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課文教學後反思
對於初一學生而言,閱讀文言文起步不久,能力尚在初級階段,我個人認為,培養學生閱讀文言的興趣、指導學生閱讀文言的方法,應該作為文言教學的主要目標。
因此,在這堂課的前期準備──選文時,我首先考慮的是:文章短小些,故事情節生動些,使學生有一定的閱讀興趣。而在設定課堂教學目標時,本著重點突出、知識落實、重在方法指導的思想,把主要教學目標確定為──讓學生學會運用工具書相對獨 立地閱讀文言。
這堂課我的教學思路是想一改過去文言文教學字字落實,句句清楚的老套子,貫徹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也是新形勢下,我們每位教師都必須思索的現實問題。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這一理念早就瞭然於胸,但,事實上,在平時具體的教學中,是否真正地把這一理念滲透融入,實在需要靜心反思。在這節課的整個磨合中,我意識到,教師跟著學生走還是學生跟著教師跑,我始終在這兩者之間徘徊。
學生在運用字典大致理解字詞含義之後,我的教學環節設計是質疑,並儘量依靠學生資源互享的原則自行解決。這一環節我雖然不能準確把握學生會提出的問題及思路,但根據經驗也大致有個揣測。比如,對行室一詞的理解,我依照自己的思考方式,初步判斷學生會從上下文去合理揣摩。前兩次試講,也的確如此。我企圖把我自己的`思考方式傳遞給學生,我企圖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學生。但是,學生不領情,有一個學生偏偏從對行宮的理解遷移到對行室的揣摩。這一思路大大出乎我的意外,我不得不承認,他這一思考方式要比我出色得多。既然如此,那麼我又何必苦苦抓著那些事先想套在學生身上的思路不放呢?學生的一次回答,使我對自己的角色定位再一次深刻反思。
課改後,我們教師的確注重了學生的質疑,注重了學生的合作、交流,但有幾位教師真正地把教學活動指向了學生的問題呢?繞來繞去,往往還是回到教師事先設計好的問題,因為教師覺得這個問題不解決就是對學生不負責任。透過這一次教學,我更切膚地認識到,學生是具有生命的個體,他們有認知、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教師有應該把主動權和選擇權交給學生。學習是自我實踐的過程,自主探究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又不斷的生成新的問題。解決什麼問題,怎麼解決應是學生自主的行為,教師不可包辦代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點撥引導、提供條件、補充資料、創設氛圍。試想:一個嬰兒學走路的時候,是父母教會的,還是自己經過無數次的摔倒、體驗學會的呢?雖然學生對問題的認識不夠全面和深刻,但畢竟是他們自我感知的,自我提出的。自己提問題還要靠自己解決,這才回歸了教學的主體。在整個痛苦的磨合過程中,我對於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當遵循和執行趣味性、自主性、紮實性、探索性的統一,既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興趣,能自主精讀翻譯文言文,又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規律,探索疑難問題的能力。這是我今後一個階段在文言教學上所追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