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居文化哲學思考》語文閱讀和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每小題3分)
民居是極富文化內涵的載體,而文化的本質實際上是人的自我生命在其活動的展示。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有學者早就提請人們注意:“從文化角度而言,研究民居自然要追溯歷史,即所謂的傳統民居或民居傳統,只重民居硬體的實測和研製是不夠的,還要從整體文化的角度進行深層的考察。”
中國民居在物質形態的構建上往往不甚研究,而注重因陋就簡、順乎天道的人本意義,這是因為在古人看來,“夫宅者,乃是陰陽之樞紐,人倫之軌模,非夫博物明賢者未能悟斯道也。宅者,人之本”。不僅如此,古人還以為“宅以形式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髮,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得如斯,是事儼雅,乃為上吉”。人居住在“上棟下宇”般虛實相間的住宅裡,猶如置身於陰陽際匯的風水寶地,可以汲取天地之精華,感受四時的節律,“天、地、人”三才互參並融為一體而生生不息。中國古人就是在這樣的居住環境中平靜地度過了幾千年詩意文明的歷史。詩意是居住本源性的承諾,這並非意味著詩意僅僅附加於居住的裝飾物和額外品。居住的詩意特性也不是意味著詩意在全部居住中以某種方式和其它方式產生,而是透過詩意的建築使居住成為居住。
考古學家張光直先生論及中國古代社會文明時說過,中國古代文明是一個連續性的文明,這種連續性文明的產生不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而能夠在連續下來的宇宙的框架中實現,即實現“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連續,地與天之間的連續,文化與自然之間的連續”。養育中國古代文化的是一種區別於開放性海洋環境的半封閉的大陸岸型地理環境,這樣的地理環境決定中國古代特定的物質生產方式、社會組織綜合格局以及民族社會心理特徵。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們正是以此為依據,因地制宜、各抱地勢,山環水繞、迴圈往復,從而創作了富於東方色彩的中國傳統民居形態。品察中國古代多種民族並存、千姿百態的民居,不難發現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詩意境界的文化昭示。這種景況至今依然存留在中華境內的大江南北。
中國傳統民居在解決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關係問題上一貫遵循尊重自然、與自然相和諧的營造哲理,自始至終顯示了難能可貴的生態智慧。儘管這種生態智慧不是以今天所謂的技術理性的思維方式來呈現的,而是以直覺意會與“天人合一”的體道方式來感悟的。這種直覺意會的思維方式反倒比技術理性思維更容易認識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複雜性,從而更容易體驗到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客觀需要。在中國古代哲學家們看來,人來源於自然並統一於自然,並且必須在自然給予的條件下才能實現生命的深化。故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並且“天地與我齊一,萬物與我並生”,從而達到“萬物負陰抱陽,充氣以為和”的垸地。中國古代的這種生態智慧若與西方技術理性相補充,以促進其直覺思維發展為現代的系統思維,可望使這種樸素的生態智慧昇華為完美的生態智慧。
(有刪節)
1.下列對中國傳統民居營造理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因陋就簡,順乎天道 B.尊重自然,天人合一
C.以人為本,實用舒適 D.因地制宜,看重風水
2.下列對文章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民居是極富文化內涵的載體,所謂的傳統民居或民居傳統,需要從整體文化的角度進行深層的考察,而非只重民居硬體的實測和研製。
B.居住的詩意並非是指某個具體的材料或方式,而是立足於居住本源性的承諾。
C.中國的傳統民居雖然千姿百態,但都體現出“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詩意特徵,且該特徵傳承至今。
D.東方的直覺意會的思維方式遠超西方的'技術理性思維的整體性和複雜性,更容易使人體驗到中國民居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特點。
3.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雖然中國民居在物質形態的構建上往往不甚研究,而注重因陋就簡、順乎天道的人本意義,但這並不影響中國民居文化具備詩意特性。
B.中國半封閉的大陸岸型地理環境,決定中國古代特定的物質生產方式,社會組織綜合格局以及民族社會心理特徵,甚至是中國傳統民居的形態。
C.中國傳統民居顯示出的生態智慧是以直覺意會與“天人合一”的體道方式來感悟的,由此可見古人沒有理性的思維方式。
D.中國古代的生態智慧只有與西方技術理性相補充,才能使這種樸素的生態智慧昇華為完美的生態智慧。
參考答案:
1.C (無中生有。“實用舒適”無根據)
2.D (誤解文意。與原文“直覺意會的思維方式反倒比技術理性思維更容易認識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複雜性”表意有出入)
3.A (B.“決定……中國傳統民居的形態”錯誤; C.“由此可見古人沒有理性的思維方式”錯誤; D.“只有……才”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