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材

《中華星》教材詳解

《中華星》教材詳解

教學目標

1.識寫本課生字,理解“敏銳”“慣例”“迄今為止”“情不自禁”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作者詳略得當的表達方式。

3.學習科學家的優秀品質,受到愛科學、愛祖國的教育和薰陶。

教學準備

張鈺哲的生平事蹟簡介。

教材簡析

張鈺哲先生是我國現代天文學的主要奠基人,他以畢生的精力從事天文學研究,學術造詣精湛,建樹卓越。他親手建立並領導了我國的行星、小行星、彗星和人造衛星的觀測和研究工作。其成就為世界所公認。本文選擇了有關行星觀測的兩個事例,表現了他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及對祖國的無限熱愛。

課文第1段以疑問開頭,激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濃厚興趣。第2~6段詳細介紹了張鈺哲發現“中華星”的過程。張鈺哲在芝加哥大學葉凱夫天文臺觀測室裡透過天文望遠鏡,發現了一顆新的小行星。這一意外的新發現讓他驚喜、激動,“為了證實這一發現的準確性,張鈺哲抑制住了內心的激動,冒著嚴寒又連續觀察了15個夜晚”,充分表現了他對科學研究工作的嚴謹態度。他在為這顆星命名時,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後決定以“中華星”為這顆小行星命名,表現出了他對祖國無限熱愛的思想感情。第7段進一步說明張鈺哲在天文研究事業上取得的顯著成績。第8、9段寫《國際小行星通報》以張鈺哲的姓名為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命名,再一次說明張鈺哲先生不僅為祖國天文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而且為推動世界天文研究事業的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令人欽佩和敬仰。

課文語言簡潔、樸實,感情真摯,事例典型,有利於讓學生從中受到愛科學、愛祖國的啟發和教育。

建議本課教學1~2課時。

解讀與提示

*教學第1段,可借文中的疑問,引入下文的學習。

*第2~6段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思考。從“驚喜萬分”“令人興奮”等詞語中,我們感受到的不僅是科學研究上的重大發現給張鈺哲帶來的激動,更重要的是終於能有機會為祖國爭得榮譽,在廣袤的天空中終於有了中國人命名的行星。“遼闊的天空中執行著許多以國家的國名、地名、人名命名的小行星,但是一直沒有中國人命名的行星”。“一直”說明了什麼?中國的天文工作太落後了。“看著這封極不尋常的`來信,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說說這封信為什麼極不尋常。“張鈺哲久久不能平靜”,他會想些什麼呢?引導學生思考,並大膽發表意見。透過抓重點詞語,讓學生認真體會張鈺哲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強烈的愛國熱情。

聯絡當時的歷史背景,年僅26歲的張鈺哲有著為國爭光的強烈願望,他的愛國心是發自肺腑的。“芝加哥大學”“葉凱夫天文臺觀測室”等外國名稱要指導學生讀熟,以掃除閱讀障礙。

*第7段,文章透過舉例,說明張鈺哲在幾十年的科學研究中成果豐碩,且心繫祖國榮譽。在發現並命名的眾多行星之中,唯獨沒有以他個人名字命名的星,其高尚品格令人敬佩。

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假如我也發現了一顆行星,將會為它命什麼名?

第8、9段,引導學生帶著自豪、帶著對科學家的崇敬,有感情地朗讀,並結合課文內容思考:《國際小行星通報》為什麼要這樣做?從1925年張鈺哲發現第一顆小行星到現在“神舟六號”飛船順利發射並安全返回,你想說些什麼?作為一箇中國人,你將來準備為祖國建設做些什麼呢?以此為契機,對學生進行愛科學、愛祖國的教育。

*課後第1題: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

*課後第2題,可在學文時進行勾畫,學完後再抄寫下來。

*課後第3題,反映了中國天文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