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課文山中訪友的教學反思

有關課文山中訪友的教學反思

十月中旬,我上了一堂鎮級公開課《山中訪友》,聽課領導與教師約有三四十人,得到領導與同仁的一致抬愛與好評。現在靜下心來細細反思,其間有得有失,有成功不足,我一一記下,以利於以後教學。我認為要想真正上好一堂語文課,需做到以下幾點:

1、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有效地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是師生共同的事情。學生的準備主要是預習課文,除了根據書上的習題去預習,老師還要佈置有針對性的預習要求。老師的準備則更多,除了熟讀教材、熟悉教學內容,瞭解學生,還要參閱教輔教參,要有大量的相關的知識儲備,以便上課時能夠遊刃有餘。

新《課程標準》上說:“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質,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我在上七年級第一冊第二單元“漫遊語文世界”時就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我與學生共同收集了一些廣告詞(各人收集各人的),上課比賽看誰說得多,看誰能說出其中的妙處。另外,我們都是書生,都喜歡書,那麼我們自己也來當一回書店老闆,請為自己的書店起一個名字,看誰的最有韻味,最吸引人。其次還搞了一個相聲表演:馬季的《成語新編》。課前讓兩個口才較好的男生抄、讀馬季的《成語新編》。由於準備充分(這三點都是鄉下孩子能夠做到的),課上得很精彩,氣氛非常活躍,尤其是表演《成語新編》時,笑聲不絕,可以說是寓教於樂。表演前我給學生作了一個要求:靜聽搶記成語,看誰記得多。表演後抽生說,最多的說出了其中的三十多個。這樣即使學生感受到了我國語言的豐富多彩、幽默風趣,又學生積累了不少好詞好句,同時還領悟了一些詞語的妙用。

我在上公開課《山中訪友》時,佈置學生課前熟讀課文,抓住“眾朋友”的特點,結果有的學生幾乎達到了背誦的程式,而我除了動腦筋想好與課文緊密相關的導語、結束語以及附頁的詩詞,還花了兩個早讀時間去熟讀課文,感受眾朋友的心境,結果也差不多能背下來。所以課堂容量雖大,也能全部完成,且結束語剛落,就是一片嘖嘖稱讚聲。

2、上課時精力充沛,精神飽滿、富有激情。

⑴心理學認為:“情緒具有激勵作用:情緒能夠以一種與生理性動機或社會性動機相同的方式激發和引導行為。”“大量研究表明:適當的情緒情感對人的認知活動具有積極的組織功能。”“良好的情緒情感會提高大腦活動的效率,提高認知操作的速度與質量。”“積極而正常的情緒體驗是保持心理平衡與身體健康的條件。”

新《課程標準》中說得好,“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有情潭面千層浪,無情海水無漣漪。好的將領除了不打無準備之戰,還作戰前動員,戰時激勵,身先士卒。同理,要想學生真正學好一篇課文,深受感染,必須攜情進入,要想學生能夠入情入境,與主人翁同呼吸、共命運,教師首先必須入情入境,受其感染,作演員,化為主公翁。只有富有激情的演說,才能打動學生,使其進入課文,深受感染。才能受到良好的薰陶,才能使學生的主體作用落到實處。

3、講課時語言要精練準確,生動優美,好詞佳句隨口而出,格言警句信手拈來。

要做到這一點頗不容易,需平時廣收並蓄,且能靈活運用。我本人為了達其一二,除了平時隨手記下一些格言、警句,還做了一個小小的工作,將小學、初中、高中課本上所有的詩詞歌賦和文言文全部摘下,時常翻閱呤誦。且要求我的學生把以前學過的詩詞全部抄下(就照我的本子上抄:我請一生抄在黑板上,其餘人照黑板上抄。每天共十來分鐘,抄三兩首。)

每天只需十分鐘,就能增添一些好詩句,就能感受到一點佳句的韻味,所以許多學生都有了讀書摘錄的習慣和興趣。而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僅靠強迫維持的學習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種學習是不會維持長久的。”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人160篇(段)。”我摘了140多篇(段),再加上七年級第一冊課內外二十來篇,共有160多篇(段),讓我現在的初一學生抄、讀。二個月下來,學生們就嚐到了一點甜頭,有一點“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感覺。

4、提問要巧妙,啟發要得當。

能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關鍵在提問,提出的問題適合學生的口味,能引起他的興趣,稍加思考又能回答,則能調動他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活躍;反之則鴉雀無聲,死水一潭,令人十分無奈,只好“一言談”,自圓其說,變成了填鴨式,與現代教學觀念背道而馳。另外,提出的問題若學生實在不能解答,也可適當引導啟發,中間多搭幾座橋。要注意的是引導的思路要符合學生的思維和心理特點,否則與填鴨式沒什麼兩樣。

5、引導學生養成探究學習習慣,尊重權威但不盲從權威。

現在的課外輔導書層出不窮,一多就濫,很難找到一部精品,而學生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學生自己也求成心切,凡是聽說對學習有幫助的書都買。而一些書報銷售商又賺錢心切,對書的校對工作毫不負責,甚至根本不校對。因此學生買來的書大都錯誤百出,若視作敝履扔到一邊嗎,又覺可惜,浪費錢財;若奉為珍寶,虔心拜讀,又有許多錯誤,弄不好就害了自己。所以要有一種神視的眼光,要有一個懷疑的精神,要去思考,要去探究,要勤查工具書,要向字典詞典,甚至是《說文解字》去探根求源。比如我最近上辛棄疾的《西江月》的時候,簡介雙調詞上下部分的稱呼,可稱上下片或上下闋,我在黑板上寫了“上闋”、“下闋”,有生馬上提議:“闋”字不對,應是“闕”。我首先肯定了她的懷疑精神,接著叫同學們,經過辨別,才肯定是“闋”而不是“闕”。那個學生誠懇的說:“我錯了,我的課外書上錯了。”我乘機引導:不要盲從課外書上的,應勤查工具書。查典籍性的工具書。

不要說課外書有錯誤,就是通行全國的課本也有錯誤,前期的已經名家指正,基本上都更正過來了,我也不值得一說了。就是現在正在使用的課本,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上過後,我帶領同學們感受語言美,總覺得“蜂圍蝶陣”一詞很彆扭,“圍”與“陣”怎麼也不能形成對稱美,幾個好些的學生也感覺到了,我提議:能不能換個字,使人感覺有一種對稱美。經過反覆推敲,覺得要把“圍”換成“團”,或把“陣”換成“繞”,整個詞變成“蜂圖蝶陣”或“蜂圍蝶繞”毫不遜色,甚至更添一種對稱對應美。再有辛棄疾的《西江月》中一句“明月別枝驚鵲”,書上把“別枝”註釋為“另一個樹枝”,我引導學生說大意時,怎麼說都覺得彆扭,好些的同學說:“明亮的月亮起來,驚動了另一個樹枝上的喜鵲”或“明月升起來,另一個樹枝上的喜鵲被驚動了。”言下之意這一個樹枝上喜鵲沒有被驚動。不管怎麼說,總覺得很彆扭,倒不如把“另一個”三個字去掉,直接澤成:“明亮的月亮升起來,驚動了樹枝上的喜鵲。”另外小學破門兒歌《靜夜思》中的床,不管老師也好,學生也好,一直都認為是睡覺的床,詩意變成:睡在床上,看見床前有明亮的月光,疑為下了厚厚的霜,抬頭望著明月,低頭思念著故鄉。難道作者李白將床搬到外面睡麼?睡在床上大多是仰著或臥著,怎麼能舉頭又低頭?難道是一會兒仰著睡,一會兒趴著睡嗎?不論是仰著睡,還是趴著睡,作舉頭或低頭都十分不方便,甚至根本說不通!我想傳統的說法是不是弄錯了,床是沒有別的意思,我好想找一本《說文解字》查一下“床”字,可惜至今未能有幸得見許老先生的《說文解字》一面。我想古人思念時,大多憑窗憑欄而望,李白是不是也在憑欄思故鄉,可惜我一個無名小輩無法質疑。即使膽敢質疑,向編書專家挑戰,也無人理你。直到有一次我無意中看到了郭沫若教孩子學唐詩,將“床”字解為“欄杆”,並且引了青梅竹馬的出處作例證。我一看,大喜過望,簡單是欣喜若狂,有郭大文豪為我撐腰,我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並且遇到別人吟誦《靜夜思》時,我都十分肯定的指出床解為床上,指睡覺的床不對,起初大家都是瞪大了眼肯,經我質疑並解為欄杆,他才翹起了大拇指。

6、與生平等相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要有一種正確的心態,要與學生平等相待,不能有師道道尊與居高臨下的想法,要明白自己在知識的道路上只不過比學生先行了一步,現在只是他的引導者。另外知識是無限的,古今中外再大的學都也不能說自己學完了知識,何況我輩乎?所以,遇到不明白的問題,不要為了面子,強裝明白,我在上《白兔與月亮》時,“反倒”一詞引起了爭議,有人認為讀 dǎo,要我定奪,我當時也不敢肯定讀 dào(只是從意思上有“反而,卻”來理解),而孩子們的新華字典上,又沒有詞語注意。我真誠地說,現在我不能肯定,待課後我們一起查工具書再定。課後我查了一下2002年版的《漢語大詞典》,查到了詞語注意才確定的 dào。等到學習《濟南的冬天》,裡面一個詞倒反,同學們都明白了與反倒音義皆一樣,起到了舉一反三的效果。由於我的勤奮和真成,再加上課堂的寬鬆,學生和我時常能夠“海闊天空”,且時常能夠信手拈來一些好詞佳句使語言平添韻味,所以學生對我的語文課比較感興趣,這使我感到一點欣慰,因為布魯納曾說:“對學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

7、作業要適當,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

篩選作業題時,要動腦筋,要緊密聯絡課文內容與所學知識而定,不能為應付、為任務、為檢查而定。所布作業要有實用價值,要能鞏固所學內容,要能起到實際效果,每次作業最好要有一個訓練重點。另外學生完成之後還要適當檢查以督促。

以上是敝人陋見,敬請廣大同仁批評和指正。

────────

【註釋】

⑴ 心理學理論皆引自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版的《心理學》,由張厚粲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