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哲學

高考作文技巧:用好哲學思辨的利器

高考作文技巧:用好哲學思辨的利器

哲學思辨有“章”可循

作文中哲學思辨的訓練有沒有具體的抓手呢?或許可以從總結歷年高考試題所包含的哲學思想開始,並整合高中政治教材中“唯物辯證法”的相關內容,進行有系統、循序漸進的訓練與提升。以筆者所在上海地區的高考作文為例,我們從近三十年的高考作文題目中研究、梳理、歸納出了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即幾乎所有的作文題都或明或暗地包含著事物的某種關係,隱藏著某種事理或哲理。特別是近幾年的高考作文,更是從隱性的思辨要求走向顯性:2017年的“他們”暗含了“我們”與“他們”的辯證思考;2017年的“板橋體”作文,是傳承與創新,整體與區域性,“不可無一”與“不可有二”的綜合思辨;2017年是對舍與得、當下與長遠、發展與可持續的哲學思考;2017年的兩句“銘文”,則要求從現象與本質、矛盾的.對立與統一的角度揭示生命、歷史、文化等過程性事物的特點;2017年“心靈的微光”是天才和普通人、“捨棄”與“認出”關係的思辨;2017年是對“重要的事”和“更重要的事”、自己與世界關係的思考;2017年則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正確認識對待必然而普遍存在的限制與自由的矛盾。於是,從寫作思維的角度出發,我們從中提煉出了若干個重要的哲學思想——聯想(現象與本質)、因果(原因和結果)、比較(求同和求異)、臨界(量變和質變)、互聯(聯絡和發展)、相機(共性與個性)、兩面(對立和統一)、質疑(肯定和否定以及多元思維)等,給學生以辯證思維寫作訓練的營養。

具體訓練有“法”可依

將以上哲學思想落實到訓練操作過程中,或許可以具體化為“讀文章——悟哲理——知要領——試牛刀”等環節,將訓練落到實處。“讀文章”“悟哲理”,可以先從具體可感的文章品悟其中蘊含的某種哲學思想,從而認識該種哲學思想的大致內容;“知要領”“試牛刀”,是先總結提煉最為核心的哲學思想於寫作中的運用要領,並運用此要領作實踐訓練與提升。下面以“因果思維”(“因果思維”又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原因和結果,一是內因和外因,這裡說的是內因和外因)為例說明寫作時的運用要領。

在審題立意、行文構思中,我們可以靈活而恰當地運用“內因和外因”的哲學觀點來幫助我們的作文提升層次,方法有三:

1、抓住內因見深度。

在材料作文的審題中,由果溯因是一種重要的方法。我們可以閱讀分析材料的因果聯絡,從原因切入立意。但是原因的分析又不是盲目而主觀臆斷的,它要客觀地把握材料的內容,全面地分析材料的意旨,而且對原因的分析也要分出主次輕重。一般來說,原因有內因和外因之分,事物的變化和發展,主要是由事物內部矛盾引起的,這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根據,是事物變化發展的第一位原因、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變化的必要條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因而由原因切入立意的時候,內因是寫作角度的首選,這樣更易寫出深度,見出思想性。如2017年上海高考作文題“人們對自己心靈中閃過的微光,往往會將它捨棄,只因為這是自己的東西。而從天才的作品中,人們卻認出了曾被自己捨棄的微光”,當年我所教的學生透過巧妙的原因(內因)分析寫出了一篇滿分作文,其中最為精彩的片段如下:

時光流變,讓昔日的微光渺然無痕;歲月的塵埃,讓思想的結晶鎖在知音寥落的舞臺。這不僅是人類的悲哀,更是思想文化的悲哀。

表面上這樣的悲哀源於外界因素的挑釁和誘惑。薩特犀利地揭示了一個人們不願承認的現實:科技對人文的漠視和侵害。現今各類萬能的搜尋工具早把人心靈中閃爍的微光掐死在了搖籃裡。然而在本質上,悲哀源於人類的“三心”:菲薄之心——認定自己的思想只是“下里巴人”而非“陽春白雪”;依賴之心——對於一個事件或一個命題,習慣性地請求網路,缺乏獨立思考;慵懶之心——即便靈感一閃而過也懶得速記下來,過腦即忘隨風而逝。

2、分析外因易新穎。

但是,在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中,全面客觀地分析事件、現象產生的外部原因有時反而可以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比如針對明星們“變壞”的問題,可能大多數人都認為是“明星們”自身素養的缺乏和社會責任感的缺失(內因)造成的,但學者單學文卻寫了篇題為“‘明星’們是怎麼‘變壞’的”(2017年9月3日《文匯報》)的文章,從粉絲、媒體和社會環境上找原因,認為“粉絲”和媒體的縱容以及“收視率是萬惡之源”是“明星變壞”的重要原因,結論發人深省,思考啟人心智。

3、內外兼顧富思辨。

當然,在分析原因時做到“內外兼顧”能使論述更富有思辨性。只是需要提醒的是,原因的分析決不是簡單地一分為二,內外兼顧,而是分析時要注意主次兼顧,以一方原因為主,另一方原因為輔,方不會造成分析時的隔靴搔癢,要知道,這種不痛不癢式的分析又重新陷入了簡單和膚淺的泥淖。

我們覺得,學生如能切實地學、練,老師如能有效地導、教,作文的思辨力便能有效提升,同時也能為以後進入大學步入社會養成相應的理性思維能力,進而為激發創造力和創新思維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