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手衛生的健康小知識
衛生指個人和集體的生活衛生和生產衛生的總稱。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關於手衛生的健康小知識,歡迎閱讀。
前言
現代流行病學之父、手衛生創始人—塞麥爾韋斯,應用系統的監測技術證實了19世紀中葉維也納某醫院產褥熱高發的原因,並透過實施嚴格的洗手措施使產褥熱由10%下降到1%以下。
19世紀中期現代護理創始人—南丁格爾,採取消毒隔離、病房通風、戴手套等措施,使前線傷員死亡率從42%下降到2.7%。
近幾年大量的感染聚集事件的流行病學調查證明,醫院感染往往是透過醫務人員的手直接或間接地接觸汙染物品或病人,使其成為傳播醫院感染的主要傳播媒介,大量科學證據也表明醫務人員的手是病原體最主要的傳播途徑。這一問題已引起世界各國醫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視。
手部面板所帶細菌分為兩大類:常居菌、暫居菌。
常居菌是指可在面板的深層長期生長繁殖,並可重複分離到的細菌,其種類隨氣候、年齡、健康狀態、個人衛生、身體的部位不同而異。其中有10%~20%長期定植於面板的深層,生活在毛囊孔和皮脂腺開口處,一般的肥皂搓擦不易將它們去除乾淨,只有用化學消毒劑,才能將其殺死或抑制。常見的有葡萄球菌、棒狀桿菌、丙酸桿菌、白假絲酵母菌等非致病菌。
暫居菌一般來源於環境,它的組成往往與所從事的工作有關。產房及輔助科室工作人員帶菌種類較多。暫居菌大部分易於用機械(沖洗)或普通肥皂洗手、化學(消毒)方法去除。常居菌和暫居菌可以互相轉化。常居菌可以透過面板脫屑及出汗等途徑轉化為暫居菌,暫居菌可透過長期面板汙染,而進入毛囊、汗腺和皮脂腺內,變成常居菌。醫務人員手部的暫居菌導致了絕大多數的醫院感染。透過手衛生可使面板菌群發生改變。加強手部面板的清洗消毒技術可以達到最大限度地減少常居菌,消除暫居菌的目的,從而達到控制醫院感染的目的。
據報道,醫務人員手上革蘭陰性桿菌攜帶率為20%~30%,而燒傷病房或監護病房工作人員可高達80%或更多。25%~68%普通病房護士手上分離到金黃色葡萄球菌,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每分鐘可獲得16cfu/cm2的細菌,醫務人員做一個簡單操作都可以使手上的`細菌增加100~1000cfu/cm2的細菌,如:把病人從床上扶起來;測量血壓或脈搏;接觸病人的手;給病人翻身;接觸病人衣服或床單;接觸床頭櫃、床墊、輸液泵等。醫務人員手上帶菌量108cfu/cm2,一般不致病,但對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來說103cfu/cm2甚至更少也可致病。大多數革蘭陰性桿菌引起的醫院感染都是透過醫務人員手為媒介將革蘭陰性桿菌傳給病人而引起。因為空氣中很少傳播革蘭陰性桿菌,透過手接觸傳播是重要的途徑。在一系列的消毒隔離措施中,手的清洗與消毒是防止醫院感染的最重要措施之一。研究證明醫務人員每日堅持高質量的洗手消毒可使醫院感染髮生率降低25%~50%。洗手率從48%上升到60%,醫院感染率相應從16.9%下降到9.9%。因此手衛生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散發和流行的重要措施。手衛生也是減少醫院感染最簡單、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
中國有句話叫:“上醫治未病”,意思是醫術高明的醫生是讓人在沒有病的情況下防止得病,手衛生的重要性也正是這個道理。不會正確洗手,健康知曉率低,究其根源,是“重治療、輕預防”的傳統觀念在作怪。長期以來,國內普遍存在預防意識淡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重視打針輸液、動手術等治療行為,輕視“如何正確洗手”此類簡單實用的防病常識。正確地洗手,雖然治不好病,但是可以防病。威脅國民健康的不是病因,而是健康危險因素。如果只停留在控制疾病的思維裡,就無法應對如今感染性疾病及不明原因感染。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健康觀念的更新,人們逐漸認識到單純治療疾病是遠遠不夠的。1996年世界衛生組織在《迎接21世紀挑戰》報告中指出:“21世紀的醫學,不應繼續以疾病為主要研究物件,而應以人類健康作為醫學研究的主要方向。”一項研究顯示,在預防上投入1元,相當於在治療上投入8元。從長遠看,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可以大幅降低國家的醫療費用支出,提高國民健康水平,把健康知識轉化為健康行為,國民健康素養才能整體提升。
世界衛生組織提倡更安全的醫療、護理是:清潔的手;清潔的操作;清潔的產品;清潔的環境;清潔的裝置。其中清潔的手是第一位的。手衛生必須把公眾手衛生和醫務人員手衛生相結合,真正理解手衛生的意義,5月5日“世界手衛生日”、10月15日為“國際洗手日”,一年兩個國際性手衛生日,足以說明手衛生的重要性、迫切性。 宣傳“病從口入,手是罪魁禍首”的理念,科學普及手衛生。因為健康,所以幸福,因為手衛生習慣,所以避免感染性疾病。