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瘦肉的做法大全家常
瘦肉是我們在餐桌上常吃的肉類主食,煎瘦肉的做法有哪些?
煎瘦肉的做法
材料
瘦肉,紅頭大蒜,青紅辣椒,鹽,豆豉,郫縣豆瓣,白糖,雞精,姜蒜末
步驟:
1.瘦肉切7-8cm左右長,大蒜,青紅辣椒切馬耳朵,姜蒜末,豆瓣豆豉切碎點備用。
2.鐵鍋下少許油,燒熱後加入肉片,煎出肥油,到肥肉部分半透明,肉片微微內凹,四邊捲起,撒入少許鹽,翻炒幾下。
3.加入豆瓣醬豆豉爆香翻炒,加入青紅辣椒繼續翻炒,肉片快斷生的時候加入大蒜,白糖,雞精調味,翻炒片刻起鍋。
小貼士:
1. 瘦肉或者二刀肉要去皮,因為是快炒爆炒,肉皮不易炒熟炒爛,影響肉片整體口感。切下的肉皮我在老滷水裡煮熟,配辣椒做了辣炒肉皮,非常好吃。刀工不夠好的朋友可以買現成的五花肉薄切片哈,我就是買現成的。
2. 選料上,肥瘦均勻相間的五花肉和二刀肉都可以。肉片大概3mm左右的厚度比較好,太薄太厚都炒不出燈盞窩。過厚在烹炒中不易捲曲收縮,太薄在高溫爆炒中又易成為油渣。肉片的長短適度,7-8 cm最好,能使收縮捲曲後的肉片大小恰如燈盞。掌握好火候是能否起“燈盞窩”的主要環節,以四成油溫為宜。這時油溫不高,五花肉在均衡的油溫中,肥肉部分溢油,瘦肉失水收縮產生捲曲,形成了狀似燈盞的半圓形,散出肉脂香味。當水氣炒幹,出油“冒汗”時放入剁細的豆瓣豆豉到出紅油時,火力應稍微減弱。
瘦肉營養分析
⒈蛋白質
豬肉的蛋白質為完全蛋白質,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氨基酸,並且必需氨基酸的構成比例接近人體需要,因此易被人體充分利用,營養價值高,屬於優質蛋白質。豬肉的蛋白質含量平均在13.2%左右,因豬的'品種、年齡、肥瘦程度以及部位而異。比如豬身上不同部位的肉,因肥瘦程度不同,其蛋白質含量的差異就會比較大。例如:豬裡脊肉蛋白質的含量約為21%,後臀尖約為15%,肋條肉約為10%,奶脯僅為8%,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豬瘦肉比肥肉的蛋白質含量要高。而豬的面板和筋腱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結締組織的蛋白質含量為35%-40%,而其中絕大部分為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由於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缺乏色氨酸和蛋氨酸等人體必需氨基酸,因此,以豬皮和筋腱為主要原料的食品的營養價值較低。但是,也正因為富含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使得這類原料又成為女士美容的佳品。
⒉脂類
豬肉中的脂類主要是中性脂肪和膽固醇。在畜肉中,豬肉的脂肪含量最高,脂肪的組成以飽和脂肪酸為主,熔點較高。這也是豬油在較低溫度下呈固態的原因。豬肉中膽固醇含量在瘦肉中較低,肥肉比瘦肉高,內臟中更高,一般約為瘦肉的3-5倍,腦中膽固醇含量最高,每100克可達2000毫克。雖然膽固醇在人體內有著廣泛的生理作用,但它也是血栓和結石的主要成分,所以,高膽固醇食物攝食過多會導致動脈硬化,增加高血壓病的發生機率。
⒊碳水化合物
豬肉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糖原的形式存在於肌肉和肝臟中。
豬肉的營養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質、脂肪等主要營養成分外,還含有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和尼克酸等。豬瘦肉中還含有血紅蛋白,可以起到補鐵的作用,能夠預防貧血。肉中的血紅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因此,吃瘦肉補鐵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
⒋浸出物
豬肉在烹煮時可溶解出一些成味物質,這些成味物質就是浸出物,包括含氮浸出物和非含氮浸出物。含氮浸出物包括核苷酸、肌苷、遊離氨基酸和嘌呤鹼等。浸出物的成分與肉的風味和滋味有密切的關係,尤其是含氮浸出物的含量對肉湯厚鮮味道的影響很重要,浸出物一般可促進食慾並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利於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