樓梯靠右走;課間文明休息、不追逐、不奔跑、不在走廊、過道上嬉鬧、跑跳;集會上操排隊“快、靜、齊”。放學途中排隊整齊,遵守交通規則等等。另外,力求讓學校、班級刻板的“規範”變成學生愛唱的歌、愛讀的詩、愛看的畫等等,這樣小學生就樂意去做。
3、行為細節需要讓學生自主管理。讓每個學生達到自律是習慣教育的理想境界。但自律也需要一個他律的過程,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相影響,互相督促。所以政教處和少先隊大隊部可以實施學生“三級自主管理(班級、年級、少先隊部隊部)”以督促學生的言行。
一是班級自主管理。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班級管理崗位,如負責課桌排列的、負責掃地的、負責文明用語的……學生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為班級服務的熱情是一般說教很難達到的,其組織能力和工作能力也在此過程中不斷得以提升。
二是年級自主管理。各班級小督察員在年級組長的指導下,每天關注各班的教室衛生、課間記錄、文明用語等等。比如小督察員時而提醒同學不要在走廊上跳繩、時而彎腰撿起粗心同學落下的紙屑……一旦發現問題大的就向所在班級進行友情提示。
三是校級自主管理。校級自主管理更是學生施展才華的好地方。學校大隊部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形象檢查組、紀律檢查組、兩操檢查組等各司其職,引導全校學生的行為習慣。
4、引導家長關注學生行為細節。學生習慣的養成單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利用多種途徑,如向家長、社會宣傳養成好習慣的重要作用,特別是要取得家長與社會的支援,督促學生養成好習慣。一是在家長會中就孩子的行為細節問題進行探討,要求家長首先規範自己的行為細節,在家做孩子的表率,促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同步發展;二是班主任每學期必須對班級20%的學生家訪2次以上,並做好記錄;平時經常與家長針對學生在校情況進行交流;還可以邀請家長來校參加班隊活動,傾聽學生的心聲,達到其教育目的。
四、關注教學全程,提高教學質量
教務處是學校服務型的基層管理部門,負責學校一切有教學有關的事務,也就是教學過程管理。教的過程管理的基本目標是教師要注重備課、設計教學;認真上課、組織教學;加強輔導、延續教學;重視作業、補充教學;注重考查,檢查教學。學的過程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學生要注重預習、瞭解知識;認真聽課,理解知識;搞好複習,鞏固知識;加強練習,運用知識;系統總結,掌握知識;注重實習,形成技能。學校教務處必須在關注教學全程、提高教學質量上搞好服務。
1、科學制定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是學校對學生培養目標、培養模式以及培養過程和方式的總設計,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本框架。
首先,教務處根據國家、省、市、縣釋出的課程教學計劃和課標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開足開全課程,科學地編制課表,教師嚴格按照課標進行教學,不得任意增減教學內容,降低教學要求。
其次,教務處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制定教學工作實施性計劃,既有常規性的工作安排,又要有突出教學改革的重點和具體措施。教科研室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和教務處教學計劃制定教科研計劃,選定教科研教改課題,並安排好教研活動,積極組織好個年級組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學校教研組必須根據學校教科研計劃和本組的具體情況制定實施性工作計劃。各位任課教師必須根據學校工作計劃、教務處教學計劃、教科研室工作計劃,在領會課標、熟悉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實際基礎上制定所任學科的教學工作計劃。各班班主任老師根據教務處教學計劃、政教處工作計劃制定出班務工作計劃。
2、踏實做好常規性工作
一是學期初的常規性工作:重點是做好開學開課的一切準備工作,保證學期如期開學上課,迅速地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包括排好四表----課程表、作息時間表、校歷和各項活動總表,這是教務工作的首要任務。
二是期中考試前的常規性工作:重點在於抓好各科教學計劃,學生活動計劃的制定與落實,修訂有關的規章制度,檢查教學進度,檢查教學質量,召開教師會議,聽取教師的意見和反映,推進教學工作全面走上正軌,並組織期中複習和考試,形成教學上的第一個高潮。
三是期中考試後的常規性工作:重點抓好期中考試總結,配合校長對教學工作進行全面檢查。教務處和教研室要搞好重點學科的教學質量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與此同時,教務處要細緻地做出期末工作安排,形成教學上的第二個高潮。教科研室要組織安排各學科教研組進行全校性的教研活動和教學觀摩及經驗交流;教務處還要科學安排好教學常規和少先隊各項活動有序進行,做到忙而不亂,各有發展。
四是學期末的常規性工作:重點是組織期末考試,搞好總結,為全校的質量分析提供素材和資料,組織班主任認真填寫好家長通知書,組織好教師的工作總結,積累評選優秀教師和優秀學生材料;做好本學期教師、學生的考評工作。
五是對教案、作業常規性檢查。按照校歷安排有目的、定期不定期對全校教師的教案、作業批閱情況進行檢查,並對每次檢查情況進行對比分析並及時總結,好的表揚、差的批評。
3、強化課堂教學管理。課堂教學管理包括教師備課、教師上課、批閱作業、差生轉化、學習成績檢測和評定等環節,必須貫徹教學相長的原則。
教師備課。堅定不移地走好“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後反思”備課制度,並逐步完善;由各教研組積極討論、發揮智慧、形成精品,由學校教科研室檢查驗收,由學校包年級領導參與管理。各教研組成員要克服懶惰心理、克服消極心理,形成集體備課的良好氛圍和凝聚力。
教師上課。課堂教學是保證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每位教師都必須上好每一堂課,完成教學任務。上課必須做到“四個必須”:一是必須改變觀念和行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法;二是必須使用透過教師實踐而總結出來的“四學一構圖”課改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並不斷髮展完善;三是必須培養學生的10種學習習慣:(1)上課前先預習習慣。(2)課堂上專心傾聽習慣。(3)養成在課本上勾、劃、記習慣。(4)學會用腦表達習慣。(5)先複習後作業習慣。(6)常歸納後梳理習慣。(7)不舉手有序發言,善於表現自己的習慣。(8)養成善問敢辯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習慣。(9)自查、自評、自集。(10)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四是必須養成課後寫反思的習慣。上課結束之後,根據課堂教學情況,找出阻礙課堂教學效率的癥結,不斷在課堂上改進教法和學法,追求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作業的批閱。要求教師必須關注作業的有效性、科學性、創造性,作業內容要精選、訓練要靈活、題型要多樣、難易要適度、題量要適當,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作業批改要及時,教材範圍內要求的作業,必須全收全改;調節教學與導學案等輔導教材作業,可採取學生對改、互改、教師面改等方式,對多數學生中出現的共性錯誤應給予講評;拼音、寫字、寫話、日記、作文、演草等作業,必須要求學生規範書寫,養成“快、淨、好“的習慣,教師要養成批改符號清楚明白規範、評語恰當中肯有指導性。
差生輔導轉化。根據個別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基礎比較差、接受知識不快、學習積極性不高,成績上不去的情況,各科教師必須做到“四個堅持”:一是堅持學生有個性差異、智力多元化原則進行教學;二是堅持對學困生課堂知識課外補充的延續教學輔導;三是堅持輔導及時、耐心、主動,不僅輔導學習內容,還要輔導學習方法;四是堅持培養其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
考試分析講評。單元考試和期中考試後教師應進行考試分析,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根據所帶學生的均分、及格率、優生率在年級名次排列看自己所在位置;二是及格率差,說明差生多,優生率差說明優生少;三是比上次的考試成績進步了還是退步了。聯絡教學情況,從輔導差生、轉化優生等方面認真查詢原因,以便以後改進;四是根據學生完成試卷情況,看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課標規定內容的掌握程度,認真分析原因,幫助學生查缺補漏,提高成績。
4、抓好教學工作的考核評價工作
教學工作的考核評價重點是教師和學生的評價。
教師的評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教師自身素質。重點考察師德修養和業務能力,狠抓師德看是否勝任教學,狠抓教改能力和組織教學能力。二是按教師的教育教學過程是否按照教育規律和學生認知規律進行教學。包括內容有:學生管理、集體備課、課堂教學、教改能力、培優轉差等評價;三是按照教師工作績效、教學效果、教研成果、培優補差、學生進步成果、教師自己的經驗成果、研究成果等的評價。
學生的評價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新生報到後進行診斷性測試與評價,瞭解學生的水平,確定好教學起點,制定好培養計劃;二是利用測試、考試、實驗、考查、作業等形式進行形成性評價,控制教學程序、掌握教學進度;三是透過期中、期末考試以及一些操作性考核進行終結性評價,全面地評定學生學習效果;四是學生學習評價體系,包括行為習慣評價、知識與能力評價、身體素質評價、審美評價、勞動技術評價等。
五、強化校園安全,提高防範能力
不論是學校還是教師本人,對學校的安全工作都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的法定義務,而這些法定義務其實就是體現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細節之中。
校園安全細節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學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公共設施,以及學校給小學生提供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裝置是否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
(2)學校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裝置等安全管理制度是否有明顯疏漏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3)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藥品、食品、飲用水等是否符合國家行業的有關標準、要求。
(4)學校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校外活動,是否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是否在可預見的範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5)學校知道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患有不適宜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疾病,是否採取必要措施。
(6)學校是否違犯規定,組織或者安排小學生從事不適宜參加的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
(7)有特殊疾病不能參加某種教育教學活動的學生,學校和教師應當知道是否給予必要的重視。
(8)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疾病或者受到傷害,學校發現並是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
(9)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是否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犯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
(10)學校和教師或其他工作人員在管理、組織小學生的職責期間,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是否進行必要的管理、告戒或制止。
(11)對小學生擅自離校與學生人身安全相關的資訊,學校發現或者知道,是否及時告知小學生的監護人。
學校政教處(安全教育處)必須從細節入手,採取多項措施,防範學生受到傷害:
一是進行防範意識教育。從兩個渠道入手:防範意識教育貫穿在課堂教學中,貫穿在班隊會、國旗下講話、全體學生主題教育大會等活動中。要求學生時時有安全意識。
二是建立有效責任制。嚴格執行“一崗雙責”制度,誰值日誰負責、誰分管誰負責、誰上課誰負責、誰出事誰負責;在意外事故處理時,必須按“誰遇上誰處理、誰有效誰處理”的原則進行。把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看成是學校整體工作,人人都有義務處理,之間不應相互扯皮,延誤對意外事故的解決。
三是健全學生安全情況彙報制。充分利用學生的自主管理,讓”安全“小幹部負責班級學生每日的到校情況,向班主任彙報,並對學生的一些不安全行為作出告誡,還要及時宣傳提醒同學們在校的安全和上下學的安全。
四是進行應急措施教育。學校應針對一些可預見性的、經常發生的學生傷害事故對教師和學生進行教育。大到安全避險、疏散演練,小到人工呼吸、燙傷救護、針灸等安全救護,增強教師的防範能力和小學生自我保護能力。
五是定期檢查學校的各種安全措施:
(1)開學日對學校的各級各類設施進行大排查,保證開學後師生的安全;
(2)在假期對學校各類設施進行維護,特別是保證學校汛期水道暢通。
六是建立學生健康狀況調查制度。學校在開學初必須對學生的健康狀況(如既往病史、藥物過敏、體質)、以及學生的家庭狀況、心裡承受能力等進行調查,掌握每位學生的健康狀況,建立學生健康檔案等。
七是建立學生安全巡視制度。當天的值日教師必須召集學生在活動時的安全,特別要注意學生到校和學生離校者兩個時間段的安全。
八是建立校外活動監護人簽字制度。
(1)上下學途中是學校無法監控的時間段,要求監護人必須規範學生行為,所以要求家長簽字。
(2)在開學初,學校將擬在該學期可能進行的校外活動彙總在一張表上,要求其在徵求意見上簽字,這樣風險就由學生監護人和學校共同承擔。
九是建立作息時間及時通報制度。學校有義務向學生監護人及時通報學校的作息時間,特別是對作息時間可能提前或延後的特殊情況,更應及時通知,以便讓學生的監護人明確自己的責任時間,從而對其管理和保護。只要學校將學生上下學的時間地通知學生的監護人,學校本身無過錯,那麼學生在上學和下學的途中發生的傷害事故,學校都無任何責任。
十是進行法制教育。定期組織教職員工學習相關的教育法律、法規,明確學校、教師、學生各方面的權利和義務,並將各方面的職責上升到法律義務的高度,從而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檢查自己的工作,樹立防範學生在校事故發生的法律意識,形成教育守法的意識和習慣。
同志們,老師們,本學年壓力大、任務重,各校競爭激烈,我們一定要從工作作風上入手,從工作細節上入手,從工作創新上入手,從團結協作上入手,從教學改革上入手,從“三嚴三實”上入手,高質量完成好教育教學各項工作,取得優異的成績,在教育教學質量上打一個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