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哲學》讀書心得
愛情,是詩歌永恆的主題。抒情詩人雪萊,以多情、憂鬱的筆觸,假以自然和美的萬物風光,生動的再現了這一主題。
淙淙細泉匯入江河,滔滔百川瀉入大海;脈脈清風從耳邊、鬢角輕輕滑過,撥撩起詩人深長的情絲。世界萬物如此融洽、和諧,我們沉浸在詩人所勾畫的旖旎風光之中。接下來詩人筆鋒一轉,景況便急轉直下:“為何你我獨不然?”乍看,來得突兀,實則正巧、正妙,詩人的憂愁、慨嘆,憑此一筆,全部展現出來。這不由使我想到了辛棄疾的一首詞《青玉案.元夕》,詞人用了大量筆墨,著力渲染上元佳景,流光溢彩;但結尾一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原來,這所有景色都是為了那所謂“伊人”而設。這玲瓏一點,足使我們忘卻全部美景,而只為詞人的痴情感動。兩位詩(詞)人,一古一近,一中一外,結構安排竟如此不謀而合,可見,詩(詞)人的靈感是相通的。
詩人雪萊還運用了奇妙的想象,把山峰、波濤、花兒、日月全都擬人化。詩人把自己的情感付諸草木,顯示了一種“博愛”精神。沉醉在幸福中的人,看周圍的一切都是美麗的;困陷於悲哀中的人,看一切都是灰暗的;痴迷於愛情的詩人,看自然萬物都是有情的。再聯絡下一句:“這般柔情有什麼意義,如果你不吻我。”不難看出詩人的弦外之音:如果心目中的愛人並非鍾情於“我”,那麼這份感天動地的柔情便毫無意義。詩人的情意藉助於自然,表現得更富活力。匈牙利詩人裴多菲有詩寫到:“我願意是廢墟,在峻峭的山岩上,這靜默的毀滅,並不使我懊喪……只要我的愛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著我荒涼的額,親密的攀援上升。”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不老的情感。中國詩詞中亦不乏這樣的例子,李商隱的“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晏殊的“檻菊愁煙蘭泣露”,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皆以物喻情,創造了一種出神入畫的意境美。
由於語言的阻礙,我們無法領略詩人遣詞造句的煉字美,無法領略詩中一詠三嘆的韻律美,這是一大遺憾。但透過譯作,我們仍能感受《愛的哲學》中奇妙的構思、大膽的想象所帶來的意境美。
雪萊的詩,感情充沛,富有激情,動人心絃。大家所熟悉的《西風頌》、《雲雀歌》、《自由頌》等,無不瀰漫著濃厚的抒情氣息。雖然雪萊的生命似流星劃過,但他的詩的精神卻如恆星般光耀詩史,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