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行路難教學實錄

行路難教學實錄

李白的《行路難》小編在中學時候就很認真的學習了該文,文中主旨的“行路難”比喻世道的險阻,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與遠大的政治理想。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行路難》的教學實錄,希望對你有幫助!

師:同學們,上課。

生:起立!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請坐。我們今天學習李白的《行路難》。

【開篇匯入,直截了當,非常簡潔。這樣的開門見山式匯入,是餘老師課堂一貫的匯入風格。】

師:讓我們一起讀一下背景材料。

(屏顯1)

唐玄宗天寶年間,李白受命入長安,但並沒有得到施展政治抱負的機會。這首《行路難》可能作於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白不得不離開長安的時候。它表達了李白失意而又憧憬美好未來的心情。

(學生朗讀)

師:皇帝把李白召到宮裡去,只讓他寫寫詩,過了一段時間,給了他一點錢,讓他離開長安。李白於是寫了三首《行路難》表達自己內心的不快樂。再讀背景材料。

(屏顯2)

“行路難”是樂府古題, “樂府”,指的是能夠配樂的歌詩。樂府詩是一種古體詩。

李白的《行路難》共三首,主要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情懷。

(學生朗讀)

師:把“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情懷”批在課題旁邊。“懷才不遇”是說,有才能但是無法施展。

【(講背景) 兩段屏顯,兩處講解,精要得當。這是對學生理解全詩的必要的鋪墊。這是教師給“梯子”給學生去攀登。非常必要。】

師:看我們的學習任務:吟讀——感受詩中的美句。

(屏顯3)

學習活動(一)吟讀——感受詩中的美句

【“學習活動”,是餘老師課堂的特色,也是課堂教學的本質所在。】

師:吟讀之前,拿起筆劃出這樣幾個地方。

勾畫兩個字。“玉盤珍羞”的“羞”、“直萬錢”的“直”。註釋告訴我們,“羞”和“直”是通假字,用另外兩個字來表達,意思是一樣的。

再畫兩個字。“停杯投箸不能食”的“箸”,“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濟”。這兩個字的含義很重要。“濟”,渡過。“箸”,筷子。這兩個字在現代漢語裡常常用到。

再畫兩個詞。“長風破浪”,原來的表達是“乘長風破萬里”,比喻的是一種境界,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雲帆”,是“高高的船帆”的意思,因為一個“雲”字,“雲帆”這個詞顯得特別高雅。

【(講關鍵詞) 這裡的講關鍵詞,是為吟讀做鋪墊。這是引路,不是越俎代庖。】

師:請大家齊讀課文,我來聽一聽。

(學生齊讀課文)

師:好。我覺得節奏有點問題。“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教師模仿學生讀書,二二三節奏),這種節奏和表達作者心情的節奏不太吻合。作者這時心情是比較鬱悶的、茫然的、急切的,所以讀這首詩時要主要用四三節奏來讀。(教師示範四三節奏)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如果讀成“拔劍/四顧/心茫然”(教師模仿學生二二三節奏)就不行了,對不對?好,一起來讀。

【(講讀法) 如何讀與如何理解緊密結合。讀促進理解,理解又提升朗讀。】

(學生再次齊讀課文)

師:這次好聽多了!聰明!【很自然地表揚與鼓勵】我剛才聽出來一個很好的地方,你們比較注意這首詩情感的抑揚。有兩句我們還能再體會一下。“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是抑好還是揚好呢?一定是抑。最後一句呢?一定是揚。來,再試。第二句要比較地抑,最後一句要很好地揚。

(學生第三次齊讀課文)

師:好。最後一句我們再來學讀一下,跟我讀。

(教師範讀,學生跟讀)

師:太好了,有些同學讀得很有感受似的。

【(講讀法) 讀的指導,其實就是一種詩意理解的鋪墊,也是引導思維的鋪墊。】

師:下面思考一個問題:感受詩中的美句。哪句美呢?哪句最美呢?開始思考,並且用筆寫下你的感受裡面的關鍵詞。

(學生思考,批註)

【以上的講解與朗讀,都是鋪墊。把學生對詩句的理解推到了一定的高度。這是學生在吸收,下面就要輸出(表達)。這是符合認知規律的。這時候,學生再來表達,才會有分量,才能有質量。“哪句美呢?哪句最美呢?”這兩個問題,也有發揮的餘地,不偏窄。】

師:好,我們試著來交流一下。剛才我看見大家很用心,現在來談談你所感受到的詩中美句。請舉手發言。

(學生舉手)

師:謝謝你。

【一句“謝謝你”,自然親切,體現了一種尊重與和諧。】

生1:我覺得詩中美句是最後一句。

師:請你闡釋。

生1:前面已經說了“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最後仍然要說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表明作者雖然遭受排擠,懷才不遇,仍不放棄自己的夢想,我覺得這是一種人格美。

師:這裡表達了作者的奮發圖強,對美好未來的期盼和嚮往。謝謝你。

(學生舉手)

師:謝謝。

生2:我覺得第四句“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很美。這裡運用了呂尚和伊尹的典故,表明自己對前途的希望和信念,這種信念美我也覺得很美。

師:用典故來說話,來表達自己的心意。既是一種手法,也給人以美感。好,繼續。

生3:我覺得美句是倒數第二句“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它說出了作者當時懷才不遇的心情,感嘆內心的悽苦。

師:反覆、反問,表達了一種悲愴的情感,和“長風破浪會有時”這一句形成強烈的反差,好像在給人一種迷茫的感覺的時候,突然又讓我們眼前一亮。真美。

【教師的點評 提升了學生的回答,且點出了“反覆”“反問”的語言表達特點。】

生4:第三句“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這裡不僅有一種描寫美,而且我認為,黃河不可能任何時候都那麼容易渡過,而太行山此刻也已經雪滿。這裡表現他有計劃的時候,大自然也彷彿在和他作對,這就表現了他在官場上的不得志和內心的憂鬱。

師:前途無路可走,這裡好像是實寫,好像是寫自然狀況,實際是虛寫,是用比喻來表現作者現實心情的迷惘。這裡是寫心情、寫感覺的,它和“行路難,行路難”這個句子密切地照應。

師:好,我們把發言再集中到課文裡最美的句子“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上面來。

【有放有收。先放,讓學生自由說說美的句子,再放,重點研討“最美的句子”。教師的主導性也得到落實。】

(學生齊讀這個句子)

師:這個句子為什麼美?我們來體會一下。

(屏顯4)

乘風破浪,滄海揚帆。

意境開闊,壯思飛揚。

千古雄句,激盪人心。

師:這個句子的含義是乘風破浪,滄海揚帆,給我們展示了一幅動態的、勇往直前的畫面。它表現出海闊天空的意境,是作者壯思飛揚的理想境界的描述。因此,人們這樣評價,說它是“千古雄句,激盪人心”。這樣的句子已經單獨流傳下來,流傳在我們現在的書面語中,流傳在口語中,流傳在廣告中,流傳在我們寫文章的引用中。這樣的句子叫做警句。

【(講警句) 這樣的講,把學生的視界拓寬。且是給學生讀詩的方法。】

請做記錄:

【不要小覷這裡的“記錄”。這樣的“記錄”,是畫龍點睛的記錄,刻骨銘心的記錄。與另一些課堂上密密麻麻地記滿了課文的字裡行間是不一樣的。】

(屏顯5)

課中微型講座(一) 警句——讓詩文生輝

警句,就是語言精煉、寓意深刻的語句。

作品中的警句,往往用精煉的語言表達出深刻的思想。

警句常常超越作品、超越時代而給人以深刻的啟發和教益。

《行路難》因警句而格外讓人喜愛,是一首情韻飛揚的詩歌。

【這是另一種方式的“講”。微型講座,可謂獨創。把濃縮的精華奉獻給學生。】

師:下面我們來再感受一首詩,請大家讀出這首詩中你們熟悉的警句。

(屏顯6)

己亥雜詩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學生齊讀: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師:這樣的句子,可以超越作品、超越時代,它還將繼續超越下去,給我們以教益。讓我們再讀這首詩。

(學生齊讀)

【這是方法指導,也是及時練習;這是同類詩詞聯讀,這叫觸類旁通。】

師:這個學習環節就進行到這裡。下面,我們進行第二個學習環節:理解詩中的.難句。

(屏顯7)

學習活動(二)說讀——理解詩中的難句

【“學習活動(二)”與“學習活動(一)”相比,遞進了一層,又有聯絡。】

下面我們進行第二個學習環節: 理解詩中的難句。

師:其實我們剛才已經涉及到了幾個難句,這裡我提出兩個難句需要大家來闡釋,這兩個難句弄懂了,這首詩也就懂了。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請自選一句闡釋它的含義和作用。第一個層面,要闡釋它的含義;第二個層面,要闡釋它的作用。好,開始思考。

【教師的主導,在本節課中又一表現,在於篩選了本詩中的重點句子。這是預設。問題指向清晰,思維導向清晰:“第一個層面,要闡釋它的含義;第二個層面,要闡釋它的作用”。】

(學生思考,教師巡視)

師:同學之間,兩兩交流。

(學生思考,教師指導)

【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與空間。課堂就要如此從容與疏朗。】

師:好了,全班交流,自由發言。

(學生舉手)

師:請你來,謝謝。

生5:我想說第三句,它有兩層意思。作者想渡過黃河,但黃河結冰不能透過;他想登上太行山,但因為雪滿他不能登山。這兩句給我的深層感受是,作者有自己的一番理想和抱負,但是因為社會上、官場上的阻擾,不能讓作者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這抒發了作者的悲憤之情。

師:嗯,很好。謝謝你的演講。

師:而且你有一個很有個性的地方,用手勢助說話。闡釋得很好,我就不接著你的話繼續闡釋了。

【很自然地表揚與鼓勵。】

生6:我選第四句。作者引用呂尚和伊尹的故事,表達自己的懷才不遇,希望有識人才的人發掘他,讓他有一番作為。

師:第二句說得特別好,希望有人給他機會,使他得到重用,讓他實現自己從政的理想。這兩位同學的發言基本上把這兩個句子解釋清楚了。我再來闡釋一下。第三句是用喻,就是用比喻。連續用喻,來描繪自己現實的困境,用比喻來表達自己的心情;第四句是用典,就是用典故來表達自己的希望、憧憬、夢想,同樣也是寫心情。

【(講知識點) 這樣的講,是向學生傳遞“核”的知識。】

好,我們再來學一種知識。

看螢幕。

(屏顯8)

課中微型講座(二)用典,以傳情達意

典故:文獻典籍中的詞語或故事。

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語婉曲地表達“今”義。

用典的效果:精煉語言,避直就曲,生動典雅。

《行路難》:一首因用典而情意深長的詩。

師:比如說“臥薪嚐膽”,它既是詞語又是故事。我們也常在口語中用到它,這就是典故。我們在運用成語的時候,很多都是典故。

用典是一種高層次、很雅緻的表現方法。它避直就曲,生動典雅。句子的含義是需要人們去理解的,就像作者不直接說“我要從政”、“我要當官”,而是用典故來說話。

【(講知識點) 用微型講座的方式,強化知識。】

下面我們再來理解一下用典的句子。

(屏顯9)

我想閒暇時坐在溪邊垂釣:這句是用呂尚垂釣時遇周文王的故事來表達自己的希望。

忽然又夢見乘船從白日邊經過:這句是用商朝伊尹的故事來表達自己的憧憬。

(學生齊讀)

師:你看,從表面上看,都看不出來其真正的含義。真正的含義是希望有機會得到賞識,希望委以重任。

師:我們一起來把這首詩的意思全部串一下。齊讀。

(屏顯10)

金樽斟滿清酒,一杯要十千錢,玉盤裡擺滿珍美的菜餚,價值萬錢。面對佳餚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嚥。我拔出劍來,四處看著,心中一片茫然。想渡過黃河,卻被堅冰阻塞,想登上太行,卻被滿山的大雪阻攔。我想閒暇時坐在溪邊垂釣,忽然又夢見乘船從白日邊經過。行路艱難,行路艱難,岔路這麼多,我如今身在何處?總會有乘風破浪的那一天,我將掛起高高的船帆渡過茫茫大海。

(學生齊讀)

師:兩個難句都是婉曲地表達自己的心情。這兩個句子讀懂了,這首詩就基本讀懂了。

【這樣的詩意翻譯與朗讀,是讓學生對這首詩有一種整體把握,也是語言與詩意的積累。】

再來看另外一首詩,它既有典故又有警句。

(屏顯11)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學生齊聲朗讀)

師:用典的句子是哪兩句?

生: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師:“懷舊空吟聞笛賦”說的是物是人非,“到鄉翻似爛柯人”說的是歲月流逝。這就是話不直說。

師:警句是哪兩句?

生: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師:作者在詩裡寫的是他的想法,其實這兩句詩的意義早已離開文字原意,被人們廣泛運用,它的寓意是新生事物不斷出現,更加美好的事物在前面呢。用典和警句都是詩歌裡高層次的表達技法,我們在讀古詩時要有意識地注意一下。

【聯———講(知識)————用。聯絡他篇,精講要點,旁通運用。】

師:最後我們來讀一讀、背一背。各自讀,大聲讀。

學生自由、大聲地讀書。

師:一起來背,不能背的就讀。要求:讀出四三的節奏,讀出抑揚的表達要求,最後一句要按照老師教你們的來讀。

學生齊聲背讀。

【最後,再一次用讀與背來融化與消化此詩。】

師:多好啊。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到這兒。送給同學們兩句話:

(屏顯12)

教學結語

用知識豐富我們的頭腦

用憧憬激勵我們的意志

這兩句話表現兩個層面的內容。 一是在學習上,要用知識豐富我們的頭腦,二是告訴我們,人在困境中要用憧憬激勵我們的意志。謝謝同學們!同學們再見!

【這兩句話,實質上是與這節課、這首詩吻合的。這節課,讓學生獲得了閱讀詩歌的一些方法性知識;這首詩,讓學生明白了“用憧憬激勵我們的意志”的道理。卒章顯志。】

生:老師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