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給觀者以精神引導的繪畫價值文章
上週在澳洲聽了一曲街頭藝人自創的中速搖滾,真讓我驚歎。好像生了一身鏽的歌者僅憑藉身邊長著一口黃牙的那位仁兄彈的一把吉他,和一個近似於高音喇叭的所謂音響,竟帶給了我如夢如幻的印象悉尼。從她的吟唱裡,我很清晰地“看”到了悉尼飛馳的城際列車、情人港穿梭的遊輪,以及似漂浮於海面的歌劇院……,花了十塊錢買了張她兜售的CD,一看歌名,居然真的是《我的悉尼》!她是用心靈感受到了悉尼,並把這種感受傳遞給了她的聽眾。同理,好的繪畫作品又何嘗不是同樣在給觀者以精神的.引導呢?
畫家以筆墨營造出自己內心的意境,從而讓觀者隨目光在畫面上的移動來接受畫家的精神引導,在畫家的精神家園裡神遊。如果畫家的作品打動了觀者,則說明畫家與觀者達到了精神的共鳴,是畫家透過作品觸動了觀者內心業已存在的某種情結;一幅作品得到觀者的好評,我以為是兩個因素促成:一是畫家本身畫得好,再者便是觀者與畫傢俱有相同的審美取向。鑑於此,畫家註定了要不停地提高自己的品位與境界,使之不至於低於受眾。
要知道當今的受眾即便沒有接受過美術的專業訓練,但他們的藝術修養卻普遍較高,一兩個花架子是唬不了他們的。當今的畫家若不能成功,絕不要幼稚地認為是大家水平不夠看懂你的作品,事實上是大家根本沒有看得起你的東西,誠然,曲高往往和寡,但每個畫家都可以透過欣賞你的群體來給自己定位,千萬別隻有自己的老婆孩子是你的欣賞者,說不定就連老婆孩子也無視你的存在……唉,從藝不易啊!
繪畫若不能給人以精神的震撼便沒有存在的價值,千人一面的東西必然會被人忽略的,成功的畫家要有超出常人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的審美預見,這樣你的作品才能讓人耳目一新。如此,你的作品或許今天不能被完全看懂,但至少不會被漠視、藐視,畫家也當“語不驚人死不休”!負責的畫家要知道人們喜歡什麼,更應當引導人們去喜歡;要了解時尚,但又不要盲從,要創造和引導時尚,這一點說起來有點像時裝大師的事,可是,要當繪畫大師也得有這個功夫。
曾有位收藏家就跟我抱怨:“有畫家說自己的畫怎麼好、怎麼墨分五色,可我就是不喜歡!”我理解他絕不是不喜歡“墨分五色”,只是那些打著傳統的幌子,卻毫無個性的作品他不喜歡。他一定是在想:墨分五色再好,又不是你發明的,可別拿這個嚇我!
事實上,每個中國畫家都是從筆墨訓練開始藝術生涯的,筆墨只是工具,是拿來用的,而不是像小學生似的拿給老師看的,筆墨過關是每個畫家的必須,這一點不值得炫耀,有誰見過大作家捧著自己的書對別人說:瞧,我的文章多好,句句話符合語法?人們想要知道的是作家在想什麼,他寫出了哪些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
一幅作品滿足人們視覺上的美感只是次要的,這個要求好的工藝品就能達到。它應在美的前提下激發出觀者形而上的思考,當然,也不能像宣傳畫那樣直白地講什麼大道理,而應當含蓄地引導觀者自己去發現;作品可以彰顯畫家的心理表情,這已比只給觀者提供一個場景或物件高了,但這也只是小我,如同婆婆媽媽的散文。
重要的是讓觀者在讀畫後,透過對自己熟悉的生活的聯想,進而得到對其生活有益的東西。畫家需要花大力氣才能創作出具有精神引導作用的作品,但最終作品卻不能讓人看著累,因為那樣既不高明,又不道德,就如同流傳千古的詩句讀起來都是那麼琅琅上口,故作高深的生澀者只能被冷落、遺忘,深入淺出不只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化境。
(責任編輯:木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