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清明節
一、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要談清明節,需從一個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寒食節,又稱熱食節,禁菸節,冷節,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8天,也就是距清明節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食備好的熱食,冷食,故而得名。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二、清明節的習俗:
廣西
橫州鄉民清明節取柳葉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據說可使眼睛明亮。興仁縣掃完墓後,以白紙作長幡掛在墓頭,稱為「標墳」,又叫「掛青」。開陽縣掃墓時,由值年主祭備酒食以祭。祭畢,親友就近飲宴,稱為「野餐」。
梧州鄉民大多數都是在清明節當天和後面的幾天去掃墓,只有一少部分的鄉民是在清明節的前幾天就掃好的。
江西
新建縣清明拜掃,例用春餅。永豐縣清明掃墓以前三後七為期。除例行的牲禮外,還以米粉作果,稱為繭果,或壓糯米為糕,澆上糖汁,稱為飯果,猶有寒食之遺風。安義縣清明祭掃惟男丁行祭,婦女皆不參加。
三、清明節的諺語:
◇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
◇ 陰雨下了清明節,斷斷續續三個月
◇ 清明難得晴,穀雨難得陰
◇ 清明不怕晴,穀雨不怕雨
◇ 雨打清明前,窪地好種田
四、關於清明節的詩歌:
1.《清明》(南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
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
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
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
一滴何曾到九泉!
2.《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