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讀書小故事
開啟一本書,就好像輕輕感受到淳淳楊柳風,撲面而來;就好像慢慢感受到濛濛杏花雨,從天而降,從古到今有很多名人讀書故事,下面為大家分享了中外名人讀書的小故事,歡迎閱讀!
懸樑刺股
漢朝的孫敬刻苦好學,每天一早就起來就讀書,直至深夜。因為疲勞瞌睡,常會不知不覺打起盹來。他就把繩子的一頭懸在屋樑上,一頭繫著頭髮。這樣,一打盹,頭皮就會被扯痛。後來,他終於成為儒學大師。
戰國時的蘇秦因為遊說秦國失敗,家裡人不理他,就發憤自學。每當瞌睡時,就拿錐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鮮血淋漓。後來他成為有名的學問家。
後人將兩人的事蹟合在一起,用"懸樑刺股"形容刻苦自學。
李白的故事
李白小時候很貪玩,經常逃學。 一次,他從學堂跑出來,到河邊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著一根鐵棒在石頭上磨來磨去,李白很驚訝,就問老婆婆磨鐵棒做什麼。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又問"這麼粗的鐵棒何時能磨成針呢?"老婆婆說:"只要有恆心,鐵棒一定能磨成針。"李白聽完很慚愧,從此刻苦學習,終於成為偉大的詩人。
映雪夜讀
孫康,晉代京兆(今河南洛陽)人,官至御史大夫。
孫康幼時酷愛學習,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他想夜以繼日攻讀,可家中貧窮,沒錢購買燈油。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特別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很久,難以入睡。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睡在床上默誦。
一天夜裡,他一覺醒來,忽然發現從窗外透進幾絲白光。開門一看,原來下了一場大雪。屋頂白了,地上白了,樹上也白了。整個大地披上一層銀裝,閃閃發光,使他眼花繚亂。他站在院子裡欣賞銀裝素裹的雪後美景,忽然心中一動:映著雪光,可否讀書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裡,拿出書來對著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跡清楚,比一盞昏黃的小油燈要亮堂得多呢!
從此孫康不再為沒有燈油而發愁。整個冬天,他夜以繼日地讀書,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讀到雞叫。即使是北風呼號,滴水成冰,他也從來沒中斷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孫康砥礪求進,學有大成,終於成為一位很有名望的學者。
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裡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覆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覆覆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覆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唸書啊,簡直是吃書。
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裡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裡,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毛姆的“樂趣”讀書法
英國作家毛姆提出“為樂趣而讀書”的主張,他說:“我也不勸你一定要讀完一本再讀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發覺同時讀五、六本書反而更合理。因為,我們無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變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內也不見得會對一本書具有同樣的熱情。”
愛因斯坦的讀書方法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總結出的“一總、二分、三合”讀書法,可資借鑑。
一總:先瀏覽書的前言、後記、序等總述性部分,然後認真地讀目錄,以便概括地瞭解全書的結構、內容、要點和體系等,這樣便可對全書有個總體印象。
二分:在讀了目錄後,先略讀正文,這不需要逐字讀,要著重對那些大小標題、畫線、加點、黑體字或有特殊標記的句段進行閱讀,這些往往是每節的關鍵所在。你可以根據這些來選擇自己所需的內容來細讀。
三合:就是在翻閱略讀全書的基礎上,對這本書已有個具體印象,這樣再回過頭來細讀一遍目錄和全書內容,並加以思考、綜合,使其條理化、系統化,以弄清其內在聯絡,達到深化、提高的目的,進一步深入領會初讀時所不能領會的許多東西。這一步很重要。人們往往在這一步不得要領時,看過書一扔,便算了事。
愛迪生讀書的妙訣
美國的愛迪生,是一個世界聞名的發明大王。終其一生,發明的東西有白熾電燈、留聲機、活動電影、自動電報機、速寫機等一千三百二十八種,平均每十一天就有一項發明〔當然,這裡也包括他的助手的功勞)。一八八二年,是他發明最盛之年,平均每三天就發明一種東西。人們不禁要問:這位發明大王,是怎樣走上成功之路的呢?
剛上小學時,他的老師很討厭他,因為愛迪生不象別的孩子那樣乖乖地聽話,而是愛提一些怪問題難老師。有一天,老師被他惹火了,找到愛迪生的媽媽說,你的小孩真怪、老問我為什麼二加二等於四。這麼一來,搞得課堂教學難以進行,如果再傳染上別的孩子,就更糟了。我教不了他,你另想辦法吧。
愛迪生的媽媽是理解孩子的。她把孩子領回家來,親自授課。就這樣,愛迪生透過刻苦自學,掌握了比在學校讀書的孩子還要多的知識。
為了謀生,也為了掙點錢做實驗,愛迪生開始賣報。早上六點出發,晚上九時半回家。稍有空暇,他就鑽圖書館,看書,想問題。這個圖書館座落在底特律,是愛迪生乘火車賣報的終點站。
一天,愛迪生在專心致志地看書,有位紳士向他走來:“我時常在這裡遇到先生,請問您讀了多少書了?”
“唔,我已經讀了十五英尺高的書了。”愛迪生看了看這位很有點古怪的紳士,認真地回答道。
“哈哈哈哈”,紳士大笑起來,有點使愛迪生感到驚異。過了一會兒,那紳士又認真起來:“噢,十五英尺,值得佩服,請問你讀書時,有個什麼確定的目的嗎?據我觀察所見,你以往讀的書與今天讀的書,性質就不一樣,你是不是隨便亂讀的呢?”
小愛迪生忽閃著明亮的眼睛。“不!我是按照次序讀的,我下了決心,要讀完這個圖書館裡的所有的藏書。”講完這番信心十足的話,愛迪生直盯著那紳士,盼望著他做出一句評判性--不,表彰性的話。不料,那紳士卻說:
“啊!你要讀完這圖書館所有的書,情神可嘉!但是,你這種讀法是會浪費精力的。經濟實效的讀書方法是,先應有一定的目的,之後再去選書讀。從今以後,你要定一個方針、計劃呀,有了方針、計劃,就可以循序漸進了!”
一番話,猶如一道陽光透過心扉,射入了愛迪生求知慾強盛的心田。他牢牢地記住了那位紳士的指點,開始更加自覺、更加有計劃地讀書學習了。
在研製改進打字機的一個部件的時候,他就把有關打字機的書全部借來,系統閱讀,並且很快解決了問題。在發明電燈的日子裡,他常常鑽進圖書館,把各種雜誌書報上的有關文章閱讀一遍,而後根據需要摘抄一些段落。有人統計說,為了研究發明電燈,愛迪生在圖書館使用的筆記本達二百本,共計四萬多頁。這種帶著一定目的,有計劃積累知識的學習、讀書方法,給愛迪生帶來莫大的好處。
要說“讀書的妙訣”,這也應該算作重要的一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