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考抄襲作文來看教學
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但抄襲的作文就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了。從高考抄襲作文來看教學,我們來看看。
" 參加今年高考作文評閱工作,在讚歎眾多文質兼美的佳作之餘,也被抄襲作文的普遍存在深深震撼了。整個閱卷過程僅被發現的就有31篇文章被不同考生抄襲(其中涉及的考生絕對不僅僅是31人),其中包括《盲人與導盲犬的故事》《心田上的百合花》《歷史從那一夜開始》《生命的化妝》《在等你說謝謝》《一位母親與家長會》等等。應該說作文的成敗直接關係著高考的成敗,高考的成敗又直接關係著考生的前途命運。這麼多考生何以甘冒一敗塗地的風險剽竊他人作品?我們的作文教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語文教育工作者又應該採取怎樣的對策?筆者謹就此談以下幾點思考。
反思一:作文教育與做人教育嚴重脫節
綜觀我們的語文教學特別是作文教學,儘管“文以載道”的口號幾乎人人在喊,但教學中真正傳給學生“道”的又有幾人?或許有些老師也在跟學生提“有好品行才能寫出好作文”,但也只是點到為止。平時對學生作文中的不良現象常常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的教師打著“作文反對抄襲,但絕對不反對模仿”的旗號鼓勵學生模仿,但對模仿的尺度缺少把關。一時間學生對“模仿”之說頗感興趣,紛紛響應號召。一方面由於老師閱讀面的侷限,抄襲作文未能發現,另一方面發現了又怕指出來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而未加指出,於是大量的抄襲作文湧入語文課堂,剽竊作品被當成範文的不乏其作,這不能不在某種程度上助長抄襲之風,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助長學生好逸惡勞、喜走捷徑、甚至榮辱不分的不良習性。這種品質必然帶來形形色色的不良現象,高考剽竊不過是豹之一斑而已。事實上,我們並不怕學生出現問題,因為這正是我們教育學生的契機,所謂“教室因為出錯而美麗”說的正是這個意思。關鍵是我們能否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去捕捉這些契機,適時地引導教育學生,教育他們“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如果不能這樣,“錯誤”只能永遠是錯誤。
對策:作文與做人相輔相成,所謂文如其人是也。我們應當明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人”。無論是講課文還是講作文,都應該把“人”字放到第一位;以“人”作為重要標準。在“育智”與“育人”之間的選擇直接影響教育的方向。我想,只有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明是非、辨美醜、知善惡的人格健全的人,才能從根本上杜絕作文抄襲現象。但我想這些問題並不只是語文一門學科的任務,教育的各個方面都應伸出扶助之手。
反思二:功利主義使學生寫作個性嚴重淪喪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強調了作文重在“有個性的表達”,然而現行高中作文教學卻在很大程度上背離了這一指導思想。寫作在很多師生眼裡不是為了說真話、抒真情,而是為了在考試中得高分。高考考什麼就練什麼,近幾年圍繞著話題作文窮追猛打,無止無休;更有甚者,指導學生大背範文,並美其名曰“以不變應萬變”。這種功利主義思想使作文教學陷入機械操作的程式化之中:認為只要練熟幾種基本的格式,作文自可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於是老師將各式文體抽象概括為各種基本套路,按起承轉合等基本技巧亦步亦趨,不容許絲毫的旁逸斜出,多情善感、富於幻想的青少年在這種作文教學現狀中被捆縛住手腳,畏首畏尾,人云亦云。久而久之,學生題材倉庫空空如也,想象天地逼仄狹小,語言形式呆板貧乏。失落了學生個性的作文,是沒有靈魂的作文。無疑,在高考的巨大壓力面前,我們語文教師面對各個方面巨大期望,把寫作知識的講解傳授及“印證性訓練”放在首要位置,也許是一種無奈之舉。但忽視了“生活的'感悟”“語言的積累”“情感的薰陶”,把作文當成“純工具訓練”,使本應最具個性品質,飽含人文價值和人文底蘊的作文,被當成一種庸俗的文字遊戲,使學生在學習寫作中學會了迎合別人,不會依照自己的真實感情來說話,這不但不能寫出好的作文,而且還嚴重銷蝕著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心靈本真;這不但嚴重束縛學生思想,扼殺著學生個性,甚至還誤導著虛偽。那麼高考作文中出現眾多的抄襲現象便也不足為怪。我們不得不沉痛地承認,作文教學陷入如此境地,語文教師難辭其咎。儘管我們也有很多無奈。
對策:“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比人的個性更復雜,更豐富多彩。”(蘇霍姆林斯基)那麼,由每個豐富多彩的個性產生出來的精神火花,應該是千姿百態、絢麗奪目的。培養學生的作文個性,既需要建立以人為本的作文教學思想,從塑造學生健康人格的角度,創設一個尊重個性、崇尚個性的文化環境,更需要語文教師以開放的胸襟和前衛的人文理念,實實在在地讓學生張揚個性。多型別、多樣化地擴大學生視野,讓他們在自己喜愛的不同活動中獲取不同體驗和感受;也可以放開內容,拓寬渠道,強調關愛生活、親近自然。使其自由聯想,敏捷地展開思路,流暢地表情達意,體現生命各異的風采。又有誰敢說這樣教出來的學生在高考中寫不出好作文呢?
反思三:社會文化環境對作文教學的嚴重衝擊
人既是個體的,也是社會的,社會大環境不可能不對所有的人產生巨大影響。特別是對思想尚未成熟的學生。時下,個人主義的價值取向,急功近利的思想意識,浮華、躁動的文化市場等等,無不侵蝕著學生的思想和文化品質。學生最青睞的圖書是武俠類、偵探類、漫畫類……,學生最愛去的地方是網咖、遊戲廳、歌舞廳……,學生最愛說的話是小品、影視劇戲謔調侃的臺詞、娛樂節目搞笑的口頭語……,那些具有深沉文化內涵的書籍,有良好教益的各種展覽館,勵志類名人傳記、名言名句……被打入冷宮。試想在這樣一種文化氛圍中,我們的學校教育怎能不顯得蒼白無力?我們的學生怎能擁有深刻而健康的思想?又怎能寫出內容充實、文采飛揚的文章?教育工作者苦苦奮戰在教育前線,而我們的奮鬥結果可能輕易就被社會的大潮沖垮。更何況教師也是人,自己也面臨著種種衝擊和考驗,想獨善其身談何容易!社會文化環境共同衝擊著老師和學生,老師和學生受到的影響反映到作文中就必然是空洞乾癟,甚至低俗淺薄、無話可說,那麼高考中出現抄襲現象便在所難免。
對策:為人師者儘管有許多無奈,但畢竟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使命,因此透過各種渠道加強自身修養勢在必行。“德高為師,身正為範”,唯有如此,才能給學生以巨大的榜樣力量。適時適度地佈置學生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讀書可以怡情、可以博採,可以長才”,使學生在書籍的和風細雨中變得深沉而有內涵。對學生實行切實有效的誠信教育,只有誠信的迴歸才能剷除弄虛作假的土壤。然而教育工作者畢竟不是救世主,他們的孤軍奮戰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青年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梁啟超說:“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因此每一個成年人,特別是與教育有關的人,都應該努力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並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只有全社會都來關注教育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願這不是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