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特色文化有哪些彙總
我們都知道,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特色以及文化,或許每個地方的語言也有可能不太相同。我們把江蘇的文化遺產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將從這兩個角度來判斷江西的江蘇有哪些特色文化遺產。小編將為你介紹江蘇省的民俗文化以及江蘇相關節日活動,歡迎閱讀。
一、文學
西漢淮陰(今淮安)枚乘是漢大賦的開山祖師,被後人推崇為“文章領袖”。盛行於梁、陳間的宮體詩,追求聲律上的和諧美與韻律上的迴旋美,對唐代律詩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唐江都張若虛的《春江花月(92tO.Com)夜》韻律和諧婉轉,被聞一多稱為“頂峰上的頂峰”。南唐後主李煜詞作極富感染力,後人尊之為“詞聖”。長篇小說《水滸傳》《西遊記》都享譽世界。和它們並稱四大古典名著的《三國演義》《紅樓夢》,也與江蘇有割捨不斷的聯絡。唐代的傳奇、明代的話本和擬話本,受讀者喜愛。江蘇民間口述文學豐富性和藝術性在國內外享有盛譽。20世紀80年代啟動中國民族民間文學三部整合(故事、諺語、歌謠)編纂,江蘇省收錄2億多字資料。
二、美術
江蘇繪畫藝術以山水畫、水印木刻版畫和水彩水粉畫見長,被稱為“江蘇三水”。東晉無錫顧愷之善畫人物,尤善點睛,有“畫絕”之稱。王羲之書法藝術出神入化,後人尊為“書聖”。梁吳縣張僧繇擅作壁畫,成語“畫龍點睛”就和他有關。唐蘇州張旭運筆縱橫捭闔,連綿迴繞,氣勢奪人,世人尊之為“草聖”。晚唐蘇州楊惠之創“塑壁”新技法,被稱為“塑聖”。常熟黃公望、無錫倪瓚,和王蒙、吳鎮並稱元代山水畫四大家。黃公望位居元四家之首,其《富春山居圖》是紙本水墨的經典之作。據統計,清代中國知名畫家約5800餘人,江蘇一省就有2700多人,幾乎佔有半壁江山。
三、音樂
江蘇素有“二胡之鄉”美譽,“江南絲竹”是最富代表性的民間音樂。古琴藝術在中國具有突出地位,先後形成常熟虞山琴派、揚州廣陵琴派、南京金陵琴派等重要的地方性音樂流派。江蘇流傳至今的民歌有12800餘首,有六合民歌《茉莉花》、二胡演奏曲《二泉映月》等,廣為流傳。歷史上產生過大小曲種50餘種,現尚存20餘種,蘇州評彈(蘇州評話、蘇州彈詞)、揚州評話、揚州彈詞、揚州清曲、徐州琴書、南京白局都是代表性曲種。
四、戲劇
“百戲之祖”——崑曲“百戲之祖”——崑曲
江蘇戲劇表演藝術歷史悠久,品種較多,名家迭出。地方戲種現存20餘種,影響較大有崑曲、錫劇、揚劇、淮劇、淮海戲、柳琴戲、梆子等。小劇種主要有海門山歌劇、通劇、丹劇、海州童子戲、徐州丁丁腔、洪山戲、淮紅戲、高淳陽腔目連戲。外來劇種主要有京劇、越劇、徽劇、滬劇、黃梅戲、呂劇等。新興劇種中滑稽戲影響較大,深受群眾喜愛。泰興、揚州等地木偶戲也以其歷史悠久、藝術手段豐富而名揚海內外。
拓展延伸
(一)江蘇旅遊資源
1.江蘇旅遊資源按區域可分為長江、太湖及徐海三個旅遊區。
(1)長江旅遊區山川秀麗,古蹟眾多,包括揚通泰鎮寧五市。主要景點有南京:中山陵、明孝陵、夫子廟、莫愁湖、等揚州:瘦西湖、大明寺、個園等。
(2)太湖旅遊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山明水秀,包括蘇錫常三市。主要景點有蘇州:古典園林、水鄉古鎮、虎丘、寒山寺、蘇州樂園、玄妙觀、盤門三景等。無錫:黿頭渚風景區、錫惠公園、無錫影視基地、靈山勝境、善卷洞、竹海等。常州:中華恐龍園、淹城遺址、天寧寺、天目湖、南山竹海等。
(3)徐海旅遊區歷史悠久,名勝眾多,包括徐淮連鹽宿五市。主要景點有徐州:龜山漢墓、漢畫像石藝術館、徐州漢城、北洞山漢墓等。淮安:周恩來故居、周恩來紀念館等。連雲港:花果山等。宿遷:皂河安瀾龍王廟、駱馬湖旅遊風景區等。
2.世界遺產:蘇州古典園林、明清皇家陵寢—明孝陵
(二)江蘇民間藝術資源
1.南京雲錦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因其絢麗多姿,美如天上雲霞而得名,至今已有1580年曆史。南京雲錦是至善至臻的民族傳統工藝美術珍品之一。南京雲錦與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
2.蘇繡的.歷史悠久,建於五代北宋時期的蘇州瑞光塔和虎丘塔都曾出土過蘇繡經袱,在針法上已能運用平搶鋪針和施針,這是目前發現最早的蘇繡實物。蘇繡作品的主要藝術特點為;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暱之態。蘇繡的仿畫繡、寫真繡其逼真的藝術效果是名滿天下的。
3.崑曲,原名“崑山腔”或簡稱“崑腔”,清代以來被稱為“崑曲”,現又被稱為“崑劇”。崑曲是我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
4.常州梳篦,制篦業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其始祖是陳七子,常州篦梳自魏晉南北朝流行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昔日為宮廷御用的宮梳名篦,已成為百姓家中每日梳頭潔發的必需品和收藏品,並且遠銷國外。常州梳篦系天然材料製成,據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經常使用,有緩解頭痛,治療失眠,醒腦,聰耳,明目之保健功效。
江蘇的飲食文化:
江蘇省是我國東部沿海經濟比較發達的省份之一。境內除少量丘陵山地外,多數是平原沃野,灌溉便利,農業多精耕細作,糧食產量較高。南部中部皆以生產水稻為主,南部多養蠶桑,北部接近山東,亦多產小麥和雜糧。習慣上將江蘇南部,即以蘇州為中心、包括長江三角洲南部和大湖地區稱之為蘇南。長江以北稱之為蘇北,靠近山東部分(即徐州、連雲港地區)又稱徐海地區。
徐海地區飲食習俗受山東影響比較大。蘇北地區的飲食習俗可以揚州為代表。揚州歷史悠久,早在秦漢以前,這裡已是長江下游的中心城市之一。隋唐時代,揚州又是最繁華的都市之一。揚州緊靠運河,為舊時的水陸要衝。這裡聚居著許多富商大賈。揚州又是著名的文化城,有“海內文士,半在維揚(揚州)”之說。
無論是富商還是文士,都特別講究飲食。揚州菜製作精細,燉、燜、煮、燒突出,講究原湯原味,口味清淡,甜鹹適中,蘇北地區在飲食上很有特點,後文將有詳述。由於蘇北地區與蘇南地區交往頻繁,飲食上也互相影響,因而在飲食習俗上,也存在著不少共同點。
以蘇州力中心的蘇南飲食風俗圈,其影響遠較行政區域的“蘇南”為大。民俗的形成與傳播往往受地理、交通、通訊、文化等方面的制約,因而同自然地域關係更密切些。蘇南的飲食風俗更是如此。
蘇南地區的飲食風俗,歷史悠久,有著濃郁的東方文化色彩,多姿多彩又具有獨特的風格,在中外飲食文化史上享有盛譽。研究這個地區的飲食風俗,不僅對我國漢民族飲食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中、西方飲食文化的研究有著積極作用。
蘇南古為吳地,蘇與吳、虞在甲骨文裡是相通的。究其源,此三字均像魚、從魚,而“魚”的古讀音至今仍保留在吳語之中。蘇、吳、虞三字最初也讀“魚”音。究其原因,都與吳地先民的飲食有關。吳地包括太湖流域在內的廣大地區,魚是這地區最大宗的上產,漁獵時代,自然成為吳地先民的主要食物,進而成為吳地族群最突出的崇拜物,成為族稱、人名,乃至地名、國名。蘇州便是最早以“魚”(吳)來代表自己的族名(古吳族)、國名(吳國)、市名(蘇州市)及人稱(吳地第一人稱代詞仍用“吳”音)。
由此可知,魚在吳先民飲食中的地位。而且,先民中的這一飲食傳統,一直沿襲傳承至今。《博物志》載:“東南之人食水產……食水產者,龜、蛤、螺蚌,以為珍味,不覺其腥臊也。”南宋《夢粱錄》一書記載:“越為吳分野,風俗大略相同。”可見南宋時,江浙兩地的風俗仍是一脈相承。直至今天,太湖流域吳語地區各種風俗習慣仍基本相同。特別是食俗,如歲時、禮儀、信仰等方面的飲食風俗,更為接近。
蘇南地區飲食習俗形成較早,特色鮮明突出。太湖流域種植水稻已有七八千年的歷史。公元前4000~4500年,吳地先民不僅會栽培粳稻和秈稻,並已能加工成糙米,這就證實大湖流域的先民當時的日常飲食已以稻米為主食了。其次從出土的動物殘骨可證明當時漁獵生產也相當發達。
先民們在原始森林裡獵取梅花鹿、四不像、野豬、牙樟,從河湖捕撈魚、龜、鱉、蛤蜊、螺螄等作為日常的食物或主要菜餚。再次,杏、梅、桃等水果和菱等,已作為人們日常飲食的補充食物。這樣的飲食習俗格局一直傳承至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