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廣播稿

心態的優秀廣播稿

關於心態的優秀廣播稿

步入本學期的後期,部分學生感覺學習沒有效果,有時又患得患失,產生一些不必要的擔憂等等,其實,這都是一種浮躁情緒在作怪。為什麼產生?又如何解決呢?

首先,要客觀地分析產生浮躁的原因。

浮躁是一種衝動性、情緒性、盲動性相交織的病態社會心理,它與勤奮學習、腳踏實地、勵精圖治、公平競爭是相對立的。浮躁使人失去對自我的準確定位,使人隨波逐流、盲目行動,對個人對整個班集體極為有害,必須予以糾正。

我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習成績的提高程度不滿意;對自己前途的擔憂;對周圍環境的敏感;對同學之間關係的正確處理;對家長的囑咐……

如今的高中生存在著程度不同的浮躁心理。在學習中,他們輕浮急躁,行動盲目,心神不定,做事踏不下心來,沒有耐性,缺乏恆心和毅力,急於求成,見異思遷,好大喜功,充滿“天上掉餡餅”的幻想,沒有腳踏實地的艱苦奮鬥精神,卻存在著僥倖成功的奢望……這種心理情緒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浮躁”。浮躁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是當前中學生較易出現的一種心理現象,在某些學習階段,甚至成為一些中學生的通病。浮躁心理如不及時糾正,則具有較大的危害性,尤其是當許多個體的浮躁演變成集體性浮躁後,則會危及到班級的風氣。本文擬就中學生浮躁心理的表現、危害、成因及防治等作粗淺探討與分析。

其次,要清楚浮躁心理的表現與危害

“浮躁”指輕浮,做事無恆心,見異思遷,不安分守己,總想投機取巧,成天無所事事,脾氣大。浮躁心理的表現形式因人而異。經常性的表現為“想不到”“坐不住”“聽不進”“管不牢”“忙不停”“寫不完”“長不了”。“想不到”:在自己支配的時間內,不知道該做什麼,什麼先做、什麼後做,甚至手足無措,一會兒看看這本書,一會兒看看另一本;“坐不住”:在課上找各種藉口下位子,或是東張西望,交頭接耳(案例一);“聽不進”:對課上老師講的知識無興趣,或自搞一套,或哈欠連天,根本不管老師講什麼;“管不牢”,廢話連篇,沉迷於侃大山;“忙不停”:興頭上來時,馬上動手去做,亂忙一氣,希望“快刀斬亂麻”,一下子把事做完,卻常常忙中出亂,甚至殃及他人;“寫不完”:跟老同學或筆友交往過密,整天沉迷在信件往來中,樂此不疲;“長不了”:在老師批評和考試後,短時間內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幾天之後,依然故我,虎頭蛇 尾,不了了之。

浮躁是一種病態心理表現,其特點有:

1. 心神不寧。面對急劇變化的社會,不知所為,心中無底,恐慌得很,對前途毫無信心。

2. 焦躁不安。在情緒上表現出一種急躁心態,急功近利。在與他人的攀比之中,更顯出一種焦慮不安的心情。

3. 盲動冒險。由於集中不安,情緒取代理智,使得行動具有盲目性。行動之前缺乏思考,為圖一時之快,將可能有的惡果置於腦後。

“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浮躁心理的存在必然對同學的生活和學習產生一系列不良影響。心氣浮躁會影響人的生理健康,使人生理功能紊亂,

2

出現睡眠障礙、神經紊亂;急功近利會導致心理緊張、煩惱、易怒,減低注意能力、思維能力;浮而不實使學習無法深入,僅侷限於表面,直接影響學習成績。

第三,浮躁心理的成因探索

1.內部原因

(1)神經型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具有強而不靈活、不平衡的神經型別的人,人體內去甲腎上腺素含量較高,容易急躁,沉不住氣,做事易衝動,注意力易分散。

(2)人格特徵。有些學生意志品質薄弱,缺乏自我剋制能力,學習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進,缺乏恆心。有的父母只知給孩子灌輸知識,卻不知培養孩子的意志品質。

(3)認知不當。部分同學把成績作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急於取得優異成績,而又不從踏實學習入手,希望透過一些“終南捷徑”,快速“成功”。

2.外部因素

(1)社會環境。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社會利益和結構正進行著大調整,社會氛圍充塞著“喧囂”“浮躁”之氣。中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員,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社會輿論、時尚、風氣、文化氛圍都會對中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抱負水平、態度發生作用,從而影響其學習心理。不少家長的急功近利,出現急躁的心態,恨不得一眨眼成為“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人”,這種心理也影響到子女。網路誘惑。

(2)家庭教育。在改革帶來的社會變化面前,不少家長的心理處於矛盾狀態,既對改革的成果表示贊成和滿意,又擔心和憂慮在新體制帶來的震動和衝擊

3

面前無法適應,因而患得患失,心神不安。也有的家長急於脫貧或改變生活的現狀,表現出急功近利、急躁的心態(如對工作挑三揀四,頻頻跳槽),恨不得一眨眼成為“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人”,這種心理也影響到子女。

(3)學校教育。學生的浮躁心理是在學校環境的直接影響下產生的。雖然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必然趨勢,但仍有許多學校把眼光一味地放在學生的考試成績上,對學生的評價也完全以成績來衡量。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學生只重視面上的高分,卻不注重踏實地學習。

第四、如何改變

1.教育學生在攀比時要知己知彼

“有比較才有鑑別”,比較是人獲得自我認識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較要得法,即“知己知彼”,知己又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例如,相比的兩人能力、知識、技能、投入是否一樣,否則就無法去比,從而得出的結論就會是虛假的。有了這一條,人的心理失衡現象就會大大減低,也就不會產生那些心神不寧、無所適從的感覺。

2. 教育學生要有務實精神

務實就是“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精神,是開拓的基礎。沒有務實精神,開拓只是花拳繡腿,這個道理是人人應弄懂的。

3. 教育學生遇事善於思考

考慮問題應從現實出發,不能跟著感覺走,看問題要站得高、看得遠,切實做一個實在的人。

4.教育學生立長志。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說過:“理想是指路的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教師應當只有幫助學

4

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才能使學生明確生活的目的和對崇高理想的追求,具有對生活和學習的高度責任感,這對防止學生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教師在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理想時,要注意兩點:一是立志要揚長避短。有的學生立志經常不考慮自身條件是否可行,而是憑心血來潮,或看到社會上什麼掙大錢,就想做什麼工作。這種立志者多數是要受挫的。教師應該告誡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來確立目標(最好和學生一起分析學生的特點),才會有成功的希望,千萬不要趕時髦。二是立志要專一。

俗話說:“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教師要告訴學生立志不在於多,而在於“恆”的道理。要防止學生“常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結果的產生。正如赫伯特所說:“人不論志氣大小,只要盡力而為,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如願以償。

5.重視學生的行為習慣。一是要求學生做事情要先思考,後行動;。二是要求學生做事情要執著堅定,有始有終。不焦躁,不虛浮,踏踏實實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點一點分開做,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累積的最後即可達到目標。

6.有針對性地“磨練”。教師可以採取一些措施,有針對性地“磨練”學生的浮躁心理,有助於培養他們的耐心和韌性。此外,還要指導學生學會調控自己的浮躁情緒。例如,做事時,學生可用語言進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會把事情辦壞”,“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這樣會一事無成”,“堅持就是勝利”。只要學生堅持不斷地進行心理上的練習,孩子浮躁的毛病就會慢慢改掉。

7.用榜樣教育學生。身教重於言教。首先教師要調適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為學生樹立勤奮努力,腳踏實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學生。其次,鼓勵學生用榜樣,如革命前輩、科學家、發明家、勞動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