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中秋節

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

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精選5篇)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中秋節的主題活動教案,歡迎大家的閱讀。

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瞭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吃月餅,體會分享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月亮變化的圖片;

2、民間故事《嫦娥奔月》的影片;

3、為每一個孩子準備半塊月餅。

三、活動過程:

1、透過討論月亮的變化(透過童謠《月姐姐》),讓孩子們知道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中秋節也叫團圓節,說說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麼過中秋節的?答:如中秋節晚上一家人一邊看月亮一邊吃月餅、放煙火、玩燈,一家人團團圓圓等。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麼?

3、看民間故事《嫦娥奔月》的影片,讓小朋友瞭解這個有關中秋節的民間傳說,師生對故事進行討論。

4、觀察月餅,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分享的快樂。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透過民俗、民間傳說《嫦娥奔月》和觀察並分享月餅三個方面讓小朋友認識中秋節,下面說兩點這次活動的不足:

1、配合童謠《月姐姐》展示的月亮變化的圖片由一個個單獨的圖片改為電子版的圖片在幻燈片上進行演示,這樣更科學、更形象。

2、此次活動中秋節一家人團團圓圓這一意義體現不夠充分,在過程的第二和第三部分要注意處處滲透中秋節也叫團圓節這一認識。

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體驗分享、團結祥和的歡樂。

2、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3、運用物品特徵與諧音學說祝福語,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4、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月餅,各種水果。

活動過程

1、環境創設。和幼兒一起佈置中秋的大型壁畫,其中有月亮的變化、宮燈,月亮的傳說故事。

2、講有關中秋節的傳說。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和水果,師生一起品嚐。

4、請幼兒晚上與家人一起觀賞中秋的月亮,並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

5、談話:“我家怎樣過中秋”。把父母講的故事或詩歌告訴大家。還可開展想象性談話:“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遊戲:“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幼兒自願分組,商討怎樣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員等)。製作道具,進行表演。其餘幼兒當觀眾。互相輪換。

活動建議

1、此活動可結合自然領域的活動進行。如在節前節後安排觀察月亮、繪製“月亮變化冊”等。

2、此活動為系列活動,分多次進行。小班可只進行前幾個活動。各班也可增加部分美工和數學活動,如用泥土或橡皮泥製做月餅、水果等。

3、有條件的幼兒園,最好在月亮升起的時候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月亮或是月光下舉世聞名行“中秋月光聯歡會”,教師配樂為幼兒講月亮的傳說,講太空人登月球,大家品嚐月餅、水果,賞月,舉辦化裝舞會(小朋友扮演嫦娥、小白兔……)。

活動反思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以中秋節為主題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於幫助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感受花好月圓和合家團圓的美好氛圍。

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3、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場地佈置:製作材料的準備表演節目的準備

活動形式:全園集體活動

活動流程:介紹節日—園長致辭—欣賞故事—製作月餅—師生節目表演(分享石榴)—親子分享月餅。

活動過程:

(一)介紹節日

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曆8月15日是中秋節。

(二)園長致辭

(三)欣賞故事

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瞭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四)製作月餅

1、中秋節吃什麼?

2、老師示範做月餅。

3、幼兒動手做月餅。

師生表演

學前班—大班—中班—蒙式班

親子分享

人員安排:根據情況自行擬定

教學反思:

中秋佳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重大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嚐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

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感受與教師、家長、同伴共同慶祝佳節的快樂,萌發愛老師、父母、同伴的情感。

2、樂於交往與分享,能積極、主動、大膽地表達與表現。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請家長幫助幼兒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共同收集有關資料。開展觀察月亮變化的記錄活動。

2、物質準備:與幼兒共同制定慶祝中秋節親子活動的計劃、確定佈置後,共同準備佈置活動會場所需要的材料,月餅及分享食物等。活動前幼兒透過張貼海報、製作邀請函的形式,邀請父母來園參加慶祝活動。

活動過程:

1、慶典活動(幼兒主持活動):

(1)、幼兒交流觀察月亮邊哈的情況,進一步感知月亮變化的奧秘。

(2)、請家長介紹中秋節的來歷。

(3)、開展親子活動:師、幼、家長共同表演自己編排的節目。

2、團團圓圓過中秋,賞月、分享活動。

3、結束:舉辦化裝舞會。(扮演自己喜歡的形象並跳邀請舞)

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背景: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中秋節的習俗也很多,中華民族的節日有很多,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兒對其有深厚的興趣及探究慾望。時值中秋節的'來臨之際,為了提高孩子們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瞭解與興趣,加深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和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熱愛之情。由此,我開展了此主題。

二、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瞭解中秋節的來歷,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2、透過討論和講述,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3、讓幼兒體驗和夥伴老師一起過節日的快樂並學會分享;

4、透過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

三、活動準備:

1、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反映中秋節的環境,如張貼有關中秋節的掛圖;

2、家長幫助孩子蒐集關於中秋節的資料,併為孩子準備一塊月餅;

3、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及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四、活動過程:

(1)、匯入給小朋友展示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激發幼兒興趣。讓小朋友透過觀察、記錄月亮變化,知道月亮時缺時圓,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

(2)、引出課題透過觀察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探尋中秋節的來歷,鼓勵小朋友自己介紹,分享自己蒐集的資料。

(4)、議一議:"我家怎樣過中秋"。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討論結束,請小組派代表講述。

(5)、"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讓小朋友分享、品嚐月餅,透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6)、最後環節:聽故事《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有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九個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娶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后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但是后羿不忍離開自己的妻子,就把藥交給嫦娥保管。有一個心術不正,名叫逄蒙的人聽說後,就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后羿,嫦娥便飛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一直住在月亮廣寒宮。

羿聽說嫦娥奔月之後,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就在後花園中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紛紛在月下襬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

教學反思:

中秋佳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重大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嚐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為了使孩子們感受民族傳統文化之美,活動前讓孩子們自己和家長一起買月餅,帶月餅到幼兒園,並請家長們配合晚上和幼兒在家一起觀賞美麗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