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手抄報

清明的手抄報超難

有關清明的手抄報超難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下面是有關清明的手抄報超難的內容,歡迎閱讀!


清明的手抄報1


清明的手抄報2


清明的手抄報3

【清明節由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與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因此,清明節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寒食節——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相傳這個習俗起源於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人慾要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飢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後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並勤政愛民。 十多年後,重耳終於回國當上了國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並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助他的人,卻忘了介之推,他經旁人提醒,才趕忙差人請介之推前來領賞。可是,介之推與母親到深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介之推。火熄滅後,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介之推揹著母親的屍體。

晉文公非常傷心與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第二年,晉文公與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們發現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樹死而復活,晉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圍成圈兒戴在頭上,並將楊柳掛在門外以示紀念,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清明節習俗。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視的其一節日就是清明節了。

清明節就是現在的民族掃墓節。按主日說,約在四月五日前後,按農曆,則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以這種歲時曆法來播種、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清明節節令食品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與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與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之時,習慣用白麵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乾後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與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與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與家宴上愛用刀魚。

在浙江湖州,清明節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墳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帶的乾糧。俗話說:清明粽子穩牢牢。清明前後,螺螄肥壯。俗話說:清明螺,賽只鵝。農家有清明吃螺螄的習慣,這天用針挑出螺螄肉烹食,叫挑青。吃後將螺螄殼扔到房頂上,據說屋瓦上發出的滾動聲能嚇跑老鼠,有利於清明後的養蠶。清明節這天,還要辦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沒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孫們在一起聚餐。社酒的菜餚,葷以魚肉為主,素以豆腐青菜為主,酒以家釀甜白酒為主。浙江桐鄉河山鎮有清明大似年的說法,清明夜重視全家團圓吃晚餐,飯桌上少不了這樣幾個傳統菜:炒螺螄、糯米嵌藕、發芽豆、馬蘭頭等。這幾樣菜都跟養蠶有關。把吃剩的螺螄殼往屋裡拋,據說聲音能嚇跑老鼠,毛毛蟲會鑽進殼裡做巢,不再出來騷擾蠶。吃藕是祝願蠶寶寶吐的絲又常又好。吃發芽豆是博得發家的口彩。吃馬蘭頭等時鮮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清明的花清明的雨

當四野都聞得見田地裡燒柴禾的煙味的時候,就想寫寫這春日的光景,真正動筆卻活活熬到清明時節。

真正是春天到了,一陣倒春寒過後,氣溫升了些,不像早些時候,人人裹得粽子一樣。不過也還是乍暖還寒時候,三晴兩雨,氣溫升了降,降了升,只是幅度小了不少。

清明這幾日,早晨與午後都是照例地下一通濛濛細雨,大些的時候勉強聽得見青瓦上的沙沙聲。聽這雨聲,想起小時候的春天,下起這濛濛細雨,總喜歡走在屋後的田埂上活像一個活蹦亂跳的兔子。那時總喜歡用牛毛細雨形容這雨,現在倒不好意思再用。

晌午的間隙,天微晴,遠山近隴都格外清明,對面小山之後有縷薄霧緩緩升起,我當是農民燒柴禾的青煙。閒來無事,我決心去看看那些久違的花兒。

幾夜春雨,李花早已謝盡,換了一身嫩綠的新裝,還有些許乾癟癟的花瓣仍不捨地掛在樹梢,樹下灑落的一地花瓣,猶如鞭炮燃盡之後的一地紙屑。我爬到樹上,搖落了一樹的雨,掉得滿身滿臉。掉了花瓣的花兒,乍一看只見淺褐色的花蕊,仔細些方才看得見裡面的花心也變了筆尖大小的翠綠錐形,煞是可愛,那便是李子的雛形,再過三四個月,便是那香甜可口的李子。

桃花呢,遠看並不惹眼,枝幹間一樹淺紅,些許的枝葉,一副沒精打彩的樣子。近了看,粉紅的花瓣,紫紅的花蕊密密扎扎,一朵朵精神著呢。古人說人面桃花別樣紅,用這桃花形容人的美麗。我倒覺得這花兒如那正值妙齡的女子,綻放得那樣溫婉動人。一夜春雨,樹下的泥巴上全是散落的花瓣,只再幾夜雨,這些花兒也都該換做果實掛於枝幹了吧。

此時的梨花,瓣上全是雨露,梨花帶雨,最是清純無邪,又帶兩分妖嬈嫵媚。梨葉上也全是雨露,泛著碧綠的光。鋸齒形的.梨葉大的才雞蛋大小,用手輕觸葉的邊緣,並不蟄人,輕柔的像春日的陽光。樹底下飄散著淺白的細長葉萼,不知這梨花還禁得住幾場春雨。

油菜花依舊那樣燦燦地黃著,揚著頭,像個青春飛揚的少年,他還不曾懂得低頭呢。豌豆胖乎乎的枝蔓四處伸延,下面紫紅的花朵開得正豔。旁邊的胡豆有的掛了細長的果,有的花也還開著,黑的,紫的,如一個遲暮的美人,畢竟過了風華正茂的時候。東邊那片紫陰陰的蘿蔔花,不知何時已醉倒在地。

傍晚,依舊的下起雨來,依舊是牛毛細雨,春日裡的雨能大到哪裡去呢。

是夜,躺在床上看書,倦了,關了燈,閉上眼,聽見屋後有雨滴落水面,定是雨大了些許,從屋瓦上匯聚到邊緣,滴落到陽溝的水面。叮;——咚,叮——咚……輕、柔、細、潤,有小小的歡快與欣喜,感覺那雨滴離水面很近很近,其實屋簷離地面怎麼也有兩三米。雨滴垂落,滴成一曲催眠曲,雨是唱著催眠曲的母親,我是躺於夜中的孩子。農曆的三月,躺在鄉下的瓦屋下的木床上便有這般好處,既無汽笛,也無人囂,只有這雨,這輕、柔、細、潤的雨。這雨滴潤澤著我那枯澀已久的心田,如潤澤農民的莊稼地。

聽著這雨聲,心便靜如這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