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健康

感冒咳嗽吃什麼水果

感冒咳嗽吃什麼水果

導讀:感冒咳嗽,吃些水果可以幫你緩解症狀,那麼感冒咳嗽吃什麼水果呢?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可以防治感冒,有些水果還有止咳功效。具體感冒咳嗽吃什麼水果,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感冒咳嗽吃什麼水果?

1、杏

如果你乾咳無痰,還伴有氣喘,吃些杏肉或杏仁可以得到改善,杏仁效果會更好。杏中含有苦杏仁甙,有溫肺散寒、鎮咳祛痰的功效。

可用北杏仁四錢、薄荷葉一錢,煮成茶劑,隨時飲服,使喉部所聚痰涎吐出滑潤,並使咳嗽早日告痊。杏仁對化痰止咳效用甚捷,吃法並不限於煮薄荷水一種,可將杏仁製成杏仁糊、杏仁酪,或杏仁麥芽糖漿。如加嫩前胡四錢、川貝母錢半,與北杏仁煲成糖水,收效亦好。

2、荸薺

無論生吃,煮著吃,還是炒著吃都可以,但最好蒸熟或煮熟了吃,也可以去皮榨汁,能夠治療咽喉腫痛,對治療感冒咳嗽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紅蘿蔔150克,馬蹄(荸薺)250克,大米50克。紅蘿蔔切片,馬蹄去皮拍裂,與大米一同煲粥,粥成後,以少許糖或鹽調味,即可食用。可清熱消食,止咳、祛痰、利尿,潤腸通便,適用於風熱感冒。

3、菠蘿

菠蘿中含有的菠蘿蛋白酶不但可以幫助感冒患者緩解喉嚨痛和咳嗽的症狀,還可以有效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增加腸胃蠕動,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感冒咳嗽不妨飲用一杯新鮮的菠蘿汁。

但是切忌過量或食用未經處理的生菠蘿。因為它容易降低味覺,刺激口腔粘膜;其次它容易導致產生菠蘿蛋白酶,對這種蛋白酶過敏的人,會出現皮膚髮癢等症狀。

4、柚子

柚子性寒,味甘。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如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Bl、維生素B6、煙酸等,可以化痰、止咳、益肺。柚子皮內含揮發性精油成分,中醫上對腸胃不適、輕微咳嗽及感冒有舒緩效果。

柚子是冬季養肺和緩解感冒後咳嗽的好水果。比如現在很流行的蜂蜜柚子茶,就有良好的養肺祛痰作用,並能美容養顏。

5、甘蔗

甘蔗性寒,味甘,可以清熱,生津。《隨息居飲食譜》中認為甘蔗有“利咽喉”的作用,在因風熱感冒,出現喉嚨疼痛、口乾咳嗽時,食用甘蔗可以清火利咽,緩解症狀。

治療感冒咳嗽飲用甘蔗冬花茶,甘蔗純汁150cc,百合5錢,款冬花3錢,將百合、款冬花洗淨,加水300cc,煎煮15分鐘後,倒入甘蔗汁均勻攪拌後即可代茶飲用。

6、梨子

梨是民間止咳用的最多的一種水果,有生津止渴、清熱止咳的功效,用於熱病傷陰或陰虛所致的乾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於內熱所致的煩渴、咳喘、痰黃等症。

做法也很多,可以和川貝、冰糖或蜂蜜一起熬製適用;還可以將核挖去將冰糖、貝母粉加入蒸熟後直接食用,效果都不錯。

7、蘋果

吃紅色的蘋果能使人體抗病組織產生一種熱能,同時所含的特殊物質--抗感冒因子直接抵抗感冒病毒,加速康復。生吃或榨汁飲用效果較佳。

一般做法是和泡好的銀耳、枸杞、棗等一起熬湯喝,有潤肺止咳的功效;還可以用蘋果榨汁喝,對治療嗓子嘶啞、預防咳嗽有一定的作用。

8、檸檬

檸檬有效對抗感冒病毒,尤其是感冒初期最適合飲用熱檸檬水治療反目。另外,熱檸檬水有開胃消食、生津止渴的功效,也適用於風熱的感冒患者。如果在平時多喝熱檸檬水,可以補充維生素C,保養身體,達到預防感冒的功效。

更鮮為人知的是,檸檬也能祛痰,且祛痰功效比橙和柑橘還要強。將檸檬汁加溫開水和鹽,飲之可將喉嚨裡積聚的濃痰順利咳出。感冒初期,不妨用檸檬加蜜糖沖水飲,可以緩解咽喉痛、減少喉嚨乾等不適。

9、柑桔

維生素C有抗氧化和提升機體免疫力的功效,如果感冒患者每天攝取大量的維生素C,可減輕感冒症狀,縮短病程。柑橘能夠生津止渴、利咽止咳並富含維生素C,每天只需食用一個柑橘就可以滿足人體一天所需的維生素C,是物美價廉的抗感冒武器。

吃烤橘子能鎮咳化痰,這主要是橘皮的'作用。烤橘子既不影響口感和營養價值,還能增強化痰鎮咳之功。風寒感冒初起者,連皮趁熱吃烤橘子,能使痰液量減少、咳嗽明顯減輕。

感冒咳嗽需忌口的四種食物

1、忌生冷

感冒咳嗽期間咽喉敏感,寒冷的食物容易刺激咽喉,使得感冒痛苦不堪。在患病時,需要避免所有寒冷的食物,尤其是冷飲。

2、忌香菜

對於患有感冒咳嗽的人群來說,香菜是必須要避免的,感冒咳嗽時我們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氣虛,而香菜味辛能散,如果在這個時候食用的話就會耗氣損精神,從而加重感冒咳嗽的程度。不僅僅感冒的人不能吃香菜,在平時容易感冒咳嗽的人同樣應該對香菜敬而遠之。

3、忌辛辣食物

感冒期間人體的體溫會有所升高,並且體內的新陳代謝也會出現增快的情況,這個時候應避免食用一切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因為辛辣食物激發細菌感染,侵犯氣管粘膜,就形成了支氣管炎,這時咳嗽就會加劇,形成粘痰,咳嗽就會變得遷延不愈。

4、忌食羊鴨豬肉

因為感冒咳嗽是外感之病,治療應以疏散解表為主。而鴨肉性質偏涼、滋膩蜜滯,容易滑腸斂邪,豬肉肥膩,助溼生痰,動風蘊溼;羊肉甘溫助熱,偏於溫中暖下,且有斂邪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