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我國對外貿易品牌營銷
國際市場競爭已經跨越了產品競爭階段,進入了品牌競爭時代。一個國家是否擁有國際馳名品牌,擁有多少國際馳名品牌,已成為該國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象徵。我國企業要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適應品牌競爭時代的要求,開展品牌營銷,創出中國的世界名牌。
1、出口商品品牌化程度低。
我國每年出口1600多億美元的商品中,標有我國自己的品牌的商品僅佔1/3左右;有1/3的商品沒有品牌:有1/3的商品打的是外商的品牌。許多從國外回來的有識之土都感嘆:“國外市場上的中國貨的確不少,但用中國品牌的卻不多見,街頭巷尾都是沒有商標的中國
廉價商品,或者是為外商定牌生產的中國商品。”品牌是商品的組成部分之一,沒有自己的牌子的商品很難進入國際市場,即使進入國際市場,其競爭力也遠不如別人,很難登堂入室。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國46.5萬個企業加上服務業,到1995年底,在國內註冊的`商標僅為53.87萬個,在國外註冊商標的就更是寥寥無幾。不少企業,為了完成出口任務,不得不依附於“洋品牌”,賺下很少的原料費和加工費,為他人做嫁衣裳。
2、品牌的自我保護意識淡薄。
華”等公司合資後,中國四分之三的洗滌品市場被“飄柔”、“海飛絲”、“花王”、“潘嬸”等洋名牌壟斷。國有品牌在洋名牌的圍攻中處境艱難,更談不上搶佔國際市場。
3、品牌的附加價值低,品牌競爭力不強。
品牌的附加價值是指那些品牌中所包含的、中肯的、被消費者欣賞
的東西和產品的基本功能以外的東西,也就是透過品牌給消費者提供的信任感、滿足感和榮譽感,它能透過其商品形式維持一種溢價。國外的調查顯示,抽“萬寶路”香菸的人,平均每盒香菸要從口袋裡掏出來30次,其中有1/3是為了欣賞和向別人顯示這個品牌。可見“萬寶路”給消費者提供了較高的品牌附加價值。
在國際市場上,我國出口商品的品牌附加價值較低,直接表現為品牌競爭力不強,產品檔次低,價格低,市場佔有率和超額利潤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