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理財

銀行理財沙龍經驗總結

銀行理財沙龍經驗總結

銀行理財沙龍經驗該如何進行總結?以下是銀行理財沙龍經驗總結範文,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銀行理財沙龍經驗總結一

本期的投資人是一位教師,她同時也是兩位孩子的媽媽。筆者講述了自己如何從理財菜鳥媽咪蛻變為高財商媽媽的過程,文章看過,令人深思。理財不分人群,選對了方式,即便生活過的沒那麼高品質,也讓人充實滿足,文章如下......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這幾年的最大的感受是:要麼在去送老大上學、放學的路上,要麼在給老二榨果汁、弄輔食、收拾玩具的戰場……一閉上眼,腦子裡浮現的還是奶瓶消毒、紙尿褲、嬰兒車……感覺自己是個無敵小超人,同時也叫嚷:以後當奶奶和外婆了,再也不幫著他們帶熊孩子了。養孩子的辛苦,不親身經歷,是無法真正體會的。

剛剛過完30歲生日的我,靜思自己的人生,算是知足幸福的。兒子7歲,已經上小學一年級了,深得老師和鄰居親友讚賞。女兒4歲,在幼兒園上中班,伶牙俐齒,用她自己的語言和我溝通,認識這個世界,樂此不疲。先生自己經營企業,一年的收入可以給我們優渥的生活。我自己當老師,工作充實 但是也不算太忙碌,離家走路10分鐘,開車就真的是一腳油就到了。中午還可以回家吃個午飯睡個午覺。

“理財”這個字眼,對於我來說,就是“銀行存款”,無外乎是定存或者活期罷了。財商這詞在我前面將近20多年的人生裡,幾乎就是空白的。

現在的家庭資產,除了固定資產、兩臺轎車和保險(孩子每年4萬多的教育年金和夫妻兩人的大病養老險5萬左右),其它就是先生進行的股權投資了。股權回報率大概是年化收益率10%左右。每個月可以從所投資的企業那裡獲得15000元左右的投資回報。

家裡的日常開支一個月大概在10000元左右,一般都從信用卡支付,下個月再還款。日常開支這塊還款時先生在還,我不需要操心。

我賬戶上可供調動的資金一般都在5萬元左右,自己每個月的工資收入一般是在6000元。其實,當了父母以後,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總是在花錢的路上!玩具、奶粉、衣服、早教課……每一項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相對很多同齡人,我們沒有房貸車貸,已經算是很幸福的了。但是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年輕媽媽,我覺得是得好好鼓搗一下自己家庭的理財計劃了。

首先,我將自己賬戶上的閒散資金,3萬元左右買了網際網路金融產品,期限3個月左右,年化收益10%。一 個投資期限下來,利息收益是750元左右,這樣一年下來利息收益是3114元左右;5000元買了眾籌,唱吧麥頌KTV5000元便可參與眾籌,年化收益 30%左右,我還有股東卡,節假日可以帶著親人朋友去聚會K歌,享受優惠。另外10000元存了餘額寶,存取隨心,作為家庭備用金的不二選擇。錢包裡再放 個三五千的現金,再加上信用卡的額度,和工資收入,應急準備金也比較富足。

對於現在市場上眼花繚亂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我這個理財菜鳥其實真是無從選擇。有個閨蜜的姐姐在銀行當理財師,她推薦了五金所理財,“平臺主要負責人都來自金融黃埔五道口金融學院,有20年以上的銀行、保險、信託、租賃行業經驗,對風控、產品安全有著熟稔於心的把控。”姐姐發自內心地說,她自己的短期閒置資金也放在五金所,因為相對於高收益,她更看重的是安全性。我相信,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其次,著重培養孩子的財商。

吸取自己從小財商“零接觸”的教訓,我將孩子的生日禮物換成了股票。馬上就是閨女的四歲生日,學習猶太人在孩子財商方面的教育經驗,以股票作為生日禮物,是引導孩子理財意識的一個開端和基礎。

另外,讓孩子們注意身邊與金錢有關的細節,我設計了一些相關的“金錢遊戲”,比如猜物品的價格。使孩子對價格貴賤有認知。以前去超市購物,閨女總是坐在購物車裡,伸手就將那些五顏六色的、需要的、不需要的商品丟進了購物車。而我很少拒絕她的這個需求,覺得反正也不是什麼很貴的東西,沒必要去阻攔孩子。

現在,我會和丫頭說:“寶貝,這個薯片是8元錢。這個Cross的沙灘鞋是400元。”並且讓孩子在我準備好的現金中,認識10元,100元的鈔票。當她列 出四張毛爺爺時,“要4張紅票子啊。”她對錢的認知還是有點觸動到我的。在這之前,她總是對我說:“我的鞋子,我的好朋友***同學也很喜歡,我要送一雙給她。”

此外,我在家裡準備了一個紙箱,紙箱裡放一些日常用品,比如飲料、糖果、書、橡皮、鉛筆、尺子等等,這些物品都不標上價格,讓哥哥和妹妹一起來猜價格,如果誰猜對了就交給他相應價格的錢,到最後看誰的錢最多誰就是勝利者,勝利者可以獲得爸爸媽媽每個月給出的好玩好吃獎勵。

雖然妹妹年紀小略顯劣勢,但是,兄妹倆平時跟父母逛超市的時候就會主動去留意商品的價格,並把價格記下來。

這樣,孩子便能理解多少錢能買到什麼東西;順帶也鍛鍊了記憶力和簡單的加減法和數數。 也就自然明白了什麼商品對應的是什麼價格,日後碰到諸如打折“買一贈二”“滿300送30”等這樣的活動就可以很容易識別了。

注重環保、廢物利用,僅買自己需要的東西。閨女喜歡收撿瓶瓶罐罐,農夫山泉的嬰兒礦泉水瓶,她會用來插花;三元的酸奶杯她會在沙池玩耍的時候用來當模具…… 而在這之前,我嫌她這樣導致家裡太亂,全都偷偷地丟進了垃圾桶。現在,我會教哥哥和妹妹,成為媽媽的小幫手,將家裡的瓶瓶罐罐集中起來,裝在一個大袋子裡,在週末的時候送到廢物回收站,換回來極少的錢。

“那麼多那麼多那麼多瓶子,才換回來不到20塊錢……”哥哥顯得有點氣餒。妹妹則想著要去美美地吃個冰激凌。這樣可以看出來,妹妹才是典型的會享受型的吧:) 不過,我告訴他們:之所以要回收這些瓶子,一方面是為了環保;另一方面,也說明環衛工人工作很辛苦,以後垃圾不能隨便亂扔。這下,他倆都聽懂了,對我說:以後,我們不會隨便扔東西的。我不想讓那些環衛工人那麼辛苦。”

在這個基礎上,我和他們聊:以後買東西,一定要買自己特別喜歡的,品質好的東西,要不買回來都扔了也是浪費,家裡也沒地方放,還顯得亂糟糟的。

五金所舉辦的“小小財富達人——親子理財沙龍”我也參加了,不僅有家庭親子關係的話題交流,還帶著小朋友們認識了七八個國家的錢幣,很是有意義。現在,哥哥對收藏錢幣就很感興趣,上週還帶著去北京古代錢幣博物館大飽眼福了呢。

理財不僅僅是大人的課題,也是父母和孩子需要共同面對的話題,我希望可以陪伴孩子們一起成長,成為最佳財富達人媽咪。

銀行理財沙龍經驗總結二

作為理財經理,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好理財工作,或許並不會像高考一樣有著一個非常標準的答案,但如果能夠找到一個更好的系統性的方法,那麼無疑對於做好這項工作會有非常大的幫助,甚至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最近,筆者看了一本名為《給予的力量》的暢銷書,感受頗多,其中貫穿主線的“終極成功五大法則”,也許正是為我們理財經理提供的一個做好理財工作的系統性方法。

《給予的力量》是紐約時報和亞馬遜網店最佳商業暢銷書,被譽為“自《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和《一分鐘經理人》以來最好的商業寓言故事”。本書透過講述一個雄心勃勃、渴望成功的年輕人喬的故事,揭示了事業成功和個人成長的精髓。故事中,作者借一個神秘莫測卻備受推崇的導師型人物品達之口,表達了他們如何成功的觀點。

主人公喬是拉森-希爾信託公司營銷人員,也許就像我們許許多多的銀行理財經理一樣,是一個真正的行動者,他工作勤懇,辦事潑辣,渴望出類拔萃,夢想成為商界明星。但是,“有時候,他似乎工作越努力,越快速,目標看起來反而越遠。對於喬這樣一個熱誠的行動者,他確實做了很多事情,但似乎沒做出多大成績。”(這不正是我們不少理財經理的寫照?)

故事開端,喬正極端煩惱,因為當時他第一個季度和第二個季度都沒有完成業績指標,而此時離三季度末還僅有一週時間,所以他一心想要拿下一個大客戶(這多麼像我們銀行理財經理在季末時的情況)——他自以為絕對有把握搞定的大客戶,但就在此時,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冒了出來,對方的報價更低,且業績也更勝一籌,這個單子眼看就要泡湯,若果真如此,那麼他的三季度業績也就完成無望了!

就在絕望之際,喬透過本公司的蓋斯認識了品達,但是,品達並沒有馬上幫助喬拿下一個定單,而是費盡心思給喬介紹了一系列將“終極成功五大法則”付諸實施的“給予者”。於是,在之後的五天時間裡,喬像是經歷了一次充滿離奇跌宕的“旅行”:餐廳老闆、執行長、金融顧問、房地產經紀人和一位神秘的“牽線人”,分別向喬傳授了價值法則、收入法則、影響力法則、真實法則以及接受法則,對每個法則,喬都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並在工作和生活中進行實踐,最終喬不但掌握了這五大法則並走向成功,其中的很多事情,看似偶然,但卻必然。

這個故事,我已經看了兩遍,每看一次都有新感受,作為已經在理財經理崗位上工作了多年的財富顧問,因為職業習慣的原因,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始終都在往銀行理財經理的工作上延伸,在更多的時候,我彷彿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喬,所以在閱讀中,我似乎已經將那終極成功五大法則運用在了自己的理財工作中,我覺得,如果我們理財經理能夠將這五大法則很好地運用在自己的日常工作甚至是生活中,那麼我們也必然會像故事中的喬一樣不斷地從平凡走向極致。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個以給予為核心的終極成功五大法則分別有著怎樣的魅力,能夠讓千千萬萬個像喬一樣渴望成功的銀行理財經理們實現自己的成功夢想。

價值法則

你的真正價值取決於你給予別人的價值在多大程度上超出你獲得的回報

看到這個法則時,也許你會非常疑惑:“這算什麼成功法則?!”這並不奇怪,因為我們理財經理們平時在面對客戶時,更多的都是考慮我們自己的利益,沒有站在客戶的角度和利益上去考慮問題。其實,在我們的主人公喬聽到這個秘訣時,他的反應和我們中的許多人幾乎一樣:“給予別人的價值,要超出你獲得的回報?這就是他們的超級秘訣?”於是他向提出這個法則的餐廳老闆歐內斯特質疑說:“毫無疑問,你的故事太精彩了。但是,說實話,你剛才說的那番話,就像是為破產開的藥方!聽上去好像你就是不想賺錢!”大家看看,喬的反應或許比我們還極端!

但是,價值法則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成功法則,這位成功的餐廳老闆歐內斯特說:“你要給予、給予、給予。為什麼呢?因為你喜歡給予、熱衷付出。它不是策略,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你這麼做的時候,就會發生非常非常有利有益的事情了。”對此,喬仍然很疑惑:“你剛才說,‘就會發生非常非常有利有益的事情’,我剛才還以為你說你不考慮結果呢。”歐內斯特聽後,並不否認,說:“你說的沒錯。但不考慮結果並不意味著好結果不會發生!”

這時,在一邊的導師品達補充說:“毫無疑問,好結果肯定會發生的,世界上所有偉大財富,都是對自己能給予別人的東西很有激情的人創造出來的——他們的產品、服務或者想法,而不是總想要得到什麼的那些人。那些更熱衷於得到什麼,而不是給予什麼的人,恰恰浪費了很多鉅額財富。”針對喬的仍然不理解,品達進一步引導說:“不是要理解,而是要踐行。關鍵不是學到什麼,而是做到了什麼。”意思很明顯,這個法則需要去實踐,需要完成“作業”。

但是,接下來,喬的實踐“作業”也許會讓我們每一個理財經理都會“大跌眼鏡”:回去後,喬接到了經紀人的電話,被告知,前面說的那個重要客戶終於失去了。對此,喬自然無比失望,但是聽到對方對這個專案的需求和條件後,喬想起了剛剛學到的價值法則,於是他將一個符合條件的競爭對手介紹給了對方,但當他放下電話時,不知道此時的他是想笑還是想哭——自己竟然將一個大單拱手送給了競爭對手!

不用問我們大家也都清楚,可以說,在面對這件事情上我們所有的理財經理可能都不會做出像喬這樣的決定!客戶的資金一旦到我們銀行網點,在心理上,我們都不會讓其流失到其他銀行,即使某一段時間,我們行的理財產品收益比較低,而其他行的理財產品可能收益更高、對客戶更有益,如果客戶想轉走到他行,我們都會以犧牲客戶的利益為代價,想盡各種辦法和藉口予以挽留,甚至極力貶低同行,最終的結果,我們必將失去這個客戶!而喬學到價值法則後,在這件事情上所做的這個在我們看來是非常錯誤的決定,卻在五天後的週五給他帶來了莫大的幸運,並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事實上他由此擴大了自己的人脈!

我認為,這個價值法則給我們理財經理的.啟示是,在日常工作中,要真正把客戶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不僅僅是當作一句口頭語,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充分做好換位思考,即多站在客戶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不僅僅是每時每刻都在考慮自己能從客戶身上得到什麼好處,也說就是說,要做生意,首要先做人,正如提出價值法則的餐廳老闆歐內斯特所說的:“在相同的前提下,人們願意並傾向於和他們瞭解、喜歡並且信任的人做生意,以及介紹生意。”

但是,我們在運用這個法則時,一定不要過於“做作”,因為“它不是策略,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也就是說,我們要身心一致地踐行價值法則,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

收入法則

你的收入取決於你服務多少人,以及你服務得有多好

提出收入法則的是兒童學習系統有限公司的CEO妮可,她說:“第一法則(即價值法則)決定了你有多大價值,換句話說,這是你潛在的成功,你有可能賺到多少錢。但是第二法則,則決定了你真正能賺到多少錢。”妮可所說的第二法則即是收入法則:“你的收入取決於你服務多少人,以及你服務得有多好。”也就是說:“你的收入和你能給多少人的生活帶來積極影響成正比。”

妮可經營著這個國家最成功的教育軟體公司之一,向十幾個國家的學校銷售一系列學習程式。而最早妮可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小學教育,由於不滿足於自己被一個只要求教會孩子如何死記硬背的體制所束縛,她開發了一系列增強孩子創造性以及激發孩子智力提升的遊戲,這些創新能夠幫孩子們學習和成長,但她發現自己一次只能教不超過二十五個孩子。有一天,她與一個孩子家長座談時,發現這個家長是一名軟體工程師後,便試著詢問能否請他看看自己發明的遊戲,並設計成可用電腦操作的程式。他二話沒說就答應了。第二週,她又與他見面,這一次妮可還帶來了另外一個學生的母親,這位母親獨自創辦一個小型市場營銷廣告公司。幾天後,這三人就合夥開了一家公司,並透過一個朋友的朋友找到創業資本。之後短短几年,這個初出茅廬的教育軟體公司就創造了年營業額達兩億美元的業績。

這個案例的啟示是顯而易見的,正如妮可所說的,如果你想獲得更多成功,賺取更多的錢,就應該尋找一種服務更多人的方式。那麼,對於我們理財經理來說,應該從中學到什麼呢?就是要增加更多的客戶,努力擴大自己的客戶群。

其實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現實工作中我們發現,很多理財經理的客戶群通常非常固定而有限,比如幾乎每次組織活動,都是那些客戶參加,每次來了新產品,理財經理能想到的也是這些客戶,有一位領導曾經把這些客戶稱為“最倒黴的十五個客戶”。正是因為忠誠的客戶群極其有限,所以很多理財經理的業績難以有效提升,更難以實現大的爆發。

那我們應該怎樣增加忠誠的客戶群體呢?其實方法很多,如內部挖掘、外部拓展等,但應該像上文中的教育軟體公司一樣,找到和形成一種有效的方式或者系統,對此,定期舉辦小型理財沙龍,或者有意識地實施轉介紹都是不錯的方法,其中,轉介紹的“威力”是非常大的。比如,如果我們以上面所說的“最倒黴的十五個客戶”為基礎,請他們每人為我們介紹一個客戶,如果他們對我們的服務足夠滿意的話,這個請求他們肯定能夠答應,那我們的客戶量就可以增加到了30人,以此類推,如果我們對這些客戶都能遵守價值法則,那我們的客戶量在一段時間後將會呈現幾何式增長。

影響力法則

你的影響力是由你多麼充分地以他人利益為優先而決定的

這個法則,乍一看上去和價值法則好像很相似,但細細一想,有著很大的不同。它由原來是一位苦苦掙扎的保險代理員提出來的,經過多年的辛勤工作,他贏得了公正誠信的美譽,成為公司公認的頂尖銷售員——三十年前其年銷售額就高達4億美元——比他公司所在行業任何人都更多,但他自嘲地說自己曾經像個肚皮朝天的烏龜那樣苦苦掙扎。那麼他是怎麼取得如此驕人的成就的呢?

他說:“當我開始專注於我能給予客戶什麼,而不是我能得到什麼,我的事業開始騰飛。一開始在像我這樣的生意裡,實際上,任何生意都是如此,你還需要知道如何發展人脈。”什麼是人脈呢?他解釋說:“我說的人脈,不一定就是你的顧客或者客戶,我指的是瞭解你、喜歡你和信任你的那些人組成的網路。他們可能從來沒有向你買過東西,但是他們總是想著你。他們是親自投身於幫助你成功的人。當然,那是因為你對他們也是如此。他們是你的流動特使大軍。一旦你有了自己的流動特使大軍,就會有讓你應接不暇的轉介紹。”但如何建造人脈呢?“停止計較得失。”這是這位老人的經驗總結。

通常,我們總是強調說,要實現雙贏,即客戶和銀行都要贏,但這位保險營銷專家卻說,“雙贏”實際上只是“扯平”的變相做法。當你把工作或生活中的各種人脈建立在誰欠你什麼的基礎上,那根本不是朋友,而是借貸。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確保他人能贏,追求他人想要的。忘記雙贏,專注於他贏。”

對此,或許我們理財經理們又會不理解了:“光讓客戶贏,那我們能得到什麼?”其實,單從我們理財經理有這種想法來說就是錯誤的:“如果你把別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你自己的利益通常會被照顧好。”“為別人爭取他們所需要的,相信你這麼做,你就能得到你需要的。”因為,以他人的利益為優先,將造就很強的影響力,從而使自己充滿磁性——他們愛給予,這就是他們吸引人的原因,給予者吸引他人,這也是影響力法則發揮作用的原因,它讓你充滿磁性。

親愛的理財經理們,想吸引客戶,想要完成任務指標,那就想辦法增強你的影響力吧,但要增強影響力,首先要學會給予——以客戶利益為優先,忘記雙贏,先做到讓客戶贏,真正把“客戶第一”落實到對客戶服務的每一個環節。

真實法則

你能提供的最有價值的禮物就是你自己

第四天,喬在品達的安排下,參加了一次年度銷售大會,由一位來自本地區的房地產經紀人做演講,她叫黛博拉·達文波特,她的演講非常有感染力,介紹了從自己一開始一年連一處房產也賣不出去,但在參加了一次年度銷售大會後就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的故事。當時,那位演講嘉賓講的是“給你所銷售的東西增加價值”的話題,他的意思非常鮮明,即無論你在賣什麼,即使是所有其他人都在賣的普通商品,無論是房產、保險還是熱狗,你都能透過增加他的價值來讓自己脫穎而出,如果你想賺錢,就去增加價值,如果你想賺很多錢,就去增加很多價值。

聽到這些話,下面的很多觀眾都笑了,無疑大家都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黛博拉·達文波特也不例外,她甚至決定退出自己現在從事的工作。但第二天,就在她準備去清理辦公室時,她想起自己當天還約了一個客戶,由於自己已經決定退出,所以她感覺無所謂,純粹是出於義務,於是就和這個客戶見了面,帶著客戶去看房子。因為自己沒有什麼業績壓力,只是想讓自己和客戶開開心心地過,所以她忘掉了所有的營銷技巧,連售樓書也沒有帶,甚至忘記給客戶報價!她覺得這是“房地產史上最不專業、最馬虎、最不負責、最令人尷尬的一次銷售!”但是她沒有想到的是,最後客戶卻買下了這座房子!

透過這次經歷,她感覺自己學到了一些東西,那就是如何友善待人,關心別人,如何讓別人感覺良好。她覺得,我們要銷售的,是我們自己,“無論你受過什麼專業訓練,無論你有著多麼純熟的技巧,無論你處於什麼行業,你自己就是最重要的產品。你能提供給人們的最有價值的禮物,就是你自己。”她將其稱之為真實法則。

看到這些,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感想,反正我是已經被深深地感動了,做好營銷的途徑和方法可能很多,但真實法則無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賣的不是產品,而是我們自己——我們的服務、理念、品德,等等各個方面。所以,如果你還在為營銷難而犯愁時,就請慢慢做回“真實的自己”吧,也許你會從中受益無窮。

接受法則

有效給予的關鍵是一直願意接受

在前面四天的時間裡,喬學到了4個法則,都是以給予為核心,無疑,多給予是對的。星期五,最後一天,在品達的大房子裡,品達又向喬重申了給予的重要,並問了喬一個問題:“當我說‘給予’,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對此,喬說:“給予比接受更好——”品達立刻說:“沒錯!給予比接受更好!好人給予而不想著接受。但是你,你卻忍不住總是想著接受。”對品達對他提出的“總想著接受”的批評,喬承認自己差不多就是這樣。

接下來,品達讓喬做了一件像是遊戲的事情,即品達從一數到三十,在數的時候,喬要慢慢呼氣,且只能呼氣,不能停。結果當品達數到九時,喬便縮起身子,臉色有些蒼白了,數到十二時,喬直起身子,猛地吸了一大口氣。

針對喬的“表現”,品達說,雖然醫學已經證明,呼氣比吸氣更健康,舒張比收縮對心臟更好,但是,給予並不比接受更好,只是給予而不接受是荒唐的,“避免接受不僅愚蠢,而且還是一種傲慢”,所以接受是給予的自然結果,“它必須要回來的,就像你的心臟在收縮後,必須舒張一樣”。“所有給予能夠存在,只是因為它也是一種接受……”

經過品達的一番解釋,喬終於明白了,並總結說:“得到成功、擁有成功的秘密,就是給予、給予、再給予。而給予的秘密就是讓自己願意接受。”並將其總結為“接受法則”。

這個法則聽起來也比較難理解,其實卻很簡單:只要你願意給予,一直給予,就一定會有好結果,且你只要願意接受,那麼,最後的結果就是美好的。前面說過,喬為了實踐所學到的價值法則,而將一個自己沒有做成的大定單給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但正是這一不同尋常的舉動,給他帶來了好運和巨大的成功。

“終極成功五大法則”的主題就是“給予和付出,以他人為先,無論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財務、生意、人際關係、健康等,都有關偉大深遠的意義”。當前的同業競爭無疑是非常激烈的,且這個同業與我們以前所說的同業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除了銀行同業外,還有保險、券商、信託以及越來越強大的網際網路金融等等,面對這些競爭對手,如果我們理財經理能夠很好地踐行“終極成功五大法則”,時時處處以給予為核心,以客戶利益為先,那麼“有付出就有收穫”也將水到渠成,理財工作必將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