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實踐論讀書筆記3篇
實踐論以實踐觀點為基礎,以認識和實踐的辯證統一為中心,系統地論述了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它具體地論述了實踐及其在認識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強調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它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社會實踐有階級鬥爭、政治生活、科學和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下面是大學生實踐論讀書筆記,請參考!
實踐論讀書筆記(一)
在高中時,政治哲學課學過關於實踐的一些理論,那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現在經李老師的介紹,又讀了《實踐論》,對實踐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該文不僅系統的闡述了闡述了理論與實踐的密切關係,同時也對與實踐有關的問題進行了精闢地論述。“實踐,認識,再認識,再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貫穿這篇論文的主線和內在實質。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決定了認識,認識又指導著實踐。認識分為兩個階段: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在認識的第一階段,主要是透過收集資料、進行試驗,然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對事物現象和外在聯絡產生認識,這種認識只是感性的,人們還不能得出深刻的概念,無法給出定論。只有再透過實踐去驗證,得出事物的本質及內部聯絡,才能使認識產生質的飛躍,得出理性認識,這是認識的第二階段。認識的根本任務就是透過事物的現象認識其本質和規律,從而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無不透露著實踐對理性認識的重要性。但實踐的目的並不在於認識本身,認識最終還是要為實踐服務的,就好比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學習馬克思主義是為了將其運用到中國革命的實踐一樣,我們學習專業理論是為了以後工作的實踐。
實踐就是要照搬理論嗎?當然不是。當我們用理論去指導實踐失敗時,就完全否定理論的正確性嗎?肯定不是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一個理論是否正確是要經過大量的實踐的;同時,在用理論指導實踐時,不能完全照搬,要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做到實事求是,否則就犯了教條主義錯誤。
學習《實踐論》,對我們大學生來說是很有用的。就比如學英語,如果你只是會讀會,因為害怕而不開口說,面對老外是不敢與他們交流(即實踐),你的口語是無法提高的。特別對我們會計專業來說,學好專業知識,沒有實踐經驗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在實踐中會遇到各種書本上沒有的問題,實踐越多,經驗越豐富,對企業財務的把握才會更到位。
無論做什麼事情,以旁觀者的心態是學不到任何東西的,只有親力親為,勇於實踐,並在實踐中總結心得體會,再去應用於實踐,才會有收穫。
實踐論讀書筆記(二)
此次閱讀學習,我主要拜讀了的《實踐論》,讀後獲益良多,也有自己的一些感想。
《實踐論》是哲學代表著作,運用了馬克思哲學的觀點,有力地批判了當時黨內嚴重錯誤的教條主義。以實踐觀點為基礎,以認識和實踐的辯證統一為中心,系統地論述了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因為重點是揭露看輕實踐的教條主義這種主觀主義,故名為《實踐論》。
《實踐論》具體地論述了實踐及其在認識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強調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它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社會實踐有階級深刻的影響;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推動認識發展的原動力;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認識外界的真理性的主要標準;實踐還是認識的目的,無產階級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階級性和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兩個最顯著的特點。該著作具體地論述了在實踐基礎上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論述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批判了唯理論和經驗論的錯誤。
文章指出,透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透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迴圈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迴圈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入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也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
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辯證唯物論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一個是它的階級性,公然申明辯證唯物論是為無產階級服務的;再一個是它的實踐性,強調理論對於實踐的依賴關係,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判定認識或理論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感覺如何而定,而是依據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從這我們不難發現,同志在《實踐論》中所闡述的觀點和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完全統一的,正如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也就是今天被我們常提到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同志在《實踐論》中說: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實踐論》還談到,“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無論何人要認識什麼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於(實踐於)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這說法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正是許多人忽略了的真理。
正如在過去的十幾年學習生涯中,我們學大多數知識都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對於一個沒有任何社會經驗的人,學這些理論無異於紙上談兵。即使我們當時記得很牢,考試時可以做出絕大部分甚至所有的題目,但是如果沒有實踐,我們就學不會真正的知識,因為我們沒有和所學的內容形成共鳴,而知識和經驗的掌握大多來自於親身實踐。其實回想高考前所學的知識,大多也都忘卻。()如果立馬再來一次,我想我不能出現在今天的校園了。所以實踐是重要的,只有在實踐中我們才能真正掌握需要的知識和技能。
實踐也要求我們對於時間和空間有個統一,因為不同的時期和地點會要求我們進行不同的實踐,在整篇實踐論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符合當時歷史背景的具體例項,用那些例項來說服人們,我們也知道,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所以在不同的時期地點,需要進行不同的實踐。這就是我們所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許多人總埋怨機會太少,其實機會從來就不是少,只是我們沒有做好充足準備,沒有在不同狀況下進行不同實踐的能力。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要做好迎接各種挑戰的準備,要積極提升自我,積極瞭解各方面知識與經驗,這樣當機會來臨時,我們才能把握機會,在各種情況下都能創造成功。我們要抓緊機會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才能做有準備的人。《實踐論》引導我們現在、將來各種實踐活動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
“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對於這句話,同志給了更加深刻準確的詮釋: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於是認識被證實了,如果達不到,說明認識是錯誤的,改正之,然後才有機會取得成功。
成功是在不斷的實踐中產生的,實踐,改進,再實踐……
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將進一步加強對《實踐論》的學習,努力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堅持用崇高理想鼓舞自己,用堅定信念鞭策自己,用高標準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超越自我,實現人生最大的價值。
實踐論讀書筆記(三)
《實踐論》是於一九三七年七月。《實踐論》以認識和實踐的`關係為基本線索,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主要內容,本質特徵和重要意義,堅持和發展了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在《實踐論》中闡述這以下四個基本問題:(1)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2)認識的辯證過程,即從實踐認識的過程,又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3)批判“唯理論”和“經驗論”。(4)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關係
在《實踐論》中總結了,透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透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迴圈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迴圈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
在過去的高考課本里,我們學大多數都是為了應付考試,對於一個沒有任何社會經驗的人,學這些理論無異於紙上談兵,即使當時記得很牢,但是如果沒有實踐,你就學不會真正的知識,因為你沒有形成共鳴,而知識和經驗的掌握大多來自於親身實踐。現在你回想一下高考的知識你還記得多少。如果現在讓我們去再考又可不可以考到原來的分數呢?所以實踐是重要的。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迴圈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迴圈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這是正確的實踐觀。“自覺投身社會實踐中去”,相信這也是對於我們年輕人的一個要求,同時也是我們進步的一個最好手段。所以,在實踐中進步,從現在開始。
《實踐論》論文的語言不僅直白生動,還準確。對於論文而言,語言的準確性是第一位的。通篇用的都是常見的詞彙,但卻十分精確地表達出了作者的思想內涵。比如說,“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在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只能是一句空話,在技術發達的現代雖然可以實現這些話,然而真正親知的是天下實踐著的人,那些人在他們的實踐中間取得了‘知’,經過文字和技術的傳達而到達於‘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間接地‘知天下事’。如果要直接地認識某種或某些事物,便只有親身參加於變革現實、變革某種或某些事物的實踐的鬥爭中,才能觸到那種或那些事物的現象,也只有在親身參加變各現實的實踐的鬥爭中,才能暴露那種或那些事物的本質而理解它們。”簡潔精確的例子把要說的問題一語道破,這也算是的高明之處了吧!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組成同性質,你就得實行物理學和化學的實驗,變革原子的情況。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論和方法,你就得參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經驗,事實上多數的知識都是間接經驗的東西,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識。”實踐,不論是怎樣的工作都離不開實踐,實踐出真知!
實踐也是要求我們對於時間和空間有個統一,因為不同的時期和地點則要求我們進行不同的實踐,在整篇實踐論當中,也可以看到很多符合當時歷史背景的具體例項,用那些例項說服人們,我們也知道,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所以在不同的時期地點,進行不同的實踐。
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同志對於這句話給了更加深刻準確的詮釋: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於是認識被證實了,如果達不到,就會在實踐中失敗,在失敗中得到教訓、改正思想,然後取得成功。
許多人總埋怨機會太少,機會從來就不是少,而是機會來了我們沒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要積極提升自我,積極瞭解各方面知識與經驗,這樣當機會來臨時,我們才能把握機會,創造成功。我們要抓緊機會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才能做有準備的人。
《實踐論》談到,“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無論何人要認識什麼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於(實踐於)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這說法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正是許多人忽略了的真理。
《實踐論》引導我們現在、將來各種實踐活動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它,並領悟其中的思想,應用於我們的實踐,從而使我們更好的參與實踐,在實踐中獲取成功,在實踐中得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