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古詩詞大全
導語:說到有關重陽節的古詩,我相信很多人都能說上一兩句,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或者李清照的“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重陽節的古詩詞大全帶你重溫以前那段背書的日子,還有領略重陽節的文學意義,重塑我們對重陽節的文學印象。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詞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
(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裡,不知能有菊花無。
重九日宴江陰【唐】杜審言
蟋蟀期歸晚,茱萸節候新。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興要長壽,卑棲隔近臣。龍沙即此地,舊俗坐為鄰。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唐】李乂
湧塔臨玄地,高層瞰紫微。鳴鑾陪帝出,攀橑翊天飛。
慶洽重陽壽,文含列象輝。小臣叨載筆,欣此傾巍巍。
九月九日劉十八東堂集【唐】李頎
風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惡酒,湯餅茱萸香。
雲入授衣假,風吹閒宇涼。主人盡歡意,林景晝微茫。
清切晚砧動,東西歸鳥行。淹留悵為別,日醉秋雲光。
九日登高【唐】劉禹錫
世路山河險,君門煙霧深。年年上高處,未省不傷心。
重九日廣陵道中【唐】羅隱
秋山抱病何處登,前時韋曲今廣陵。廣陵大醉不解悶,韋曲舊遊堪拊膺。
佳節縱饒隨分過,流年無奈得人憎。卻驅羸馬向前去,牢落路岐非所能。
九日落星山登高【唐】徐鉉
秋暮天高稻穟成,落星山上會諸賓。黃花泛酒依流俗,白髮滿頭思古人。
巖影晚看雲出岫,湖光遙見客垂綸。風煙不改年長度,終待林泉老此身。
重陽日上渚宮楊尚書【唐】李群玉
落帽臺邊菊半黃,行人惆悵對重陽。荊州一見桓宣武,為趁悲秋入帝鄉。
重陽日賜宴曲江亭,賦六韻詩用清字【唐】李適
早衣對庭燎,躬化勤意誠。時此萬機暇,適與佳節並。
曲池潔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氣滿,臺殿秋光清。
朝野慶年豐,高會多歡聲。永懷無荒戒,良士同斯情。
延伸閱讀——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
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
關於重陽節的來歷,大致有三種說法。 1、據《續齊諧記》記述:漢代桓景隨《易》學大師費長房遊學多年。一天,費大師對徒弟講,九月九日那天應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聽從師言倖免於難,而未及撤離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災難,相沿成習。 2、源於漢代的道學。道家奉為經典的《易經》中,把奇數視為陽數,偶數視為陰數,陽數中“九”又被視為“極陽”,九月九日是兩個“極陽”相遇,所以稱作“重陽”。陽又表示鋼,重陽是“二鋼相逢”而相剋,所以被視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為了“解厄”,重陽習俗由此而來。 3、源於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戰國時代的齊景公。九月初九的這天他帶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氣爽,心曠神怡,於是認定是個吉日。以後,每年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後人仿之,形成習俗。
重陽節的習俗:1、吃重陽糕: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2、 賞菊並飲菊花酒: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3、插茱萸: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
東漢時期,汝河邊一個村子裡,住著一個小夥子,名叫桓景。他家裡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過得十分快樂。
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年,汝河裡忽然出了一個瘟魔,岸邊很多村莊流行起了瘟疫,死了不少人。看到鄉親們不斷死去,非常著急,就決定求仙學藝,為民除害。桓景回到家裡告別父母和妻子,一個人上路去了。
桓景訪遍了天下名山,才尋訪到在東南方的山中有一個叫費長房的神仙。 桓景帶上一袋乾糧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聽,翻過了一座又一座山,蹚過了一條又一條河,磨破了一雙又一雙鞋,終於見到了費長房。費長房和藹地對他說:“我看你一心想為民除害,就收下你這個徒弟吧。”他交給桓景一把青龍劍,又教他降魔的武藝。桓景每天勤學苦練,終於把劍術練得爐火純青。
有一天,費長房把桓景叫到跟前,說:“今年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害人。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吧。“他送了桓景一包茱萸葉、一瓶菊花酒,又囑咐了幾句,先讓鄉親們登高避災,然後再去斬妖除魔。就用手招來一隻仙鶴,把桓景載回了家鄉。
九月九日那天,桓景帶著全村老小登上附近的一座山。他把茱萸葉分給大家,讓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來,讓每人喝一口。安排妥當後,他就帶著青龍劍回到村中,等著斬殺瘟魔。
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高氣揚地走進村裡。他發現村裡一個人也沒有,就四處張望,最後發現村民們都躲在山上,便狂叫著向山上衝去。剛到山腳下,突然一陣濃郁的茱萸葉香和菊花酒氣迎面撲來,瘟魔頓時頭暈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轉。桓景手持寶劍從山上直衝下來,和瘟魔展開了搏鬥。瘟魔見勢不妙,轉身就逃。桓景對準他的後背嗖地擲出寶劍,哧的一聲就把他扎死了
從此,汝河兩岸再也不鬧瘟疫了,這一天是農曆九月初九。此後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動,來紀念桓景剷除瘟魔、為民除害。因為九月初九又是重陽日,所以人們就把這一天叫做“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