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松職場壓力
核心提示:生活心態靜下來,生活壓力放下來,甩掉肩上的“重壓力”。升職壓力大,提薪壓力大,工作任務壓力大……面對職場之越來越“重”,職場人開始青睞“輕生活”。
“輕生活”理念備受職場人青睞
工作越多、壓力越重,下班回到家後什麼都不想做,動也不願動,相信不少職場中人都有這樣的感受。雖然職場人士都很想換一種“輕裝上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但在工作的“重壓力”下,不少人忙於挑戰自己設定的目標,整天如負重擔,即使在下班後的生活中也不敢懈怠。
實際上,現代人的生活中往往充斥著過多的負擔與累贅,而“輕生活”講究的是一種“丟掉”的觀念,也就是把一切簡化到最簡單的境界,它倡導的是一種生活態度,即以輕鬆、愉快、無負擔的心態生活。它主張在工作中以“隆重”的態度去對待,事事求精,以做到為好;而下班後回到生活,則應凡事以簡單為原則。這種理念逐漸成為現代白領對待工作和生活的原則和態度。
因為繁重的生活和工作壓力,不少職場中人每天感覺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在他們心中都有一個同樣的困惑如此沉重的“負擔”,究竟是工作給予的,還是生活給予的?有研究顯示,我們的“負擔”是工作、生活、社會文化等因素多重作用的結果,然而在同樣的壓力情境之下,不同的人對於壓力的感受是不同的。
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壓力與績效之間存在一個倒u形的曲線關係,即壓力過高或過低,都會對人的工作績效產生消極的影響,只有適度水平的壓力,才能鼓勵人們去爭取最佳績效。
因此,“重壓力”應該保持在一個適度的水平,或是經過個體心態的調整,能夠使之維持在一個相對適度的水平。
為了減輕身上不必要的`負擔,讓“生活節奏慢下來,生活心態靜下來,生活壓力放下來”顯得非常必要。
生活不能承受之“重”
受訪者:amy,27歲,業務員
她年紀很輕,卻時常感覺生活很“累”。由於事業處於剛起步階段,amy每天需要比別人多付出幾倍的努力。
“可能由於我是一個特別執著的人,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不允許自己隨便應付。”出身在教育家庭的amy告訴記者,她從小就受到父母的嚴格教育,任何事情都必須完成得“一絲不苟”。
在工作上,她進步很快,別人都透過“應酬”和“寒暄”來取得客戶的信任,她利用的卻是紮紮實實的業務水平,“跑”回來的也是實實在在的訂單。然而在工作之外,amy也是個“偏執狂”,常常被朋友們埋怨“凡事小心翼翼”、“不夠放鬆”,“我總是忍不住將對待工作的態度帶到生活中來”,她說,“這讓我感覺心很重,沉甸甸的。”
給自己的思想“放假”
受訪者:曉菲,28歲,經紀人
“輕舞飛揚”是曉菲的qq名字,她說自己就是這樣的人,無論遇到什麼麻煩的事情,都能以一副輕鬆的心態去應對。加入經紀人的行列已有五年,從助手到現在能夠獨立帶藝人,她覺得全靠自己“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性格。“說得好聽是經紀人,說得不好聽就是保姆,尤其是還在做助手時,每天聽到的除了命令,就是各種埋怨,如果沒有好的心態,我早就幹不下去了。”
曉菲自詡是“頭腦簡單”的人,工作中的煩惱,她絕對不會讓其蔓延至自己的“私人領域”。“在我帶的藝人眼中,我要求非常嚴厲,可在生活中,我對自己卻不太"嚴格",不愛折騰,喜歡一切隨心所欲,常常"放空",給自己的思想"放大假"。”她說。
不讓“身外之物”牽絆身心
本期嘉賓:北京易普斯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心理專家 王洋
“丟掉,不僅是物理上的拋棄,更是心理上的"放空"。”王洋說。我們總是會不期然地與煩惱、變故相遇,“丟掉”就是不讓這些“身外之物”牽絆我們的身心。因為只有放空自己,才能有更大的空間來容納其他。在你的家裡,辦公室裡,目光所及的任何事物,或是某種看法、回憶、某個人,只要它讓你心情沉重或只是讓你對自己有不好的感覺,就可以把它丟掉、拋開。
雖然“輕生活”的理念中還有儘量素顏、吃素食、少坐車多走路等生活方式,這些都可以使生活變得簡約而輕鬆,但“輕”是一種生活態度,不是一種生活方式,所以無須苛求生活方式上的改變,同樣的生活方式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王洋道:“假如你已經習慣化妝上班,不化妝反而可能給你帶來心理負擔,這時候,高高興興地化妝上班,也是一種"輕"。”
另外,“輕生活”需要循序漸進並持之以恆。開始“輕生活”,你可能要面對的是,改變多年來形成的陋習。習慣的形成需要時間,改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雖然在這個改變過程中可能有成功也有失敗,但無論效果如何,請一定要督促自己堅持下去。
放緩追逐成功的步伐
王洋認為,“輕生活”倡導的生活理念有三:生活節奏慢下來,生活心態靜下來,生活壓力放下來。具體來說就是給自己的生活做一次精簡,放緩追逐成功的腳步,在紛紛擾擾的世界中保持平和的心境,客觀地看待壓力,不為壓力所累。
首先,要對自己的生活有所取捨。明確哪些是自己必需的,哪些是自己不需要的。
其次,要找到自己的界限,學會說“不”。很多人會因為習慣、內疚、軟弱或希望得到認可而慷慨地付出,但是這種付出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導致心理失衡。試著定義自己可以承受的界限範圍,並依照這個範圍有選擇性地對他人的需求說“不”。
最後,感受當下。你現在在做什麼,你是否享受當下在做的事情?坐在辦公室裡,你是否專注於每一項工作並從中覺察自我的價值?回到家後,你是否全身心放鬆地投入到家庭生活中去?放鬆可以讓你更清晰地感受當下,有助於心態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