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理財

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存在的問題

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續提高,我國居民資產保值增值的意願不斷加強,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備受投資者追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存在的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存在的問題

(一)理財產品同質化。

我國商業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雖然很多,但是產品在本質上沒有很大的區分度,幾乎都是基礎金融工具之間簡單組合或者稍加修飾後成為一種新的理財產品,期限結構、幣種、預期收益率等方面大同小異,缺乏創新性,各銀行間產品設計互相效仿,產品的整體技術含量較低,產品的相似程度高,同質化程度嚴重。由於這些問題的存在就導致銀行間的競爭愈發激烈,為了搶奪客群,在理財產品的宣傳和資訊披露中難免會出現虛假資訊,造成投資者的損失。 同時,銀行理財產品的創新力不足,設計理念相似,多是將現有的業務進行重新整合,沒有對市場進行充分的調研,沒有做到正在瞭解投資者的投資需求,沒有針對市場設計適用性強的產品,只是將產品作為攬儲的工具,設計多是針對怎樣獲得更多更優質的儲蓄資源,失去了理財產品作為投資專案的本質。

(二)理財產品的期限結構短期化。

根據普益財富資料顯示,2014年,持有期在1~3個月的理財產品,佔比47.78%,將近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總髮行量的一半,期限在一年以內佔主要地位,份額約為93%,剩下的6~12個月相對較長期限的佔比為14.93%,可見,作為期限一年以內的短期理財產品深受客戶歡迎,是期限結構中最常見佔絕大部分的。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銀行都將發行理財產品的重點轉移到短期理財產品市場上,銀行間為了搶奪客戶資源,可能導致理財產品市場的風險加劇,威脅到投資者的資金安全。而且並不是所有的理財產品都適合發行短期化的產品,如結構性的理財產品發行短期的產品就沒有意義。顯然,整個銀行業都以短期化的產品作為主要產品的理財產品期限結構是不合理也不科學的。因此,國內銀行業應該充分重視對理財產品的期限結構差別化開發。

(三)商業銀行內部資訊溝通不順暢。

目前多數理財產品的推廣流程是總行只負責理財產品的前期設計,而分行和支行只負責向客戶銷售產品,將上層設計和下層銷售完全分開。這種模式雖然在某一程度上具有優勢但是也存在弊端。其一、總行對不同地區的理財消費觀念並不瞭解,其設計的產品就不夠具有適用性和現實性,就不能夠滿足不同地區客群對理財產品的多樣化的需求。其二、分行支行的員工雖然瞭解地區的理財消費觀念,清楚客戶的需求,但是其權利有限,不能進行產品的更新和設計,只能一級一級向上傳遞彙總,成本高,且不能及時有效的利用資訊,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拓展閱讀

銀行理財產品介紹

對理財產品而言,其價格就是相關的認購、管理等費用以及該筆投資的機會成本(可能是利息收益或其他投資收益)。投資人投資於該產品的目的就是獲得等於或高於該價格的收益。

一、產品介紹

黃金賬戶是招商銀行面向個人客戶推出了一款集黃金購買、定投、贖回、兌換等功能於一體綜合性投資產品,助您輕鬆實現資產保值增值。

二、業務特色

1、門檻極低:無需開戶費,最低1元即可購買黃金。

2、方便省心:提供定投定額自動購買,方便省心,更可攤低投資成本。

3、全國提金:客戶可自主選擇網點兌換實物黃金產品,實物黃金產品種類豐富。

4、渠道多樣:除了營業網點,還提供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等多種渠道,客戶足不出戶即可辦理業務。

三、開通條件

已在我行開通"一卡通"的個人客戶。

四、辦理流程

1、電子渠道:登入個人網銀大眾版/專業版或手機銀行,進入"投資管理--黃金賬戶",根據系統提示完成開戶操作即可辦理業務。

2、營業網點:攜帶身份證明檔案和"一卡通"卡片,前往任一營業網點簽署相關開戶檔案,即可辦理業務。

五、常見問題

1、買賣黃金賬戶份額的開閉市時間是怎樣的?

答:主動購買或贖回黃金賬戶份額的服務時段為上海黃金交易所交易日9:00-22:00,週六、週日及法定節假日不辦理業務。以上開閉市時間如有變更,請以我行一網通網站公告為準。

2、買賣黃金賬戶份額收取手續費嗎?

答:黃金賬戶份額買賣不收取任何手續費,買賣價格以我行系統公佈為準,跟隨境內外黃金價格實時波動。

3、買賣黃金份額的委託多長時間才能生效?

答:購買或贖回黃金份額的委託,一旦成交即時生效。

4、黃金定投交易採用什麼時候的'價格?

答:黃金定投交易統一按照交易日上午9點30分的購買價執行,定投份額當天到賬。

5、黃金賬戶業務可提取的實物黃金有哪些?

答:目前黃金賬戶可提取的實物黃金包括招行品牌金和代銷實物黃金,具體品種以系統裡公佈為準。

六、風險提示

受國內外政治、經濟因素以及各種突發事件的影響,黃金價格可能發生劇烈波動,投資者開通業務前,應充分了解黃金投資的風險和黃金賬戶的業務性質,並自願承擔由此產生的一切風險和損失。

銀行理財產品有哪些風險

①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也叫違約風險。大部分理財產品是不保本的,銀行名義上是不承擔保證本金或預期收益責任的,雖然目前銀行基本上施行隱性保本政策,但理財產品在銀行負債項中的地位在法律上沒有明確,一旦出現極端情況,比如某家地方性銀行不幸面臨重組或者倒閉,理財產品投資者的權利很難得到保證,可能要排在其他所有債權人之後。當然,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很低。

②投資風險

理財產品的收益源自銀行對理財資金的投資收益,其中也蘊含著相應的投資風險。對掛鉤性(如掛鉤於黃金、Shibor等)結構性產品而言,掛鉤標的的表現直接影響理財產品收益。非結構性產品中,投向股票(比如QDII產品)等方向產品的投資風險相對較高,其收益與證券市場波動密切相關。而投向信貸資產、票據、債券等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風險相對較低,主要取決於資產池中各類資產的配比情況。

③匯率風險

對人民幣持有者來說,外幣產品的匯率風險不可小覷,特別是在人民幣持續升值的背景下。資料顯示,2010年以來大部分外幣理財產品到期出現匯率損失,平均年化損失為3.3%,其中歐元產品平均年化損失達5.1%。在外匯市場動盪的情況下,投資者應該考慮暫時迴避外幣理財產品。

④利率風險

你可能會問,理財產品的利率基本是固定的,為什麼會有利率風險?恰恰是因為利率固定,所以才會有利率風險。比如理財產品發行時預期收益率為5%,與市場利率水平持平。如果央行加息,市場利率上升到6%,理財產品的利率就會低於市場收益率水平,這也是一種投資損失,因為利率的高低直接關係到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水平。此外,市場流動性緊張也會導致市場利率上升,加大理財產品的利率風險。利率風險和期限正相關,期限越長,利率風險越大,因為利率變動的可能性和可能波動的幅度更大。

⑤政策風險

銀監會的政策導向給理財產品的發展帶來很大不確定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信貸類理財產品的發展歷程。2009年股市泡沫破裂後,股票類產品銳減。經濟危機之後政府推出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引發信貸規模膨脹,投向信貸資產的理財產品急劇飆升,一躍成為市場第一大類產品,佔據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場份額。信貸類理財產品的快速擴張引起監管部門注意,2010年7月銀監會叫停銀信合作,2011年6月又叫停六類融資類銀行理財產品,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數量急轉直下,進入冰河時代。

⑥系統風險

目前,銀行將所有理財資金彙集到一個“資金池”,統一進行投資,單個產品的投資風險無法單獨測算與控制,因此部分資產出現的問題很可能殃及其他理財產品。而資金池中銀行同業存款、票據等資產佔比很高,如果理財產品市場總規模過於龐大,銀行互相持有的資金規模過大,風險將可能傳導到整個銀行體系,這就是系統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