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歷史月考總結與反思

歷史月考總結與反思

導語:對歷史月考,大家有怎樣的總結與反思?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歷史月考總結與反思,供各位閱讀和參考。

1、歷史月考總結

上週,也就是第十五週,我們進行了第二次月考,總體表現不錯,下面,由我來為大家總結一下這次歷史月考的情況吧。

這次歷史月考,最高分是九十八分,一共有四位同學考上了九十五分,在此提出表揚,他們分別是:黃**,九十八分、潘**,九十五分、黃**,九十五分和萬**,九十五分,提出褒獎;一共有二十名同學考上了九十分,也提出表揚,但是因為人數太多,所以在此我就不一一列舉出來了;在八十分以下的有十二名同學,我在這裡就先不點名批評,但是也希望這十二位同學可以多多地努力,能夠堅持背書,爭取在下次歷史考試中,以這次月考為起點,得到比這次更高的分數,加油!

這次,可能有個別同學考得不算是很理想,為次,我研究了一下所有成績,發現了有一部分同學在選擇題中就扣掉了六分到十分不等。六發到十分呀!一扣掉,恐怕就很難在考到九十分以上了,因此,還是歷史老師的那句話:“得選擇題者得天下。”所以要多背書,拿下選擇題後才有資本去拿問答題。

問答題,它的扣分也毫不遜色於選擇題,不過也是和選擇題差不多,要想做對也是要依靠背書的。但是,光靠背書還不行,還要在背書的基礎上,再加那麼一點答題技巧,並且也要學會去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更不能張冠李戴,出現“張騫出塞”和“昭君通西域”類似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了。所以,掌握技巧和正確的去答題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這就是我對這一次月考的分析,希望所有同學看了之後可以有所反思,並努力完善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完美,加油!

2、歷史月考總結

試卷分析:這次月考的命題範圍是九年級上冊1—14課,內容不算多。10—14課為教學重點內容,同樣也作為這次出題的重點,整張試卷嚴格按照中招考試的標準來設計。10—14課的知識點佔了70%左右的比重,從中招考試的命題範圍來看,我認為這張卷子的設計還是比較合理的。

其次,再來分析試題的難易程度。整體來看這張卷子難度適中偏易,大部分都是在考察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平時背記的效果,做作業的效果,透過這張卷子可以有效的獲得檢驗。部分材料題不僅需要學生運用課本知識,還需要學生有很強的理解能力和提取資訊的能力。特別是最後一道歷史小短文,需要學生將平時學的知識聯絡起來。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小短文確實是一道難關。

結果分析:從這次歷史月考的成績來看,4、5、6三個班比較,可以發現5班的高分最多,但個位分也最多。6班只有兩個30分以上的,而三分之二的同學成績都低於20分,是這三個班中成績最差的。4班30分以上有三位同學,而大部分同學都處於中間水平,且沒有個位分,這使得4班的平均成績要高於其他兩個班。當然,這只是結果,我們需要從試卷中分析學生的問題。很多同學在考完之後都向我反映試卷太難了,而當我評講完再問他們的時候,學生又覺得並沒有那麼難。這就說明學生不會做題,不知道怎麼思考,或者說找不到做題的方法和思路。

努力方向:平時上課的時候不僅要向學生強調背記基礎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把每個知識點給學生分析到位,是學生真正理解知識而不是靠死記硬背。同時,在講課的時候要穿插一些隨堂練習題,多注意學生平時的訓練。特別是可以加入一些材料題,在課堂上帶領學生一起分析,教給學生讀材料的方法,做題的思路,使其不僅在做題中領會知識也在做題中學會靈活地運用知識,組織語言。課下,要嚴格把關檢查學生的背書情況,幫助學生打牢基礎。

3、歷史月考反思

期末考試即將來臨,初一有些學生學習方法不是很會,但課堂氣氛很活躍,如果變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應該會有較好的複習效果。於是我在這兩個星期的複習中,首先說明考試的重要性,教給學生複習方法,我採用了領著學生複習,每一節課佈置給學生具體的內容,然後小組抽背,課代表抽背,之後教師串聯知識體系,使學生有個完整的歷史概念。

有喜亦有憂。喜的是,初一學生已經進入了初中階段的學習狀態,開始願意學了。憂的是,班級裡總有這麼一小部分,不是很會學,雖然他們上課也很遵守紀律,但不知道是否真正學進去了。

在本次複習中,我將複習過程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單章節的`複習。這個過程主要以課本為主,這部分的複習目的是喚醒對已學過知識體系的認知;第二部分是對基礎知識的綜合複習,並結合練習題,這個過程主要以老師歸納總結的試卷為主,這部分複習目的是提高並進一步加深對已有知識的認識;第三部分是鞏固所有的基礎知識及習題,達到“溫故而知新”,使學生進入考前狀態。在以上的三個部分中,第二個部分是關鍵,學生要想取得好成績,就要在這個階段中下工夫。人類的認知是從感性到理性再上升到實踐的過程。這次期末複習,我也是在不斷的探索,希望透過這次考試查漏補缺,取得好成績。

4、歷史月考反思

上週進行了期考試,我是初一歷史任課老師。閱完試卷,透過整個試卷的答題和得分情況,總體上,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鞏固情況。

透過這次考試,作為歷史科任教師,我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並按照透過新課改的要求,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首先,我認為不能單方面關注成績,而應該關注學生對歷史學習態度的轉變。儘管這次考試,我代課班級成績不是非常突出,但我發現,在講題過程中,給予學生解題思路引導和方法的肯定,是非常重要。本來學生有一部分學生基本功不紮實,學習興趣不濃厚,但需要耐心的引導,培養興趣,讓他們喜歡上這門課。因為要分析試卷,在上課之初,有學生反映後面聽不太清楚,希望老師能更大聲。雖然是個小問題,但是我很高興,透過這個小反饋,說明學生還是希望能聽清楚老師的講課,表達他們想學習歷史的良好願望。因此我對座位做了調整。讓後面同學可以上課時,坐在教室前面的走廊或者講桌兩側,改善他們聽課的效果,發現在講題過程中,比較平時,他們的確能認真聽講,並且積極動腦。整個課堂的氣氛也活躍起來,這是我希望看到的情況,只要他們有學習的願望,就不擔心後面的學生在老師講課時,事不關己的態度,而影響教學效果和對知識的鞏固,這是個非常讓人興奮的訊號。而前面的同學,在課堂也表現出了應有的積極互動,思路活躍發言積極。讓後進的同學,受其感染,也能積極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所有同學的積極融入,讓我覺得,對學生的關注和關心,非常重要,我自己也從中受益匪淺。。

其次,對學習方法的掌握,也是在平時需要不斷的滲透和培養。透過這次的答卷以及考試前,學生的自由複習時的觀察和分析發現,在複習過程中,學生對應該掌握的知識點比較模糊,沒有抓住重點,所以複習時,不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好多同學複習時,就是讀課文,平均用力。所以,在短時間,鞏固知識效果很差,不得重點。這是教學過程不夠完善導致的結果。所以,在上課過程中,需要突出重難點,讓學生了解哪些是要記憶掌握的,哪些是瞭解的。透過教學環節的安排,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這樣在課前預習和課後預習都可以有目的和方法,做到事半功倍。透過試題解答的情況,發現學生的在各個題的解答環節,缺乏技巧和方法。譬如選擇題,方法和技巧非常重要,譬如排除法等。而對於問題分析,這就要求平時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要求。而同學不得要領,往往盲目的填寫答案,不知道組織語言,反應出解題思路不清晰,知識掌握不牢固。一堆答案,沒有重點,失去得分機會。這個是需要在平時的能力培養中需要培養和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