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多媒體教學的幾點認識和看法的論文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的教育水平及教育手段也不斷提高。今天,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正在走進學校,走進課堂,以其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促進教育技術的資訊化,並逐步打破“一塊黑板,一枝粉筆、一張嘴巴眾人聽”這種以教師灌輸為主的“填鴨式”傳教法,構建起新型教學模式。
透過近一段多媒體教學,我深刻的認識到:計算機多媒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透過情境創設,協作學習,促進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發展聯想思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資訊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具體來說有下面幾大優點:
(一)能將抽象、生澀、陌生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建立生動的表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通常是“滿堂灌”、“填鴨式”、“一言談”。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筆就完成一堂課的教學。教師重視理論知識教學,不重視啟發想象;重做題能力訓練,不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學生慣用左腦少用右腦,學生“注意”的永續性和穩定性較弱,結果,教師上得口乾舌燥、大汗淋漓,學生也聽得筋疲力盡,索然無味。而利用多媒體形象、具體、生動的畫面並配以一定的音樂來呈現新知識,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得到和諧的訊號刺激,使大腦獲得多種類、多層面的知識資訊,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馬上就調動了起來。例如:我在教指數函式的圖象和性質這一堂課時,藉助幾何畫板,透過點M在y=2x和y=(1/2)X圖象上的運動,並同時顯示點M的座標,使學生認識並理解指數函式的單調性,又透過動畫使學生感受到指數函式圖象隨著底數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性及底數互為倒數的兩個指數函式的圖象的對稱性。這樣本來單調枯燥無味的點、曲線在數學課上跳起舞蹈,一改古板的數學教學模式,學生表現出了極大的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非常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能增大資訊量,有效擴充套件課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高中數學內容多,時間緊,這樣既要求老師按時把課程上完,又要保證學生學得徹底,學得深刻,準備高考;這是對老師教學的極大考驗。然而多媒體的使用,縮短了教師板書時間,增加了課堂的容量,同時透過多媒體的使用,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使問題化難為易,提高課堂效率,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例如:在球的體積和表面積一課中,不僅要推導球的體積和表面積,而且要加以應用。內容非常多,而且難度大,按常規教學需要用兩個課時,有了多媒體的幫助,不僅一節課上完,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這樣 變難為易,提高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真是雪中送炭,應時而生啊!
(三)能活躍課堂氣氛,加深鞏固教學內容,使學生感受學習的喜悅,寓學於樂
客觀事物是多種多樣的,在一定時間內,人們總是有選擇的以少數事物作為知覺物件,把它們從背景中區分出來,從而對它們做出清晰的反映。知覺的這種特性心理學上叫做知覺的選擇性。要把知覺的物件從背景中分出來,依賴於物件背景的差別、物件各部分的組合和物件的活動性。將這一原理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為了加強學生對重點、難點的注意和記憶,鞏固教學內容,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先進技術,設定“伸縮”、“飛入”、“百葉窗”等動畫效果以及“風鈴”、“鼓掌”、“爆炸”等聲音效果,同時把重點、難點設定成彩色文字。這樣圖、文、聲、像並茂,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畫面,寓學於樂,調動學習興趣。
另外計算機多媒體教學還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制約,延伸和拓寬教學時空,透過影象、聲間、色彩和動畫,傳遞教學資訊,解決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造成的教學難點,使學習內容變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培養並發展了學生獲取資訊、分析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實踐徵明,計算機多媒體化教學具有的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等特點,能充分調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因而計算機多媒體是非常高階,劃時代的一種教學工具。
然而,透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和聽課,我也發現利用多媒體教學還存在著主觀或客觀上的一些弊病,如今提出來與各同仁商榷。
(一)公開課現形,隨堂課匿跡
在多媒體教學初步開展起來的學校,往往存在這樣的現象:為了一場公開課,多名教師費盡心機苦戰多日,方才磨出一個課件,而在平時教學中則敬而遠之了。多媒體成了上公開課進行表演的專用模具。
(二)眾“體”皆罷黜,獨尊多媒體
有的教師在嚐到多媒體的甜頭後,便對此奉若神明,於是在一些課上從頭至尾都用多媒體,對其它常規媒體不屑一顧。在某些公開課上,我們甚至看到一些教師純粹
以多媒體替代小黑板與掛圖之用,還自以為用了多媒體而頗為自得。這樣的教師,其追求現代化的意識是好,但是還必須講點辯證法。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長,亦有其所短。總的來講,多媒體固然有其他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但其它常規媒體的許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視。如投影的靜態展示功能、幻燈的實景放大功能、教學模型的空間結構功能等,是計算機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媒體,讓多媒體與其它常規媒體有機配合,“和平共處”,而不要一味追趕時髦。
(三)“一鍵定乾坤,電腦為中心”
在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師中,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誤,為圖方便,就將課件設計成順序式結構,上課時只需按一個鍵,課件便按順序“播放”下去。這樣上出的課便是“流水課”,教師總要想方設法將學生的思路引到電腦的既定流程上來。更有趣的是,筆者曾多次看到,由於教師在操作電腦時多按一次鍵,電腦便頓演“蒙太奇”手法,執教者尷尬不已。此類現象實在是多媒體教學的悲哀。究其根源,實質上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演變成了“電腦+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它只不過更強化了教師的主動性和學生的被動性。
(四)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費時費力
製作多媒體課件不僅要求教師有非常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而且要求教師有充足的時間和充沛的精力。本來低階一些的課件就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有的教師為了把課件做得漂亮,採取更高階的多媒體手段做課件,這樣教師在課件的製作上付出高倍的時間和精力,而取得的效果並不與其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成正比,相反忽略了對教學教法的研究,對教學模具的選擇。
因此我認為計算機多媒體是教師教學的一種教學工具,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我們不能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演變成了“電腦+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甚至於演變成“電腦”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我們應該形成以“學生”為主“師生互動”的教學思想。
總之,我們不僅要認識到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上強大的優越性,並充分發揮其在教學上的優勢,把我們的教學搞得更好,而且要認識到多媒體並不是萬能的,別的教學工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功用,。我們應正確地地對待和使用計算機多媒體和其它的教學模具,把課堂教學做得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