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專業”,不是你捆綁未來的理由
你大學裡所學的專業是你喜歡的嗎?有些人說“是”,有些人說“不是”。但我想說的是,不管你大學裡所學的專業你喜不喜歡,它都不會是捆綁你未來。
提到“專業”這個詞,很多人心有慼慼。
在我接觸過的人中,鮮有人既讀了自己當年選擇的第一志願專業,並且經過四年毫無怨言。其餘的大多數與自己大學裡所學的專業既說不上“一見鍾情”,又難以“日久生情”,卻也或將就或拼命著過完了四年。
很多同齡人向我抱怨自己所學的專業不是自己心頭所愛,或者說不知道學這些的意義在哪。也有一些人說自己很喜歡所學的專業,越學越快樂,打算繼續研究下去。更多的人還在迷茫中:我是應該繼續和永遠都搞不懂的高數廝殺,或者繼續面對著電路板做著遙不可及的文學夢?難道我該無奈地捱過四年,作為自己高考差那麼幾分的代價?難道真的沒有其他的選擇,只能安慰自己“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專業”從來就不應該成為捆綁你未來的理由。
大一時候的我一直覺得漢語言文學(中文)這個專業很尷尬,因為它還有一個別稱叫做“萬金油”。我們同學之間相互調侃這是最有情懷又最無用的文藝青年聚集地。
學中文以後可以做什麼呢?做編輯吧,有編輯出版專業,做老師?還是師範方向比較吃香。要不做個專門的漢語學者…天哪資歷不夠定力也不夠。
那時有些同學(大多是被調劑或滑檔的)打算轉專業或者考研。而我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廣告專業,覺得很有意思,顯然比我讀的專業有意思多了嘛。
時值畢業季,學校裡的通訊社忙著做人物採訪,我託人聯絡上了一個廣告專業的學長,聽說他是他們院的風雲人物,被譽為“參賽達人”,拿了很多令他們專業同學豔羨的獎項。
我超級激動,想和他說說我的轉專業想法,希望從他那裡取點經。
我說我覺得學中文感覺沒什麼競爭力啊,什麼都不專,不實用。我挺想學廣告的,廣告出來應該能做很多有趣的工作吧。
他一聽就笑了:“好像大一孩子都很貪心啊,其實並不是你讀什麼專業就一定要做什麼工作,未來哪有那麼簡單?重要的是你可以擁有一種相對專業的思維,用另外一種角度看待問題。”
比如同樣是一段文字,可能我們更傾向於斟酌文字之中的用詞和情感。他會偏向於尋找一個訴求點。各種角度都是平等的,沒有優劣之分。
那次採訪快結束的時候我問他,大學四年有什麼遺憾嗎?他說:”如果再多看點書就好了啊,無論做什麼,都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後勁不足,容易失敗。說實話,我還蠻羨慕你們學中文的`。“
一腔熱情反而臨陣倒戈。那次採訪給了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漸漸在專業問題上沒那麼盲目。不要簡單的將專業和未來畫上等號,這樣反而在最開始的時候僵化了自己的視野。可以多與其他專業的同學交流交流,思維與觀點的碰撞,閃現另外一種可能。
前幾天十點讀書的主播BOBO發了一篇微博,其中有這樣一段話:“不抱有功利心,從零開始,做自己覺得最好的節目,無論你在十點讀書還是十一點讀書,無論你在什麼平臺都會發光發亮。我堅持選好文讀好作品用心與聽眾交流做了兩年多,從零開始,你準備好了嗎?”
我印象中BOBO不是播音系出身,但她的聲音很撫慰人心,親切,充滿感染力,讓人很想繼續聽下去。我聽過幾期她早期的節目,有些青澀,後期剪輯也不是特別完美,但是兩年過去了,她目前的播音水平完全不輸給專業播音員。,
她說的這段話可能對於很多有電臺經歷的人來說,看了會為之動容,因為我們也大都不是播音專業出身,很多東西都是從零開始,自己學錄製,學剪輯,學後期,一點一點的積累,一點一點的說服自己再堅持一下吧,一點一點看著聽眾數漲起來,看到自己的節目能夠給他們帶去或多或少的力量。
這個世界的節奏太快了,以至於大部分人都想著一蹴而就,很多人以為大學畢業就是所謂人生終點,直接一脫學士服就走上人生巔峰。所以格外在意速度,在意效率,在意成敗。
可是很多人在易於求成的同時恰好忘掉了成功是急不來的,慢慢來,會比較快。
或許大家術業有專攻,可是在做事過程中需要的精神品質——比如真誠,堅持,認真,從來都不分先後。
扶搖直上的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人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慢慢走,無論做學什麼專業,哪怕什麼專業都不學,有些東西是必需的,丟不得。
大學裡的學習不再是狹義上學習課本知識,有更多方面和型別,與人交往是學習,比賽活動是學習,合群是學習,獨處是學習,挑戰自己是學習,戀愛是學習,哪怕丟臉,也可以算得上一種學習。
所有的嘗試都是學習,讓我們瞭解到生活中的種種可能,給予自己遇事從容和波瀾不驚的能力。
不要覺得自己以後可能用不到,就放棄與其接觸的機會。因為你學的任何知識其實都不妨礙你做其他的工作。
我身邊有很多很努力的朋友,日後理想的就業方向和目前所處的專業並不完全相符,有學化學的朋友想做程式設計師,學社會學的朋友想做英語講師,學攝影的朋友想去拍電影,學地理的朋友想研究機器學習….
他們有一個共通點,沒有因為自己的專業就對理想的職業望而卻步,也沒有因為志不在此就放棄了當下專業的學習。
要知道任何學習都不是浪費,因為你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你需要用到什麼樣的知識。
我作為一箇中文專業的學生,每天接觸到的都是各種詩詞歌賦文學理論作品研究。為了擴寬自己的視野,也為了學習新的東西,我的選修課選擇的都是外院的課程:心理學的,廣告的,網際網路營銷的,影視專案的,服裝設計的,我不覺得這是不務正業,這些新東西給了我很多啟發,也為我正在做的事情提供了很多幫助。
但我依然對於我的專業保有熱情,因為作為一箇中文系的學生而感到深深的自豪,感謝我的專業讓我能夠對於大千世界的聲色犬馬有著敏銳的感知能力,極力追求妥帖的詞句和溫柔的筆觸。
我寫文章,做電臺,做公眾號,打造個人IP,這些事大多和我的專業關係不大,需要ps設計,au音訊剪輯,需要熟悉各種編輯器和軟體,好在之前都有所接觸,得以不那麼慌張。
我個人認為在大學裡,很多人不喜歡一個專業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聽不懂“或者“學不好”,這無疑需要天賦,但同時我們需要問問自己是否真正地認真學過你所在的專業。
對於這份屬於我們共同的迷茫,維安想說的就是:你所在的專業經歷學習(如果有機會轉專業可以試試),同時不放過擴充自己知識提高自己能力的機會。
不要將對未來的無解過多怪罪於教育,必要的時候可以試著逼一下自己。
不要再用“專業不符”作為你拒絕嘗試新事物的理由,把自己丟擲去,前路總是越走越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