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物流管理

公司物流管理流程

公司物流管理流程

物流管理流程是指對物流運作過程實施計劃、組織、控制、協調以最佳化資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的活動組成的基本流程。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流程!

物流管理一般包括把握物流需求、確定管理目標、確定服務水平、最佳化物流系統等程式,具體見圖1。

1.把握物流需求

物流管理的本質在於提高客戶滿意度,而客戶滿意度的提高又依賴於企業能準確地把握客戶的需求。物流需求的特徵主要有:

(1)內在性。由於物流活動日益滲透到生產、流通、消費整個社會經濟活動過程之中,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存在著密切的聯絡,是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物流需求與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相關性,社會經濟發展是影響物流需求的主要因素。

(2)階段性。物流需求會因時間、空間的變化而異,如銷售的增長或下降,季節性變化的波動等。物流需求的這種階段性,要求企業認真把握物流需求的規律。

(3)多樣化。物流需求的多樣化特徵是物流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即從對基本常規專案的需求向增值性延伸服務發展。有關方面曾對我國物流費用進行過調查,我國物流費用主要由運輸、倉儲、包裝三個環節產生,約70%的企業幹線運輸佔物流費用的40%以上,48.1%的企業採取鐵路運輸方式。

西方發達國家企業對物流需求已不僅僅停留在基本物流功能上,已發展到增值性延伸服務,如物流系統設計、物流代理、物流諮詢等。

(4)擴充套件性。對於物流客戶,只要雙方合作愉快,隨著物流需求者的業務擴充套件,物流企業比較容易得到擴充套件後的物流業務和派生需求。所以,客戶關係管理在物流系統特別重要。

2.確定物流管理目標

目標的確定,關係到物流管理的全域性,決定著管理流程具體內容的確定和實施。因此,管理目標的確定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慎重對待。

一般來說,企業物流管理的目標有以下幾種:

(1)距離短。物流是物資資料的物理性移動,這種移動即運輸、保管、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等活動。凡是“移動”都要產生距離,移動的距離越長,費用越大。所以物流策劃的首要目標就是縮短距離。

以運輸為例,如果產品在產地消費,能大大節省成本,減少能源消耗;採用直達運輸,儘量不中轉,避免或減少交叉運輸、空車返回,也能做到運距短;大中城市常採取大批次運輸方式,在城市外圍建立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向各類使用者進行配送,就能杜絕重複運輸,縮短運距。現在一些發達國家實行“門到門”、“線到線”、“點到點”的送貨,進一步縮小了運輸距離,大大減少了運輸上的浪費。

(2)時間少。物流時間主要指產品從供應地到達接收地的時間。產品在途時間越少,費用越省,效益則越好。物流時間少包括運輸時間少、保管時間少、裝卸搬運時間少和包裝時間少等。在保管方面,如能儘量壓縮保管時間,就能減少庫存費用和佔壓資金,節約生產總成本;在裝卸、搬運方面,實現機械化、自動化作業後,不僅大大縮短了時間、節約了費用、提高了效率,而且透過裝卸、搬運環節的有效連線,還可以啟用整體物流過程;在包裝環節,使用打包機作業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整合好。物流是一個整體性概念,是運輸、保管、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以及資訊的統一體,是這幾個功能的有機組合。物流是一個系統,強調的是綜合性、整合性,只有這樣,才能發揮物流的作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否則,單一發展、一枝獨秀並不可取。有一個企業投巨資建了一個全自動化立體倉庫,實現了保管作業的高效率。可是,商品包裝差,經常散包、破損,托盤尺寸和包裝尺寸不統一,造成物流過程混亂,窩工現象不斷,物流整體效率還是沒有太大的提高。

(4)質量高。所謂質量高既包括物流各環節質量高,也包括為客戶服務質量和企業內部物流管理的質量都要高。

在運輸環節,送貨數量不能有差錯,中途不能出交通事故,保證按時到達;在庫存保管方面,要及時入庫、上架、登記,做到庫存物品數量準確,貨位確切,還應將庫存各種資料及時傳遞給有關部門。

同時,由於客戶是物流的服務物件,物流企業要按照客戶要求的數量、時間、品種,安全、準確地將貨物送到指定的地點。所有這一切必須依賴物流管理質量,沒有高水平的物流管理質量,質量高的物流目標就成了一句空話。

(5)費用省。物流費用省和質量高,雖然是一對矛盾,但是企業可以透過改善管理來解決這一矛盾。比如,減少交叉運輸和空車行駛會節約運輸費用;利用計算機進行庫存管理,可以大幅度降低庫存,加快倉庫週轉,也會大大節省費用;採取機械化、自動化裝卸搬運作業,既能大幅度削減作業人員,又能降低人工費用。

(6)安全、準確、環保。物流活動必須保證安全,貨物在物流過程中不能出現被盜、搶、犧、雨淋的現象,不能發生交通事故,確保貨物準時、準點,原封不動地送達。同時,又要實現綠色物流,即在物流各環節採用先進的物流技術,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環境的汙染,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等。

(7)增值服務。隨著人們對物流科學的認識不斷髮展,物流系統的目標也會隨著市場、環境變化而做出調整。為了能夠直觀地分析增值服務的內容,我們構造了“物流業服務水平——收費水平”矩陣圖(見圖2)。

傳統物流服務往往集中在第Ⅲ象限,其特徵可以概括為“層次低、領域窄、盈利方式單一和效益差”。傳統模式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以下問題:

低層次競爭造成物流服務供應過剩和效益不明顯。造成傳統物流服務效益不明顯的原因之一,即長期以來傳統物流僅僅定位於運輸、倉儲等領域,服務水平不高。在這些狹小領域提供層次服務,很容易導致服務的同質化。而在同質化的條件下,客戶一般更關注價格,沒有明顯選擇偏好的客戶往往會根據價格頻繁更換供應商。低層次市場競爭愈加激烈,效益差也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近年來國際上一些著名物流企業看好我國物流市場,陸續進入我國,在我國許多地方建立物流網路及物流聯盟。如果國內物流業不轉換經營方式,不努力縮小與國際大型跨國公司的差距,其生存空間將受到嚴重擠壓。

近幾年物流企業逐漸對傳統模式進行了變革,增值模式是其中重要內容。增值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形式:

·個性化服務。現代物流能按客戶要求定製服務,如倉庫管理、運輸管理、訂單處理、資訊系統、產品安裝裝配、談判、報關等等,還能為客戶制定和實施物流整體方案。

·延伸服務。物流服務向上可以延伸到市場調查與預測、採購及訂單處理;向下可以延伸到配送、諮詢、物流方案的選擇與規劃、庫存控制決策建議、教育與培訓、規劃方案的製作等等。

·便利性服務。一切能夠節省手續、簡化操作的服務都是增值性服務。便利性服務包括一條龍門到門服務,提供完備的操作或作業提示、自動訂貨、業務跟蹤、代辦業務等。

·快速反應服務。快速反應已經成為物流發展的動力之一。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需求方對物流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因而,必須透過經常性的物流流程重新設計等措施來實現這一目標。

確定物流管理目標的過程,就是要確立物流變革的指導思想和靈魂。應該指出的是,物流管理的目標往往是多元的,但不同的物流系統的目標排序有較大的差別。例如,煤炭配送的目標排序是:時間、成本和環境(避免造成客戶環境遭受汙染);而蔬菜配送直銷服務是為了透過減少流通環節,降低蔬菜儲運銷售成本,穩定市場價格,因而其目標排序一般是:成本、服務、效益。

另外,物流系統的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目標會隨著人們對物流認識的深入而不斷髮展,物流企業應根據環境變化把握正確的目標。

3.確定物流服務水平

物流服務水平是物流內容的核心和前提,不同的服務水平決定了庫存、運輸、設施分佈的水平和內容(見圖3)。

(1)確定物流服務水平。確定物流服務水平是物流策劃中應重點關注的問題,因為不同的服務水平定位,決定了應採取不同的物流策略。

若將服務水平定在較低的水平,企業可以使用較便宜的運輸方式和在較少的地方設定庫存;若較高的服務水平,則要求運輸、庫存等都有足夠的保障。

在確定物流服務水平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要從實際出發。在一般情況下,較高的服務水平能贏得客戶的讚譽。但是,有的服務專案對某些企業是多餘的,反而會增加他們的費用,造成他們的不滿。所以確定服務水平應從實際出發,區分情況,分別決策,有選擇、有重點地適應不同的顧客需要。

第二,要充分溝通。確定某項物流服務的水平時,應善於透過各種手段與客戶溝通,引導他們對服務水平的期望,努力使他們的.期望值略低於企業所能提供的水平,最終使他們感受到他們得到的服務水平高於他們的期望,從而獲得更大的滿足。

為了提高客戶的滿意度,首先要嚴格履行自己的服務水平承諾,並使各種承諾儘可能明確和量化,而不僅僅做一些籠統的規定。這樣既有利於企業和客戶評價與監督物流服務水平,也有利於服務水平的穩定和連續,便於操作。其次要實事求是地制定和公佈服務水平,使客戶期望值處在一個合理的位置上。最後要和客戶充分溝通,不要隱匿有關資訊,也防止有意或無意地誤導客戶,造成各種不必要的誤解。

第三,要統一認識。企業對所規定的服務水平,要在企業內統一認識,要得到各部門的理解和支援,使物流服務水平能始終如一地保持確定的水平。

(2)物流設施分佈。物流設施分佈指產品從工廠、中間商到客戶的整個商品運動過程中,存貨和分銷地點的地理分佈。由於選擇何種分銷方式直接影響到物流的費用,於是物流設施分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找到費用最小或獲利最大的商品分銷方式。

(3)庫存管理。庫存管理指的是貨物採取何種管理方式。其中,將總的存貨分配到不同的分銷地點還是透過持續供貨的方法是兩種不同的存貨方式,採取不同的庫存管理方法決定了物流設施的分佈決策。

(4)運輸管理。運輸管理包括運輸方式的選擇、運輸批次、運輸路線和運程安排。這些決策受物流設施分佈的影響,同時在進行物流設施分佈決策時也應該考慮到運輸的問題。

4.最佳化物流系統

最佳化物流系統的步驟主要有:

(1)明確企業在分銷渠道中的最佳位置。由生產商、中間商、輔助商及消費者組成的分銷渠道,其競爭力不僅取決於每一個成員的實力,還取決於每一個成員能否在分工協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因此,企業在進行市場物流管理的過程中,必須根據自己的相對優勢來確定其在分銷渠道中的位置,並依據自身在渠道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相關的發展戰略。如對自己的業務進行調整和取捨,對某些業務實行外包,集中力量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2)建立物流配送網路。分銷渠道中的物流配送網路的構建,是實現倉儲、運輸、配送等物流活動在渠道中高效運作,從而有效地滿足目標市場顧客需求的物質基礎。在組建物流配送網路時,企業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社會上閒置的物流資源,另一方面還要同時考慮與專業物流公司合作,實現物流基礎的低成本快速擴充套件。

(3)廣泛採用資訊科技,實現物流自動化。物流自動化涵蓋物流管理的多個環節,需要多種技術支撐,這些技術包括:條碼技術、銷售點管理系統、管理資訊系統、戰略資訊系統、地理資訊系統、電子資料交換和電子訂貨系統、分銷需求計劃系統等。

(4)最佳化物流系統。一般來說,每一個特定的物流系統都是由倉庫數目、區位、規模、運輸政策、存貨政策及顧客服務水平等構成的一組決策。因此每一個可能的物流方案都隱含著一套總成本,這樣,衡量企業物流系統總成本就可用如下的數學公式:D = T + S + L + FW + VW + P + C

式中:D為物流系統總成本;T為運輸成本;S為存貨維持費用,包括存貨管理費用、包裝費用以及返工費用;L為批次成本;FW為固定倉儲費用;VW為變動倉儲費用;P為訂單處理和資訊費用;C為顧客服務費用,包括缺貨損失費用、降低損失費用和喪失潛在顧客的機會成本。

這些成本之間往往存在著二律背反的關係。例如,在考慮減少倉庫數量時,雖然可降低保管費用,但會造成運輸距離變長,運輸次數增加,從而導致運輸費用增大。如果運輸費用增加超過了保管費用的減少,總的物流成本反而增加,這樣,減少倉庫數量的措施就沒有意義了。因此,在選擇和設計物流系統時,必須對系統的總成本加以檢驗,從物流在企業的戰略地位出發,在考慮企業物流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成本評價,選擇成本最小的物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