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初中語文宏觀教育論文參考

初中語文宏觀教育論文參考

摘要: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因此,教學語文時,我們不能光關注以往的說、學、讀、寫等內容,還應對學生進行宏觀教育,以使學生具有良好的素質,獲得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宏觀教育

語文教育源遠流長,是我們國家的特色,蘊含著這中國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內涵。與其說學習語文是讀書、認字,倒不如說語文是民族精神教育。語文的教學是需要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環節的互動才能形成教學過程,而民族精神的教學就是“教”與“育”。如果學生的語文成績不好,可以說是在“教”或者“學”的環節出現了問題;但如果一個學生不懂愛,不懂愛己,不懂愛家人,不懂愛國家,那就是沒有什麼可搪塞的理由了,一定是教育出現了問題。所以在歷史行進中,教育的問題就落到了我們新一代教師的肩頭,我們的責任與使命更加沉重、艱鉅。所以,對於語文的教學問題不應該還是僅是以往的說、學、讀、寫這些內容,更應該注重灌輸民族精神,從宏觀上對語文進行教學。在此,我寫下我近幾年教學上收穫到的感悟,希望與各位同行共勉。

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好的習慣是存放在人們神經大腦中的生活資本,人們一生都可以不斷享受它的利息。學習語文的過程當中好的習慣有許多,如多讀書、多寫作、多思考、廣泛吸取知識素材,等等。但是,今天我在這裡要提出兩點比較生僻但又非常實用的好習慣,那就是自主、認真修改文章和多渠道的學習語文。但凡培養好習慣都宜早不宜晚,但是早也應該有個限度,太早學生各方面能力都不具備,反而會成為學生快樂學習的負擔。經歷了小學六年的語文基礎,初中正是培養這兩項能力的最好時機。在《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10)》一書中,有這樣兩組插圖:第一組分別畫著三張圖,第一張插圖是講一位教師正在給學生上寫作課,黑板上寫著“文章不厭百回改”,這是在告誡學生想要寫出好的文章就不要害怕反覆修改。第二張畫著教室內學生都在認真就該作文,這在告誡學生修改作文時要認真,切不可敷衍了事。第三張圖是修改稿,是在給學生修改作文的事例,也對修改作文的方法起到警示作用。第二組插圖是分別插入了多張圖畫,內容豐富多彩,但都是場景類圖片,例如一些學生認真聆聽科學家或其他學者的講座,一些學生參觀工廠、農場的場景,一些學生參加夏令營、勞動隊伍,還有學生正在網上瀏覽新聞、到圖書館參閱書籍、定期看報等情境。這都在告訴學生要透過各種渠道學習語文知識,積累生活素材,豐富見識,增長視野,那看待事物的角度便會不一樣。習慣的養成靠日侵月潤,潛移默化而來的,更是從知到行、持之以恆才能潤物細無聲的從中受益。以上兩條也應該遵循此道理,按照知、情、信、行四方面環節進行。1.知,就是要求教師給學生講解為什麼要這樣做,學生理解之後自然變被動為主動。2.情,就是要從情感方面觸動學生,讓學生真正從內心上去接受然後去遵循。3.信,就是要讓學生對以上兩點習慣形成信念,讓學生對此深信不疑,從而付出實踐。4.行,就是行動。好的習慣只有長期在一個人身上形成固化才算得上是習慣。

二、新課標下的自能讀書

何為所謂的“自能讀書”,想必會有人理解為學生養成讀書的習慣,根據自己的能力去讀書。其實不然,自能讀書,就是學生做到不用教師的教導,達到不需要教的程度。其蘊含的道理就是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閱讀文章時能夠做到以讀促思,自解自思,能夠掌握的'一定的閱讀技巧,深入的理解文章內容,能從語言閱讀實踐中獲得各種閱讀能力。具體來說,自能讀書分別包含以下幾要點。

1.以“教材”為本。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和語言理解能力的依據一定不能離開教科書(教材),一旦離開書本,語文課的訓練便成了目的性的考試訓練,而不是以培養精神為主。因為,無論使用、教學什麼樣的閱讀發法都不能離開課本,以課本為主,並將此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進行全面操控,綜合學習。有的教師會以課本後邊的問題為主體,帶著問題回去讀課文,好像把文章作為解題的工具,這樣完全本末倒置。這樣,學生會把心思都放在解題技巧上,而不是閱讀理解上。因此,強調自能讀書一定要以“書”為本,而不能以“題”為本。

2.以“讀”為主。在語文學習中,接觸的最大量的就是文字,那麼閱讀就至關重要。語文閱讀的基本方法和途徑就是讀,自能讀書更應該以讀為主。讀是“思”的前提,是“說”的儲備,更是“寫”的基礎。讀書能迅速增強語感,多讀更能增加對文章的理性深度,能多瞭解生僻字,更能學會其中謀篇佈局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不應該一味的“講”和“提問”,而是應該引導學生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

3.突顯“自”。自能讀書主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控性。每個學生在閱讀時都有自己的技巧與方法,從文章中需要吸取的知識點也不同,所以因人而異。雖然,教師在旁起到一定的誘導作用,但是還是需要學生的自主思考、自我感悟,才能從中受益。

4.核心是“能”。自能讀書是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核心就是“能”,是學生閱讀能否取得好的效果,閱讀水平能否迅速提升的關鍵因素。所謂的“能”就是學生的閱讀技巧,包括讀的技巧和思的方式、閱讀的內畫因素(感悟、探究、收穫),還包括積極思考、主動求知慾和內化知識等。三、結語教師要時刻記住,語文與生活同在,無論培養學生何種能力都離不開課堂與生活,課堂重要是規範性,教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地方。而生活是課堂的外延,是學生進行拓展、探究與實際操作的地方。教師要做到平衡兩點,才能真正完成語文教學任務。

作者:趙書平 單位:河北省任縣職教中心

參考文獻:

[1]宮瑞靜.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語文學刊,2013(5).

[2]陳燕紅.淺析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J].時代教育,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