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典文學中感悟人生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河北望都,歷史悠遠,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堯母文化越來越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作為炎黃子孫,堯母的後人,弘揚傳統文化義不容辭。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就是因為能從經典中,讀人,讀人生,讀智慧,讀社會。
在誦讀經典、學習先進師德活動中,我對照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實踐,深刻反思自己的行為。
一、修德先修身,在學習中提升自己。
師者,解惑傳道授業也,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有人問我們什麼是“教育”,什麼是“學習”,什麼又是“語文”的話我都回答不來,試問我們還如何為別人解惑傳道授業,當老師當到這份上不僅僅是慚愧。應感到可恥。就拿這個“教”來說他是一個會意字,左邊一個孝字,右邊一個反文,告訴我們先做到了孝也就是做到了《弟子規》上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如果做不到這些,空學一些知識與能力並不代表這個人多有文化。所以作為教師除了要教給孩子們一定的技能和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孩子如何做一個人一個真正對社會,對國家對家庭有用的人。翟鴻燊教授講到:知識是學來的,能力是練出來的,人的修養、人的胸懷、人的格局、人的德行是修出來的。
我以前對工作更多的就是抱怨,對同事領導更多的就是看不慣與滿腹的嘮叨,學了《弟子規》以後才知道自己要泛愛眾,要親人、要兄道友、弟道恭。才明白大家聚到一起不容易,自己的成長是離不開集體中的每個人,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他人的不足之處正是自己存在的價值所在。才懂得要感恩每一個人。
我是一名幼兒教師。古云:教兒嬰孩,教婦初來。凡事能謹慎與日後的憂患,教育孩子更是如此。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肩上的重擔是很艱鉅的,如果因為我們的一句不好的言語或行為甚至一個眼神,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影響孩子的成長。如果我們為孩子滲透的思想是錯誤的,這樣的錯誤一直延續下去,我們就會成為千古罪人。所以教師一定要謹慎自己的言行,不要因為自己的言行而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當我們默默發自真誠的去身體力行時,我們的孩子也會比我們做得更好、更自然、更用心。
二、以身教代言傳。
教育中最省力的一種方法就是身教。當我們彎下腰撿起地上一張紙時,你會發現你的身後會有一隊孩子彎下腰去,當你節約糧食、水時,你會發現孩子們也跟著你學會節約。當你用尊重的眼神看待周圍的人時,你的孩子們也會有你般一樣的眼神。人與人之間的交談,或者朋友的規過,每一個人都希望對方能尊重我們。最先的接觸一定是看到你的臉色,如果你的臉色很難看,表情非常的嚴肅,而且是一派指責的言語,或者這種態度,肯定沒有辦法讓對方接受。所以,我在和同事說話議事時就一定做到和顏悅色,給孩子們樹立榜樣。
現代家庭中大都是獨生子,往往缺乏學習與兄弟姐妹相處的良好環境,再加上父母都是上班族,小孩很小幼兒園,更減少了親自教導子女的時間,一旦過團體生活,如何在團體中自處,都容易發生適應困難,行為偏差的問題,中,出則悌,這段經典文字說的是家中兄弟相處之道,以及如何和長輩在一起的規矩,在這些規範中,訓練小孩謙恭有禮,懂得尊重人,自然也容易融入團體,為大家所接納,而兄弟姐妹之間要如何相處才能和睦,應注重哪些要點呢,經文說,當哥哥姐姐的要能有愛弟妹,作弟妹的應該做到恭敬兄姐,這樣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減少衝突,父母心中就快樂,這和睦當中就存著孝道了,把身處所用的錢財物品,看輕點,少計較,兄弟之間就不會產生怨恨,講話時,不要太沖動,傷感情的話要能忍住不說,那麼不必要的衝突怨恨,就會消失無蹤。所以,作為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視同事為自己的親兄弟姐妹,有困難一起分擔,有活我們都搶著幹,孩子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這種無形的教育方式在感染著孩子們,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紮下了根。
三、珍惜緣分,珍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我們能夠聚到一起就是緣分,那些孩子能成為我們的學生更是我們今生的緣分。所以,我們一定要惜緣。《弟子規》中說:我們都知道,當我們跟群體在一起的時候,或者工作、或者職業,我們都會與人相處在一起。既要與眾相處,我們就不得不注意我們的言行舉止,我們的行為,我們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別的留心注意。這裡一開頭就講『兄道友,弟道恭』,在家裡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弟姊妹和睦相處。此地的「兄道友」,「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來跟弟弟相處。「弟道恭」,弟弟又應該如何來對待哥哥。「兄道友」,這個「友」就是友愛。做哥哥的要友愛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長,還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在團隊裡,如果有長輩,不一定他是我們的主管,但是他的年紀比我們還大,如果我們有共事,一起合作,一起工作,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來對待這樣的長者?此地告訴我們『事諸父,如事父』,就是他的年紀像父執輩這樣的人,我們對待他,也要像對待自己的父親那樣的來敬重他。如果也像兄弟姊妹,我們的年齡差不多是在我們的'兄長當中,我們也要愛惜他,珍惜這樣的友誼,珍惜這樣的因緣,可以相聚在一起工作的因緣,或者相聚在一起學習的這種因緣,我們都要珍惜。怎麼相處?『事諸兄,如事兄』,對待這樣年紀的人,就好像家裡的兄長一樣來尊敬他。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貴在能和睦。一個團體不能和睦,這個團體肯定不能興旺。同理,家庭不能和睦共處,這個家也不能興盛。所以與人和睦共處,非常的重要。當然首先我們的出發點,一定要懂得,凡是年紀比我們年長的,我們一定要守住一條,要尊敬他,要尊重他。你能尊敬他,你能尊重他,他會把他所學的他會的,他一定會提攜你,教導你。如果你瞧不起他,你認為他沒有什麼,你有傲慢的這種心態,別人也不會幫助你,也不會提攜你。所以人與人相處,也貴在能謙虛。尤其對長者,長輩。他們的經驗豐富,或許他們的學識沒有做晚輩的來得高,但是他們經驗的累積,往往不是做晚輩的所能體會了解的。
那麼,作為老師,我們要視學生為自己的弟妹,對他們要友愛,要尊重他們,珍惜和他們在一起的日子。把他們看成是大家庭中的一員,努力營造和諧的氛圍,讓他們愉快的生活學習。
如果人人從小都有這一份心,我們可以說這個社會一定是相當的和諧,相當的安定,相當的幸福。深深體悟我們祖先的智慧,朋友如果您能夠這樣去要求自己,對身邊的人做到,那您一定會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四、《弟子規》是教我們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指路燈
書房要整理清潔,牆壁要保持乾淨,讀書時,書桌上筆墨紙硯等文具要放置整齊,不得凌亂,觸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條,才能靜下心來讀書。
“筆硯正”,就是把我們所用的筆、橡皮等文具,要把它擺好,排得非常整齊。排列圖書,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讀完以後立刻歸還原處。遇到書本有殘缺損壞時,應立刻補好保持完整,你愛書,書愛你,自有一份恭敬在其中,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穫,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穫。
透過這句話的學習,我感悟到,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孩子的學習十分重要。於是在學習的同時,我們身體力行,讓活動室真正成為我們的第二個家,我們和孩子們一起營造學習氛圍,共同打扮活動室。每日定時清理。不僅如此,為了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習慣,我們每日檢查他們的書桌書包,讓他們從小做到几案潔 筆硯正。
再有小時候長輩們常用“從小偷針,長大偷金”這樣的話來告誡我們小孩子。現在想想這些說法不無道理。一個人從小就要養成一種良好的品德行為,長大才能受益終生。有一段時間,班裡的丟東西的人特別多,由於孩子們明辨是非的能力差,看到別人有稀罕之物就想拿過來自己嘗試。有的乾脆帶回家,針對上述情況,我結合《弟子規》,聯絡生活實際,給他們滲透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使孩子懂得對人要寬和,待人要慈愛,要以理服人而不能強加於人,更不可自私自利、妄自尊大,解決了孩子思想上的問題。透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孩子們良好的習慣漸漸自覺養成,他們有了評判對錯的標準。一些細節之處就可以看到他們的改變。透過這樣的教育學生漸漸都養成了不隨便拿別人東西的好習慣。
這句話是說早晨起床後,務必洗臉、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個好的開始。大小便後,一定要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確保健康。俗話說,病從口入。所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勤漱口,是保持身體健康、減少生病的前提。同時,勤洗漱,服飾整潔,也是儀表美的一個重要方面。另外,這不僅僅是個衛生習慣問題,也能反映出個人修養的水平。我們應該從小時候起,就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有規律的生活方式,做一個講衛生有修養的文明人。
早晨起來要漱洗整齊,自己很整潔,對自己身體很有好處,不僅是對自己的愛護,同時也是對別人的尊敬。假如我們蓬頭垢面,對別人也是不恭敬。“謹”雖然是對自我的要求,同時也是對他人的尊重。“漱口”也是愛護牙齒,據牙科專家介紹:每天早、晚必須用牙膏各刷一次牙,在一天中,無論吃完什麼食物都必須漱口,否則如果牙齒不好,不但影響身體健康,而且還不知道要花多少錢來護理牙齒。透過講解,結合幼兒園盥洗室門前的宣傳欄讓孩子明白自己健康了,家人才快樂,使他們從小養成講衛生的良好習慣。因為“身有傷,貽親憂”,所以我們能保持身體健康,也是在力行孝道啊!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瞬息萬變的資訊化時代,潛下心來,多讀經典,特別是多讀中國的經典,於己於國,都大有裨益。
透過學習,我深深感到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興,師德為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所以,我呼籲從事教育工作的領導們、老師們,讓我們都來學習傳統文化,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德才兼備的人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