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藝術

中班藝術主題活動的設計心路

中班藝術主題活動的設計心路

一、設計意圖:

在《春天的童話》這個藝術主題裡,種子發芽這個內容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本來在春天這個季節裡,發芽就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幼兒也在自然角種植時觀察過種子發芽的現象。而《芽》這篇散文意境優美,其中還有一些非常美的詞語,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感受美,而且也可以豐富一些詞彙,如:膽怯、滋潤、撫摸等。雖然散文這種題材幼兒以前接觸得很少,但現在我們中班下學期的孩子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因此我們想讓幼兒嘗試接觸。而且這首散文講的就是小芽在發芽過程中經歷的從膽怯到勇敢的心理歷程,也能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二、活動過程:

(一)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感受散文優美的意境,理解散文中優美的詞語。

2.認真傾聽散文,感受散文中小芽從膽怯到勇敢的心理變化,並用動作表現。

(二)活動準備

課件,兩段音樂,太陽、春風、春雨、芽的頭飾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匯入

——春天來了,你們看是誰從土地媽媽的懷抱裡探出頭來了?(教師邊做動作,邊說)

——原來是,小種子發芽了。可是,你看,小芽怎麼了?心情怎麼了?(教師做出不開心的表情)

——咦?為什麼小芽不開心了呢?

——那,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篇散文《芽》吧!

2.完整欣賞課件

3.分段欣賞

1)聯絡幼兒實際來理解、並體驗小芽膽怯的心理

——散文中,小芽兒從土地媽媽的懷裡探出頭來,像個什麼樣的小姑娘,散文中有一個很好聽的詞語,我們再來聽聽看。

教師表演動作

——為什麼小芽兒從土地媽媽的懷裡探出頭來會膽怯呢?

——哦,原來它覺得自己就要離開土地媽媽了,所以會膽怯。那你有沒有什麼時候感到膽怯了呢?

請幼兒自由說說

——這個時候誰來幫助它了?

——我們來聽聽,是誰來幫助小芽了,她有什麼樣的感覺?

教師表演第一段

——是誰來了,它是怎麼幫助小芽的?

——請你一邊說一邊用動作表示。

——我們一起來做春風和春雨來幫助小芽吧。

教師帶幼兒一起朗誦並表演散文第一段。

——小芽在春風春雨的撫摸和滋潤中有什麼感覺?(溫暖、親切)

——小芽感受到了別人帶給他的溫暖、親切。

——可是,小芽還是有些害怕。你聽,太陽、春風、春雨是怎麼跟它說的?

2)感受到來自朋友的溫暖幫助

三段播放給幼兒看(課間)

——太陽對小芽說了什麼?

如果幼兒說不出,教師可拿出太陽的頭飾單獨說一遍

——原來,太陽給了小芽光亮,小芽就會變得健康,我們一起來學太陽幫助小芽吧!

集體朗誦

——那春風是怎麼說?誰能像剛剛太陽說的那樣對小芽說

集體朗誦,

教師做小芽,請幼兒來做春風

——那春雨是怎麼跟小芽說的?

教師來做春雨,小朋友來做小芽,教師朗誦一遍,然後再角色互換。

3)體驗到樂觀面對的重要

——小芽聽了它們的安慰,現在它有什麼變化呢?(幼兒看課件)

——小芽終於在朋友們的鼓勵中,變得堅強、勇敢了。那我們也來做做勇敢的小芽。請你把勇敢的表情和動作來表現(引導幼兒邊說邊用動作來表演:抬頭、挺胸、眼睛睜大、微笑。)

4.再次完整朗誦並表演

——那我們一起來跟著音樂完整的念念散文表演吧。

5.分角色表演

——誰願意做太陽、春風、春雨來幫助小芽?

——小芽要把一開始的膽怯和後來勇敢、堅強的表情做出來哦!

6.教師小結:

——你們喜歡小芽嗎?為什麼?

——你在生活中遇到過膽怯的事情嗎?是誰幫助了你?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小芽剛剛離開媽媽的懷抱所以會有膽怯的心理。經過別人的幫助、鼓勵,漸漸擺脫了那種膽怯的心情變得活潑開朗起來。其實在生活中,不管小朋友還是大人,都會遇見一些不知道的事情,這時都會感到害怕和恐懼。不過,別忘了在我們身邊會有很多好朋友,他們會來幫助我們,所以我們要像小芽一樣勇敢、樂觀的面對,你們說好嗎?)

三、分析:

《芽》這是篇很優美的散文。散文有三大美:意境美、語言美、情感美。這三個內容都是相輔相成的。意境美是融入在語言美中,今天老師的語言、體態;音樂、課件都成功的營造了散文優美的意境。但是,今天在欣賞散文的語言時,教師忽略了孩子對散文語言的理解。因此,最後孩子對散文的情感體驗缺失了。其實孩子也有自己理解散文的方式,教師應給與機會,讓幼兒或說出自己的想法;或做出相應的動作、表情。在充分理解了散文的`語言美時,才能體會到散文中蘊含的情感美。

四、反思調整:

1. 目標的制定

欣賞散文和認真傾聽散文,有重複的意思。認真傾聽散文也是包含在欣賞散文的要求裡,建議去掉。因為,整個活動都是在小芽發芽的情境中進行的,建議在目標中加入“在情境中“感受小芽從膽怯到勇敢的心理變化。

2.提問的設計

教師語言過多,是剝奪幼兒說話的罪魁禍首。在活動中,教師比較心急,看孩子回答不出來,就急著告訴。因此,問題的導向不夠開放。建議,提問要再開放些,讓孩子有更多思考的空間,並給孩子機會大膽表達。

3.幼兒參與的程度

一個活動的成功與否就在看孩子們願意參與的程度時候足夠。因此,我們要適時調動孩子參與的積極性。比如,在環節三中“理解散文中的詞彙”,教師應讓幼兒用身體動作來大膽表現自己對這些詞彙的理解。也許,孩子們的理解不一定正確,教師可以及時給予語言和肢體動作上的正確引導。這樣的過程能讓孩子真正參與到理解、感受散文中來,而不是老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