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倍股票有什麼便捷的方法
股市是高風險市場,我國股市尤甚。那種認為股改就改變了一切,市值超過20萬億就證明股市已經健康的觀點,是對股市本質缺乏基本瞭解使然。這是因為構築股市健康發展的戲規則本身還有許多缺陷(這種缺陷往往是致命的),最起碼,像美國那樣嚴格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法律還不夠健全、對掠奪者的懲處力度還過於疲弱、有法不依的狀況依然嚴重、法律的威懾力依然非常有限……這需要國家不斷完善法律,加強監管力度,使市場逐漸趨於公開、公平、公正和透明。能否在資本市場獲利,最根本的一個因素在於對資訊的掌握是否及時、是否充分,因為股市的交易本身就是圍繞著資訊展開的。不幸的是,目前的資訊依然是嚴重不對稱的。比如,許多上市公司在限售股解禁前後突然出臺利好訊息,以便讓自己賣個好價錢,散戶有這種可以自己製造資訊左右走勢的能力嗎?正是由於資訊的重要性,導致黑嘴肆虐,許多散戶虧錢最初往往都是虧在黑嘴身上。這與散戶對資本市場瞭解過少有關。
股市本身不會生錢,一部分人賺錢必然有更多的人虧錢(因為有交易成本因素),這本身就決定了資本市場的殘酷。既然彼此之間充滿競爭,人家憑什麼把好股票推薦給你,讓你獲利呢?既然可以透過忽悠請君入甕,大發橫財,黑嘴又有什麼理由不這樣做,把散戶引入陷阱呢?因此,在股市,切忌隨便聽人介紹股票。但是,散戶朋友往往喜歡這類資訊,今後再遇到這類事情不妨想想:連散戶都能輕易知道的資訊,怎麼會有價值呢?其實,就股票投資而言,選股是第一位的。選股跟找物件一樣,選對了,大苦大難人家跟你長相守、共患難,困境中依然能享受幸福和快樂。選錯了,即使過著最奢華的生活,也整日不得安寧。股票一樣。大跌勢中依然有股票保持強勢,大漲勢中依然有股票持續下跌。所以,如果你決定入市,最重要的是選股。選對了股,就不用天天去盯盤。尤其在現在這個階段,大盤指數遠沒有個股本身重要。個人認為,除非是職業搞投資、投機的,天天去盯盤本身就是非常蠢的做法:
其一,盤面所有的陷阱都是給盯盤者量身定做的,機構最怕那些買了股票就忙著其他事情不盯盤的人,因為他們很多招兒都用不上了!
其二,無論盈虧,你浪費那麼多時間和精力本身就已經是虧了!倘若因為虧損而動怒,因為盈利而狂喜,那麼,你虧大了,因為你把健康也陪進去了!倘若因為虧損而把怒火釋放在家人或同事身上,那麼,你已經虧得血本無歸了,因為你連家庭、單位的和睦都葬送了!我奉勸這樣的朋友儘快銷戶。人要有正確的金錢觀念。
入市前首先問自己,賺錢的目的是什麼?如果賺錢是為了做壞事,滿足自己的奢欲,那麼,就等待黑暗吧;如果賺錢是因為公心,那麼,上天會給出很多啟示。是的。我是個宿命的人。財富是上天對人的恩賜,是對人奉獻的獎賞。這跟你參加工作拿工資、獎金一個道理。金錢永遠是一種工具,當你把金錢看作工具的時候,你會很超脫,你不會為積累錢財而苦惱、付出所有精力。當你淪為金錢奴隸的時候,你將失去自我,失去上天恩賜的智慧。因為,自私的人能力越大、財富越多,對會的危害越大,上天必限制其智慧。而有公心的.人,能量越大、責任越大、奉獻越大,越有益於會,上天必賜其大智慧。這是我人生的全部哲學!全部感悟!以上的話比技巧本身更重要。
那麼,如何去發現有益的資訊呢?這需要勤奮。真正會投資的人,花費時間最多的是選股而不是盯盤和亂聽訊息。哪怕花費一個星期、一個月時間,選好一隻股票,買好放在那裡,也比天天去盯盤強得多。好股票就是你可以長時間持有的股票。
自選股篩選重點參考四個重要資料
一、30%:是指機構持有該股流通股總和不低於現有流通股數量的30%.
在股市裡,想做好中長線,最重要是調研上市公司,但這對中小散戶來講,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因此,一隻有多家機構大筆買入的股票,就相當於這些機構免費為我們提供了買入這家上市公司的可行性報告。如果我們發現機構中不乏金牌基金的身影,無疑又增加了這份報告的可靠性。
二、40%:是指該上市公司最近3年的平均毛利率不低於40%.
毛利率連年居高不下,說明該公司在整個行業中具有明顯的竟爭優勢,該公司很可能擁有核心技術,擁有牢固的品牌地位,有很強的產品定價權,處於市場壟斷地位,且較高的毛利率更有利於公司利潤持續增長。這裡需要一提的是,商業類上市公司因其業務的特殊性,不適合40%毛利率這一標準。
三、50%:是指最近3年該公司年平均複合增長率不低於50%.
微軟股價曾經創下了上漲十幾萬倍的紀錄,索尼股價也曾創下了上漲3萬倍的神話,戴爾的股價曾在10年間上漲近9000倍。這些國際級的超級大牛股的背後有一個共性,就是高企的年均複合增長率。而我們在滬深股市中能找的楷模當屬蘇寧電器,其憑藉3年來每年接近90%的複合增長率,股價在3年多的時間上漲40多倍。這裡還需說明一點,我們要儘可能選年增長率波動幅度較小的上市公司,假如一家公司最近3年時間有2年的增長率為零,有一年增長率超過500%,儘管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140%,但該公司並不是理想的選擇。
四、60%:是指該公司當前股價不高於機構平均成本的60%.
以上選股標準中的二、三兩項我們很容易查詢並計算出,而標準一則需要等到上市公司年度或季度報表公佈後才能查到,這就決定我們很難和機構同步建倉。多數時候我們買入的價格要比機構建倉成本高出很多。因此,我把上限設在60%,這樣才能減少股票市值在未來一段時如果以半年時間段來篩選,雖然符合上述四項選股標準的公司少得可憐,但總還能找到幾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