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教師對課文土地的誓言的教學反思
之所以選擇這樣一篇文章,是因為兩年前初讀時它就深深打動了我。這是一篇抒情散文,全文字裡行間充溢著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作者這種情緒的表露並不流於空泛,他把九·一八事變以後東北流亡青年壓抑的情感用火一樣熾熱的語言表達出來,彷彿使人諦聽得到心臟的跳動,感受得到熱血的沸騰。這樣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讓人震撼!
我急於想讓學生領會作者的這種感情,於是按照參考書上的建議,我把朗讀當作主要的教學手段。第一節上課時,我採用了教師範讀、學生散讀、抽讀等各種形式。幾遍讀下來,半節課過去了,學生對於文章的感悟仍然停留在思鄉之情上,他們根本沒有真正走進文字,走進作者的心靈。一節課下來,我教給了學生什麼,僅僅是朗讀嗎?即便是學生讀出了感情,那也是我灌輸給他們的,而不是他們自己領悟到的。
這時我又重新反思學校的讀、議、講、練模式,我是否真正把這種模式的精神吃透了?
因為初四的新課已上完,突然用初一的學生特別不放心,所以這種畏懼使我不敢放手,導致了第一節課的失敗,好在我及時地作了補救,我讓學生寫出了上課的體會,以及對課文還存有的疑問之處。
紙條收上來一看,我不禁汗顏,我簡直是扼殺了學生的能力。學生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問題,其中特別有價值的,我整理了四頁出來,有很多問題特別有深度,比如他們問:為什麼以《土地的誓言》為題目,為什麼不叫《誓言》,為什麼不叫《故鄉的誓言》;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為什麼我要用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汙穢和恥辱?他們又問:我必須回去,我從來沒有想過要離開她,為什麼離開了,思念家鄉為什麼又不回去呢?他們還問,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怪誕的狂風是什麼意思?紅熟的漿液,燃燒的洪流是什麼意思?草原的兒子又指誰?歡笑怎會被埋葬?感情怎麼會氾濫
這許許多多的問題撞擊著我的心靈。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在備課之初,校長讓我多學學魏書生,讓我敢於放手。其實就是讓我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而我卻一意孤行,走了許多彎路。
我低估了學生的能力,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如果在課堂上能讓學生自己透過反覆研讀,解決了哪怕是一個問題,那也是他們的思想與文字強烈碰撞出來的`燦爛的火花,也比我來牽著他們的鼻子走要好。
於是,就有了今天這堂課的設計,我想語文教學應該有學生對於教材的個性化閱讀和個性化見解。
讀、議、講、練模式就是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變學生被動、從屬地位為主動、主體地位。學生不應僅僅是觀眾,也應走上舞臺當演員。主體性的詮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積極主動學習時表現出來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展,才能實現社會化、個性化的發展。
教語文歸根結底必須讓學生愛學語文,會學語文。其最關鍵的是要處理好教和學的矛盾,感動學生這個上帝,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能動性。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是否成功,是否有效,只能在學生身上體現出來。學生只有主動學習,才能學到方法,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教師在組織領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致力於傳授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發掘他們的智力,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感謝學校領導給了我這次深入學習、認真反思的機會,我將沿著讀、議、講、練這條路子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深入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為七里中學的語文教學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