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怎樣抓住對方感興趣的話題

怎樣抓住對方感興趣的話題

談話中,沒有人會對自己不感興趣的話題投入過多的熱情,而如果遇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他們常常會情緒激昂地參與進來。因此,在與對方談話時,我們就可以抓住對方的這種心理,從而實現進一步的交流。

把話說到他人的心坎上,是一種高超的語言技巧。與人交談時要“投其所好”“避人所忌”。俗話說:話不投機半句多、言逢知己千句少。要想開啟交際的大門。就要學會對著對方心窩說話,讓美好動聽的語言走進對方的心田。

找準話題,就會與對方產生共鳴談論別人感興趣的事物,是深刻了解人並與人愉快相處的交往方式。

據說每一個拜訪過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人,都會對他淵博的知識感到驚訝。哥馬利爾.佈雷佛寫道:“無論是一名牛仔或騎兵、紐約政客或外交官,羅斯福都知道該對他說什麼話。”他是怎麼辦到的呢?很簡單。每當有人來訪的前一天晚上,羅斯福都翻讀這位客人特別感興趣的話題的資料。因為羅斯福知道,打動人心的最佳方式是:找準話題,與對方心靈產生共鳴。

心理學家卡耐基也告訴人們,如果想要交朋友,併成為受人歡迎的說話高手的話,就要用熱情和生機去應對別人。接觸對方內心思想的妙方,就是和對方談論他最感興趣的事情。但如果我們只想讓別人注意自己,讓別人對我們感興趣,我們就永遠也不會有許多真摯而誠懇的朋友。對別人漠不關心的人,他的一生困難最多,對別人的損害也最大。

當然,有的時候不是為了交朋友,而是商業性的交際,這一點同樣重要。小林是保險促銷員,一次,他去拜訪一位大客戶,某公司的經理王先生。見面之後,小吳先對自己公司的險種做了大體說明,使王先生有所瞭解。但是,王先生在聽的過程中幾次哈欠連連。

就在這時,小林發現王先生背後的書櫥裡放著許多關於《論語》方面的書,並且辦公桌的案頭也有一本《論語》。於是小林眼前一亮,找到了突破口。小林說:“王先生是不是對中國的古典文化非常感興趣,尤其是《論語》,您應該有高妙的見解吧?”

本來昏昏欲睡的王先生聽到小林談到《論語》,一下又有了精神,說:“嗯,我對《論語》非常感興趣,對於丹講的《論語》有的地方是贊同的,有的地方也是有保留意見的。”

小林順勢說:“其實,我也看過‘百家講壇’于丹講的《論語》,但是我研究不多,聽不出她講的還有不對的地方!如果有時間還希望王先生您能不吝賜教。”

王經理馬上被吸引了過來,一下子有了興致,和小林討論開來。而且,在討論的'過程中,兩個人簡直就是相見恨晚,保單也順利地簽了,小林還和王經理成了朋友。

這個故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就非常容易解釋,一般情況下,當人們遇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就會投入十二分的熱情;但是,如果對話題沒有絲毫興趣,即使對方熱情高漲,自己也會昏昏欲睡。

在與別人談話的過程中,也要將心比心,說一些能夠抓住對方興趣的話題,把對方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吸引過來。這樣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化解心理上的隔閡,使交流順利進行。

心理學認為,發展和實現人的潛力,是人貫穿一生的活動,生活的中心任務,就是找出儘可能充實的生活方法。不幸的是,就人們的經驗或經歷而言,由於人們生活在社會中,卻常常感到和人相處不好,給自己帶來許多不必要的煩惱。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群體或其他機構之中。在某種意義上,社會的每一個部分往往都有其鮮明的人格特徵,就是說,每個人都有其特定的方式來行事處世,但是,當你說話時,別人對你的話題感興趣而且很樂意參與到這個話題當中時,就意味著你們接下來的談話可能會很愉快。

用眼睛注意對方的手勢、姿勢、表情以及當時的整個反應,用頭腦分析其情況的真實程度,體會對方話語的意義。對方說話時的感受,是高興、是憤怒,或是焦慮,這些情緒狀態有時比話語本身更重要。體會對方談話時的心情是與他人談話和溝通的一項重要內容,從而恰如其分地關心對方,縮短與對方之間的心理距離。

世上有種人總認為滔滔不絕的言談就是溝通,他們自以為能夠說服麻雀從樹上下來。他們以為溝通就是說話,而忘了溝通的真義是疏通、拉近彼此的關係。溝通的是人,不是語言,言談只是一種途徑。

溝通就是為了彼此建立關係。溝通時,應以關係為重,對方情緒低落時,就不要再滔滔不絕地說對方不感興趣的話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溝通的語言就是不斷地翻譯。你傾聽他人說的,翻譯成他人所想的;同樣,他傾聽你的話,把它譯成你想的。

因此,在談話中,如果對方明顯地反映出對你的話題參與不多,言語不多的時候,他可能對你的話題漠不關心,也可能是因為害羞或者是不感興趣。此時,你要儘量讓他的熱情高漲,這樣才能讓你們之間的氣氛儘快變得融洽起來,要想做到這一點,如果沒有故事中的小林那樣反應靈敏,就需要我們在與人說話時,先要多掌握別人的資訊,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瞭解到一個人的基本性格習慣和心理特點,我們在談話的時候就不會觸礁,反而會談笑風生,讓人如坐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