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至節吃湯圓的由來
冬至又稱為冬節、亞歲,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有著北方吃餛飩和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那麼,你知道冬至為什麼吃湯圓?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閤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吃湯圓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