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教案:手指編故事
活動目標
1.玩玩手指,創造出各種形象.並能流利、完整地說出其意義。
2.願意參與手指編故事的活動,能較完整地敘述自己創編的故事。
3.培養小組合作意識,學習安靜傾聽、輪流講述。
活動準備
事先準備一則用手指表演的小故事。
活動過程
1.玩手指.進入活動。
(1)錢老師的手指會說話,你們看,是什麼意思?像什麼?(像小棒、像辮子……)
(2)變變變(兩根手指),像什麼?(像剪刀、像燕子尾巴、像小雞嘴巴……)
(3)變變變(兩手合成空心圓),像什麼?(像房子、像桃子、像一串葡萄……)
(4)錢老師做了這麼多手勢.你會做什麼手勢呢?表演給旁邊的小朋友看。
(5)誰願意上來表演給大家看?
2.手指講故事。
(1)手指會變出各種東西,它還會講故事呢。教師表演手指故事。(小白兔蹦蹦跳跳走來了,看見一塊石頭,從石頭上跳了過去。小鴨子呷呷叫著走來了,看見石頭.從石頭邊繞了過去。小山羊高高興興地走來了,它沒有看到石頭,撞了一下,摔了個大跟頭.它爬了起來,一瘸一拐地走了。)
(2)小手講的故事好看嗎?大家一起再來看看,邊看邊學一學,再想想小手講的是什麼故事。
(3)大家一起做一做、說一說小手講的故事,還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幼兒討論,教師巡迴指導)
(4)整理故事,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5)誰願意來表演,聲音要響亮。(小朋友邊表演邊說。)
(6)有沒有小朋友一起表演的。(請兩名幼兒一起表演。)
3.創編手指故事。
(1)還有誰會碰到這塊大石頭?他們又是怎麼做的呢?請你用手指表演給旁邊的小朋友看,請大家來猜一猜。(小組討論)。
(2)誰願意上來表演給大家看?我們一起來猜猜你表演的是什麼意思?
(3)那這塊大石頭如果一直都在路上擋著怎麼辦呢?如果你是小動物,你會怎麼做?
4.完整地表演手指故事。
教師與幼兒一起完整的表演手指故事《路上的大石頭》
活動評析
有人說現在的公開課簡直就是一個個“活秀”——“秀”老師的水平,“秀”幼兒的表現,在真正的教學實踐中是很少有可能存在的。我們處在一線的教師關注和渴求的是實際教學的`有效性,看了錢老師的《手指編故事》活動,我似乎找到了有效教學的鑰匙,那就是:簡單、自然、真實。
一、簡單:一雙手。一張嘴
當錢老師走進我班教室時,我幾乎不敢相信,因為,錢老師是空著手來的。往常看到的開課老師都是大包、小包好多教學具。我有點不放心,還是問了一句:“需要做什麼準備嗎?”
她回答我:“不用了,謝謝!”
錢老師什麼都沒帶,卻用一雙手、一張嘴,吸引了孩子,同時,還讓孩子們也自覺地動起了手,張開了嘴。
原來,簡單也有這麼大的魔力。
我知道.準備雖然簡單,但“竹”早已在心中紮根。簡簡單單的“一雙手,一張嘴”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隨便在什麼時候.隨便在什麼地方都可以“胸有成竹”地組織好活動。
二、自然:樸實的美
在《手指編故事》活動中沒有刻意的環境渲染,一切都自然而然。當別的老師為能成功地上好課,而在想方設法控制幼兒人數時,錢老師卻說:“沒關係,讓他們都參加吧!”當我準備讓調皮的孩子分開坐.以免影響活動的進行時,錢老師說:“沒事,我喜歡活潑一點的孩子。”樸實的話語,自然的心境,顯示出了一種有別於嬌媚名花的無名小花的樸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