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師該擁有哪些正確教育觀念
教師要有正確的教學觀念才能夠正確教育學生!那麼新教師該擁有哪些正確教育觀念呢,一起去看看吧!
一、學生觀:包括情感觀、主體觀、差異觀。
1、情感觀:
學生是人不是物,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思想、需要理解、需要尊重、渴望被人關注、被人重視的獨立認識體和完整的生命體,不是容器、不是接收器,更不是錄音機。
教育是透過完整的人(教師)與人(學生)之間的交流來實現的。
師生關係不是人與物的關係,不是施者、受者的關係,沒有尊卑之分,而是平等的互動的交流的感情體。
2、主體觀:
學生是教師教育的物件,也是服務的物件,是教育主體。
教學過程中,學生更是主體,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學”是“教”的目的,也是“教”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教”是手段,“學”是目的,“教”是“末”,“學”是“本”。
從辯證法的角度看“教”是外因,“學”是內因,所以學生學習能動性的發揮最重要是體現主體作用的第一要義。
3、潛能觀:
教師的天職就是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力,所以要充分相信學生具有很大的潛能,科學證明:人腦有140億個腦細胞,一般人只開發了9℅以下,90℅的潛能沉睡著有待開發。
因此在教師心目中不應有“差生”、“優生”的區別,只有開發遲早、多少的差異,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學生人人可成才,關鍵在於開發。
4、差異觀:
人是有差異的,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有人長於邏輯思維,有人長於空間想象……
教育就是要發現其長,揚其所長,發現其短,避其所短——揚長避短,就是人才。
使人成才的真諦就是——揚長教育。
因此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是教育成功的根本出路。個性化教育是教育的內在特徵,要做到因材施教,首要任務就是要了解學生、關心學生,想信人人都能成功、成才。
二、教育活動觀
1、教學觀:
課堂教學要變“重教”為“重學”,變“以教為主”為“以學為主”,教師要變“演員”為“導演”,學生要變“觀眾”為“演員”,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教學還給學生。
教師的“教”就是在“已知”和“未知”之間架設橋樑,調動指導學生自己找食吃,不是教師拿勺喂學生吃,相機進行點拔、誘導、啟發。
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興奮點,使學生處於啟用狀態,引導學生主動的投入、參與活動,逐步把教師的作用由“揹著走,扶著走”過渡到“引著走、指著走”,最終讓學生“自動走,自主走”。
2、教育觀:
變封閉式的育人方式為開放式的育人方式。
以“書本、課堂、教師”三中心為主的傳統育人方式,封閉、間接、單一、陳舊,有諸多的不足,開展課內外、校內外相結合的育人方式,理論、實踐相結合,家庭、社會、學校相結合。
開放、多元、民主、科學,既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更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三、教育歷程觀
1、終身教育觀:
資訊社會的到來,知識爆炸,資訊驟增,知識老化速度增快,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週期縮短,使學習成為人一生的不懈努力,使教育滲透在生命的全過程(胎兒、幼兒、少年、青年、老年)。
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緊跟時代步伐,不被淘汰。
2、自我教育觀:
基礎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教育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學習,學會繼續學習,學會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實現自我教育。教師的作用不是給學生找金庫,而是讓學生找到開啟金庫的鑰匙。
以上從教育的空間、時間物件三方面談了教師應有的觀念,教師是人類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未來人才培養者和塑造者,所以教師必須要有合乎時代潮流的超前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